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上,天高云淡。一上班,胡顺平就来到了江春生办公室。自然是还想从江春生这里挖出一些素材出来。但江春生说没有了,而且态度十分坚决。
胡顺平想打电话给治江基层社的书记易林,也被江春生硬给拦了下来。
胡顺平有些无奈,挠挠头道:“小江啊,你这可让我有点为难了,材料内容不丰富,我怕在钱队长那里交不了差呢。”
江春生依旧坚持:“胡师傅,我也就只有这些东西了。钱队长面前交不了差,你就往我身上推。”
胡顺平皱着眉头,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突然,他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有了!小江,你虽然说没别的好人好事了,但我发现你经常看路桥方面的专业书籍,经常向景康义请教一些土建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工程队在基建的过程中,你每天早上一来就到现场巡查,风雨无阻,晚上都下班了,你依然在现场转悠,基本上都是等到工人下班的时候,你才回去,还有,钱队长安排你的任何工作,你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认真完成,毫无怨言。我相信你在治江基层社的时候也一定是这样的。——这不就是素材吗?! ”
胡顺平眼睛放光,兴奋地一拍大腿,“我真是太棒了,这些看似点滴的小事加起来,材料不就丰富多了。行了,我不找你了。这就去整理,有了这些内容,你的形象不就丰满了吗?钱队长肯定会满意了。”说完,他风风火火地拿着本子,嘴里哼唱着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里的一句“我在石头缝里跳加官……”的唱词,自我陶醉的出去了。
江春生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笑着摇摇头。
胡顺平走了没多久,钱队长走进了办公室。
“江春生,小胡的材料搞得怎么样了?”钱队长进门就一脸关切地问道。
江春生赶忙起身回答:“胡师傅刚从我这里离开,正在整理,今天上午应该可以完成初稿。”
钱队长点了点头,“很好,你一定要把你以往的好人好事、平时的所做作为以及思想和追求都总结出来。你不要有什么顾虑,这不是你个人的事,更不能把它看成是你个人的形象,我们需要在整个交通系统,树立起工程队的良好形象。我呢!经过这么多年的摔打,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必须要服从政治方向的要求。党的基本路线永远都不会变。我们工程队看起来是个新成立的做工程施工的业务单位,但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政治头脑。我们就是要通过你的这次典型事例告诉大家:精神追求和品德培养是我们开展业务的前提。我们所从事的都是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用的都是国家的钱,与民生息息相关。只有培养出一只品德高尚、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吃苦耐劳的团队,才能做出让国家、政府和行业放心的建设工程。”
钱队长的一席话,让江春生十分震惊。
江春生怔怔地望着钱队长,内心翻涌起复杂的情绪。他从未想过,自己那些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和本职工作,竟会被赋予如此深刻的意义。
钱队长见江春生出神,走到他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道:“江春生啊,你可能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但正是这些平凡中的坚持,才最有模范带头作用。不只是我们工程队,我们全段都需要塑造一个年轻人中的典型。现在我们段近两年顶职来了一大批20岁上下的年轻人,这些人的思想是五花八门,缺少正确的追求,我们段需要像你这样踏实肯干、品德高尚的榜样,来激励他们比、学、赶、帮、超。这也是陈书记的出发点,明白了吧。”
江春生回过神来,郑重地点了点头:“钱队长,我明白了。我会全力配合胡师傅,把材料整理好。”
钱队长满意地笑了:“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下午段里有个会议,我要去汇报工作。你和小胡把材料抓紧弄出来,老金下午会回来,他对整理这方面的材料很有经验,让他帮你们多把把关。”
“好,我们一定按时完成。”江春生答道。
钱队长离开后,江春生坐在桌前,思绪万千。虽然他知道钱队长的一番话说的很对,树立典型是单位职工教育的需要,但他觉得:他自己还完全不够榜样的资格,平凡中的坚持,都是若干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才是真正的表率,而自己只是“三字经”才开头,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他现在只能算是在一群矮个子里面冒了一点点头的人而已,还是应该谦虚谨慎,低调为好。胡顺平把现有的素材组织好,应该能满足钱队长的要求。
中午休息时,胡顺平兴冲冲地跑进来,手里挥舞着几张纸:“小江,初稿出来了!你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江春生接过稿子,仔细阅读起来。胡顺平的文笔似乎还比较老练,将他参加抗洪救灾、受到县防汛指挥部表彰以及拾金不昧的两个典型事迹写得生动感人,同时对他日常工作任劳任怨、虚心好学、钻研业务、坚守岗位的描写,也是细腻传神。
“胡师傅,你写得真不错。不过,这还是我吗?太夸张了吧?”江春生不由得摇头感叹。
“这还夸张吗?我觉得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你只是对你自己的表现没有什么感觉而已。”胡顺平道。
江春生还是觉得不太妥当,“胡师傅,有些地方还是得改改,不能把我说得太完美了,我就是个普通人,做的也是普通事。”
胡顺平皱了皱眉,“小江,这可不是我故意夸大,你做的这些事在大家眼里就是很了不起。先就这样吧,等金队长看过以后再说。”胡顺平坚持道。
江春生想起刚刚钱队长的一番话,便不再说什么,等金队长看过后再要求改吧。
下午三点刚过,老金回来了。
江春生和胡顺平一起到金队长办公室。金队长先说了一些松桥门现场的情况。
老金说:“周永昌工棚的地点我已经跟他安排妥当了。现在两个鱼塘都在抽水,已经下去了三四十公分。我已经让老范先集中抽一个塘,明天就可以抽见底,后天——也就是下周一就可以开挖一个塘的基础,所以,我计划下周一就开工。小胡,毛石的供应,落实的怎么样了。”
老金关切的看着胡顺平。
“已经落实好了,就是总段李副主任堂弟那家采石场的石头。需要的时候提前半天打个电话就可以安排送货到工地。另外砂子也和永城村砂石厂的徐厂长对接好了,提前两个小时联系就可以安排。”胡顺平道。
老金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好,材料供应及时,工程才能顺利推进。你明天通知采石场,让他们周一的上午先送两车到工地。”
“好的。”胡顺平点头回应。
“对了,把江春生的材料给我看看。”老金看着胡顺平拿在手上的材料要求道。
胡顺平赶忙递上稿子,“金队长,初稿出来了,小江觉得有些地方过于夸张,但我觉得挺实在的。”
老金接过稿子认真看了起来,时而点头,时而皱眉。看完后,他靠在椅背上,“整体写得不错,事迹突出。小胡,不过小江说得也有道理,有些地方确实写得夸张了一些,不能太脱离实际,得立足于实事求是。小江的事迹值得我们宣扬,但也不能脱离实际去塑造一个完美形象,得让大家觉得江春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而表现出的与众不同。”
江春生在一旁轻轻点头,“金队长,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胡顺平仿佛有点有点不服气,“金队长,这些事可都是真实存在的,并没有虚夸呢。”
老金笑着摆摆手,“我知道是真的,但表述上得再调整调整,突出平凡中的不平凡,别让人觉得遥不可及。材料要以叙事为核心,少带观点、旁白和议论。我看题目就用‘记我队江春生同志二三事’,简单、明了,直入主题。”
江春生听了,心里十分赞同的连连点头。
老金接着说:“这样,我和你们一起改改,争取拿出一份让大家都认可的材料,给我们工程队树立个好榜样。”
于是,三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对材料字斟句酌地修改起来。
江春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胡顺平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由老金把关。经过一番修改,材料更加完善,既展现了江春生的优秀品质,又不失真实感。
直到夕阳西下,才终于定稿。江春生看着最终经老金修订稿后的稿子,终于安心了。
“行,这下材料算是成了。”老金放下笔,伸了个懒腰,“小江,你这事迹宣传出去,肯定能给我们工程队带来好的声誉。”
江春生腼腆一笑:“都是领导的关心爱护和同事的支持帮助,而我也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胡顺平也笑道:“小江,你就别谦虚了。现在这稿子真实又动人,钱队长看了肯定满意。”
三人收拾好东西,准备下班。刚走出办公室,就碰到了回队的钱队长。钱队长笑着问:“材料改得怎么样了?”
老金递上稿子:“已经定稿了,突出了小江在日常平凡工作中的不凡表现,以及在重大事件中表现出的高尚品德。”
钱队长接过稿子快速浏览了一遍,点头称赞:“不错不错,就按这个来。江春生,你也别有压力,好好做自己就行。”
江春生坚定地点头:“钱队长放心,我会继续努力的。”
“好!”钱队长转身将稿子递给胡顺平,安排道:“小胡,你把这份稿子回头再抄写一份,一份给江春生存档,一份星期一早上交到段机关办公室胡主任的手上。”
“好的!”胡顺平连连点头,郑重的接过钱队长手上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