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武说的极是,不过撤退的日军暂时退到鲁山、登封、汝州,这十余万日军形成的战线不可谓不牢固,43军虽是强军,但是要去硬攻,某还是觉得未必可以取得实效,还容易给敌可乘之机。且周围其余部队,如刘某手下的几个师,还有汤副司令手下的部队,都已经是疲师,未必能够增加多少助力。”刘戡将不利方面的因素首先讲了出来。
“麟书兄说得是,这也是我头疼之处,可是眼睁睁的看着日军退兵,实在心有不甘。”
刘戡听后也陷入了思考之中,随后起身来到地图处盯着看,李志坚也跟着到了地图前,两人都盯着地图思索,不再言语。
良久之后,刘戡才抬头看向李志坚:“振武,你对湖南之战并不看好?”
李志坚也看了刘戡一眼,原本准备搪塞过去这个问题,但是看到刘戡的眼神,不想说出违心之话,还是缓缓点了点头,“横山勇此人用兵不同于园部等前任,在日军中也有善用兵之名,况且此次湖南战场上已经知道番号的部队兵力加起来就有三十多万,几乎比前几次长沙会战增加了一倍。
还有一点,前车之鉴,横山勇绝对不会不进行分析借鉴来避免重蹈覆辙。而我们看九战区的部署,薛伯陵用的还是他成名的“天炉战法”,凡事可一可二,不可再,再好的战术一直用,对手肯定会找到漏洞,况且此次日军的兵力雄厚,完全可以多路进攻。而九战区的兵力并没有增加,所以”,李志坚没有说完,但是眼神中的意思谁都能明白。
听着李志坚的分析,刘戡不由的点头,虽然脸色开始变得不好看。
刘戡是个更加纯粹的职业军人,政治上的事情他考虑不到,但是军事上的事一想就通,只不过之前不愿意从那方面去想,薛岳指挥九战区在长沙三战三捷,让人们本能的对他产生了不小的信心,可是此刻李志坚的分析,马上让刘戡意识到了这一次的凶险。
“湖南距离我们这么远,鞭长莫及,我们也没有办法。现在唯一办法就是找一个地方,将日军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刘戡皱着眉,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李志坚说。
两人又盯着地图看了一会,最后不约而同的看向对方:“河北(黄河北)!!!”。
不过说完之后,刘戡的神色又暗淡了下去,现在河北之地,已经几乎没有了重庆方面的力量,在24集团军的庞炳勋投日之后,就剩下一个残缺的40军,现在40军也调到了黄河南岸,想要在河北发动大动作,就只能依靠晋绥军来做。
之前李志坚将关注点立足于战术上,越想越钻进牛角中,现在经过刘戡的一席话,瞬间将思路打开,心里的疙瘩解开,反而心情顺畅了一些,随即就开始分析起将43军北调河北的可能性和方案。
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重庆方面会拦着,不让43军北调。
“麟书兄,河北或许是可以牵制之地,不过却难以派出有力部队前往,现在中央军主力都在黄河以南,晋绥军距离稍近,但是却有守土为重,难以出动主力前出,现在虽然在冀北有23军等晋绥军的将士在游击,但是却无法打痛日军,日军要点俱在,一旦兵力回援,那么一切就都恢复原状。”李志坚说出了这个方案的难点,就在于没有兵力去执行。
“振武,现在河南局势已经形成僵持,日军刚刚退兵,应该不会立即再次西进,所以你我在此常驻,也是维持现状,若43军可以北调,那么可起的作用就绝不可小觑。”刘戡看着地图说道。
“那我们调离,在洛阳周围的平衡不是打破了吗?”
刘戡的表情突然变得有点迟疑,在李志坚心中奇异之时,刘戡突然压低了声音,说道“有一个消息振武或许不知,某已经听得消息,中央已经在考虑让某接任36集团军,到时候手中的力量会增加一些,到时候手中有了36集团军的47军,进取可能不足,但是守住洛阳周围某还是有点信心。不过这个消息振武知道即可,切不可外传。”
听到刘戡将此隐秘之事向他说出,李志坚也有点小小的感动,立即答应了刘戡的要求,之后李志坚又说出自己的担忧,“中央会让我们北调吗?”
对于这个问题,刘戡也心中无底,并没有立即回答,思索了一会后,才说道:“某虽人微言轻,但却愿为振武向中央建上一言,现在湖南局势危急,若河南日军也转向湖南,那么真的有可能发生不可预之事,此时若有43军北上河北,可以将河南日军目光吸引到河北,于国为一大功,想必中央会同意吧,不过振武也要通过二战区进行建言,光某一人之言,实在太过单薄。”
李志坚经过不长时间的交流,发现刘戡此人确是心忧国家的真汉子,心中渐生敬意,在谢过刘戡的大义之后,硬是留着刘戡在43军吃了一顿饭,对于李志坚来说,在自己军中留下中央军的将领一起就餐,平生还是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