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坚还在作战室里盯着地图苦苦思索的时候,突然有人通报,刘戡前来拜会。
刘戡的部队就驻在洛阳西南,距离他的指挥部不远,不过刘戡的主动到访,让他还是有一些意外。
对于黄埔军校的天子门生们,李志坚之前一般都是敬而远之,并不愿意结交。
不过对于刘戡此人,让李志坚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刘戡作为黄埔一期的学生,本来才能和名声完全不在胡宗南等人之下,但是本人才高而政治意识不强,重情义而不太在意对自身的保护,所以虽然才能和忠心都有,还弄得自己被上面猜疑而被打入冷宫,如果这次不是河南形势危急,估计都难以再度领兵。
其本人很是性情中人,在长城抗战之时,率领一师兵力抵挡日军,战果不及自己预期,就准备举枪自戕。对于这个在他看来很是可爱的人,李志坚也就放下了以往的防备,让人将刘戡领过来。
刘戡等候之处距离李志坚的指挥所有不短的距离,李志坚考虑了一下,让人通知了傅存怀等人,之后一起在指挥部外等候。
刘戡年龄仅仅比李志坚大了两岁,少年即已成名,二十多岁时就是主力师的师长,此刻也正是雄姿英发之时,李志坚在看到刘戡之时,心中也不由的赞叹,然后紧走两步,做出主动迎接的态度,两人之前未曾见过面,只是彼此听过对方的威名,李志坚为了避免出现礼节性的误会,所以主动上前。
“麟书兄大驾光临,未能远迎,还请恕罪。”
“哈哈,振武说的哪里话,是刘某唐突造访,你们不要见怪才是。”刘戡也笑嘻嘻的说道。
“欢迎还来不及,哪会见怪,麟书兄,请进。”
几人一同进了李志坚的指挥室,现在还是野战的环境,条件所限没有什么会客室,李志坚会见人都是在自己的指挥室中。
分宾主落座之后,刘戡率先将来因说出:“43军到来洛阳之后,瞬间扭转乾坤,令刘某着实佩服,43军真乃强军,振武名将之名实在不虚,刘某心有向往,所以现在战事稍歇,就冒昧前来,想与振武和诸位同仁一叙。”
面对刘戡的夸奖,李志坚也赶紧回应:“麟书兄才是大才,若不是麟书兄扶大厦之将倾,在危急时刻先将日军攻势挡住,日军恐怕将一鼓作气打到渑池去,到时候我们可就被赶进黄河了,哪有后来发挥的余地。”
两人都是知兵之人,都明白对方在这一战中所起的作用,所以虽是互相吹捧,但是说的都是实情。
刘戡的能力的确不弱,靠着14军的两个师以及配属的一些新兵,就将日军进攻龙门的攻势顶了好几天,没有刘戡这几天的抵挡,当初李志坚率军刚来之时,局面会更加不堪。
寒暄之后,两人就将话题转到了日军的撤退之上。
“振武,我观之日军的撤退井然有序,断后兵力不少,恐怕是被你的那次进攻给吓到了,所以后撤过程中还这么谨慎。”
“麟书兄,日军的后撤的确布置的比较严密,各部都是交替掩护后撤,看似退的比较慢,但是胜在稳妥。我本想搞一些动作,但是也无从下手。”李志坚也不瞒着刘戡,将自己的打算都说了出来。
“哦?振武想怎么做?”
李志坚没有说具体做法,而是先说出了缘由,“日军后撤之后,这十多万兵力,稍经修整之后,恐怕就会分出一些派往湖南或者黄河以北,现在湖南日军兵势已盛,若再有援兵,九战区的形势不妙,一旦湖南有变,那么长江以南再无抵挡日军之地。
并且若是将兵力部分北调,那么现在黄河北岸的23军则难以抵挡,收复的故土又将重新陷于敌手。
所以将这些日军牵制住,于南于北,都是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