班彪自任青州牧以来,还是第一次领兵出征,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董卓废天子而代之的举动彻底激怒了这位戎马一生的封疆大吏,班彪在临淄誓师讨贼,指天立誓:踏破长安,不成功便成仁。
青州军实力冠绝九州,而且班彪尤其注重骑兵的培养。冀州平乱之后,董卓以天子的名义收编了三万青州骑兵,大大削弱了青州军的实力。即便如此,班彪麾下依然还有两万骑兵,而且这支骑兵非同一般。班彪为了提升这支骑兵的战力,通过云霄镇联系上了天角部落,奔赴草原同呼延平麾下的骑兵并肩作战。在天角部落征服纳格兰的无数次战斗中,青州骑兵经历了生与死的严酷考验,也逐渐成长为一支纵横无敌的精锐之师。与天角部落的骑兵不同,青州军有更锋利的武器,更坚固的铠甲,这也使得青州骑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战力还在匈奴骑兵之上。
霍去病是这支骑兵的统帅,他是青州人,年少时就异常向往征战沙场。成为一名将军是霍去病的梦想,怀着这个信念,他加入了刚组建的青州骑兵。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在一场一场艰苦卓绝的血战中,霍去病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霍去病擅长寻找破绽、把握战机,往往不动则已,动则一击致命。班彪将霍去病视为张辽之后,青州军的未来,对他寄予厚望。在纳格兰大草原的一番磨砺之后,就连苍狼骑统领胡狼都对这支霍去病所统帅的骑兵赞不绝口,视之为旗鼓相当的对手。
班彪这次起兵南下是孤注一掷的冒险行动,因为南方各州除扬州外皆作壁上观,对于董卓篡汉根本无动于衷,说不定还暗地里拍手叫好。此次南下征战,青州军和荆州军加在一起相对于董卓麾下的力量来说,还是显得有些薄弱。
州牧府中,班彪一脸沉重地向霍去病说道:“社稷倾覆,身为大汉臣子,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我唯一要考虑的是青州交给谁来接管,会不会造成动乱。”
霍去病说道:“青州是天下九州中最特殊的,因为要想坐稳州牧之位,至关重要的就是处理好与草原蛮族的关系。团练使卫青与山阳郡太守、护匈奴中郎将季明交好,而季明及其背后的云霄城在草原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所以,我举荐由卫青暂时负责青州大小事务,直到州牧大人凯旋归来。”
“卫青是你表兄,你知之甚深,既然你认为他是合适的人选,那就选他吧。”
“感谢大人的信任,表兄实有安邦定国之才,定不会辜负大人的托付。“
“常听人说,卫青每日读书到深夜,而次日又闻鸡起舞,习练剑术。不知所言是否属实?”
“不错,表兄文武双全,堪称一时人杰。”
第二天,班彪升卫青为青州司马,依旧兼任青州团练使,并命其署理青州政务。各地应募而来的领主也陆陆续续到了,只有少数人马因路途遥远还在路上。班彪决定先行出发,刘表的信使已经催促了好几次,而董卓也有调兵增援嘉峪关的迹象。
霍去病领两万骑兵作为开路先锋,班彪亲率八万步卒随后从临淄出发,预计半月内赶到辽阳城。青州诸领主随班彪一同行动,麾下士兵或多或少,少则一两千,多则上万。而青州游侠足有五万人响应号召,也单独编为一军。所有力量加在一起也不容小觑,至少董卓不敢等闲视之。
在行军途中,梁州牧张济起兵二十万南下荆州的消息传来,班彪十分欣喜。
“张济蒙先帝看中,从一介布衣升为一州州牧,执掌一方,可谓是君恩如海。先前他冷眼旁观,我还以为他也是忘恩负义之徒。值此危难关头,他能够幡然醒悟,果断出手,令人大感欣慰。”
左右皆以为然,没有一个人起疑。
相比之下,刘表更是欣喜若狂,毕竟此次伐董是他的最后机会。有了这二十万援兵,攻破嘉峪关的把握更大了。对于张济借道荆州的要求,刘表自然没有异议。张济来信说要在秀川城和张绣会和,刘表当即修书一封给王双,让其热情接待,却不知王双早已身死,秀川城暗地里已归属梁州。
北方三州动作频频,让董卓大为紧张。皇帝之位令人迷恋,董卓绝不会甘心从九五至尊的宝座上退下来。
承天殿上,董卓召集百官商讨对策。
“以荆州刘表为代表的北方诸侯又有了动作,他们不甘心上一次的惨败,卷土重来,来势汹汹。据说连梁州牧张济也起兵二十万,一路南下。三州之力,非同小可,稍有疏忽,恐怕嘉峪关不保。诸卿有何良策?”
“陛下无须担心,我们坐镇关中,有坚城险关为屏障,更有天下无敌的温侯,面对任何敌人都可战而胜之。”
“大将军言之有理,朝廷大军实力雄厚,不惧强敌。”
“可派人联络冀州和兖州,还有徐州,许以厚利,结为联盟,共同抵御北方的诸侯联军。”
“谈何容易,他们已是一方诸侯,要想打动他们,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其实,只要安抚住他们,让他们不要添乱,只凭朝廷大军就能对抗三州联军。”
董卓见群臣都信心十足,也渐渐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