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欧盟在转基因领域将走向何方?英国当前的举措与表态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英国在脱离欧盟后,积极投身于农业转基因技术相关法规的重新制定工作。不久的将来,英国农民有望获批种植诸如富含抗氧因子的转基因番茄以及防挫伤的转基因马铃薯等作物。
英国环境、食品和农业事务大臣owen paterson于洛桑研究所发表演讲时,言辞恳切地指出:“当世界其他国家纷纷抢先种植转基因作物,并从这项新技术中收获切实利益之际,欧洲却在踟蹰不前,正面临被时代甩在身后的严峻风险。”他更是直言,无端反对转基因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且“不道德”的,因为这阻碍了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损害的是广大民众的长远福祉。
英国农业大臣George Eustice早在2016年向英国议会提交的书面信息中就明确提出:“脱欧之后,政府将审慎考量未来农业转基因技术法规的制定……新法规必定以科学为坚实基石。”这一系列举动和表态表明,英国在转基因发展道路上正坚定地迈向以科学为导向的新阶段。
回顾欧盟过往,不难发现其在转基因问题上长期受政治因素主导。部分欧盟国家禁止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并非基于科学依据,而是政治考量的结果,这无疑是对科学决策的有意回避。早在2013年,20多位欧洲顶尖植物学家便联合签署了一份公开信,信中明确指出,欧洲国家禁止转基因作物进行田间试验,背后根源是政治因素而非科学原因。专家们在公开信中郑重警示欧盟:若持续限制转基因作物的应用推广,欧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满足未来粮食需求的目标将变得遥不可及。
2017年,法国农业领域因转基因种植问题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热潮。时任法国农业部长的布鲁诺·勒梅尔,凭借其深厚的政治背景与丰富的从政经验,挺身而出,在众多公开场合坚定地表达对转基因种植的支持立场。在一场意义重大的农业科技研讨会议上,勒梅尔深入分析了当前全球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粮食需求与日俱增,法国农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而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项前沿的农业科技手段,具备显着优势——既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又能大幅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无疑是保障法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的有力武器。他以美国为实例,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将基因改制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以来,美国已有55%的大豆、45%的棉花和40%的玉米通过基因改制方式进行生产,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转基因技术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勒梅尔进一步强调,转基因技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产量和抗病虫害方面,还能在改善作物品质上大显身手。例如,一些转基因作物能够显着提高某些关键营养成分的含量,或者优化农产品的口感、色泽等品质指标,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他明确指出,在全球农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法国农业若想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就绝不能对转基因技术持保守、排斥的态度,而应当积极主动地在严格的科学评估和监管框架下,深入探索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模式。
为了帮助法国民众正确、科学地认识转基因技术,消除大众心中的误解与疑虑,勒梅尔身体力行,积极组织并深度参与各类科普活动。他广泛邀请国内外权威的农业专家、生物学家,共同举办一系列讲座和研讨会,在活动中全面、系统地解读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原理、严谨的安全性评估标准,以及在全球其他国家的成功应用案例。在一场面向普通民众的科普讲座上,勒梅尔亲自登台,耐心细致地解答民众提出的各种疑问。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的本质区别,以及经过严格审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方面与传统食品并无二致,广大民众完全无需过度担忧。
然而,勒梅尔支持转基因种植的立场在法国国内引发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绝大多数科研人员和农业企业对他的观点表示由衷赞同。科研人员从专业角度出发,坚信转基因技术是推动农业实现革命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企业则敏锐地意识到,转基因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为法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更为有利的地位。部分农业企业甚至主动表态,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积极开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实验以及相关技术研究工作,为转基因技术在法国农业领域的落地应用贡献力量。
但不可忽视的是,许多传统农业利益组织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其中,绿色和平组织声称转基因种植会破坏欧洲现有的农业生态“稳定”,并认为这将严重冲击传统农业的市场份额,损害传统农业从业者的切身利益。基于此,这些反对势力纷纷组织各类抗议活动,以此表达对勒梅尔支持转基因种植立场的不满与抗议。
面对这些反对声音,勒梅尔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理性的态度。他明确表示,会充分尊重并全面考虑各方意见和诉求,但推动转基因技术在法国农业领域合理应用的决心毫不动摇。他郑重承诺,法国政府将全力建立一套更加严格、科学的监管体系,从源头到终端,确保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以及转基因食品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同时,他也诚挚地呼吁各方保持理性与克制,以科学的思维和客观的态度看待转基因技术,通过坦诚的对话和有效的沟通来化解分歧,共同为法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寻求最佳路径。尽管在2017年法国在转基因种植政策方面并未立即出现实质性的转变,但勒梅尔的一系列表态和努力,无疑为法国未来农业政策的调整埋下了希望的种子,也使得转基因种植这一话题持续成为法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放眼当下,除英国外,欧盟其他国家对转基因的态度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以西班牙、葡萄牙为典型代表,这些国家对转基因持积极开放的态度,通过出台一系列积极促进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法律条款,为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力地推动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进程。
二是以法国、德国、瑞士等国为代表,它们在转基因问题上的态度呈现出摇摆不定的态势。这种态度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与绿色和平组织等民粹团体之间持续不断的博弈。政府在权衡农业发展需求、民众态度以及社会舆论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时,难以在短期内形成明确、统一的转基因政策导向。
三是像奥地利、希腊、卢森堡等国,虽然目前仍处于临时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状态,但已有明显的松动迹象。这些国家的科学组织始终秉持科学精神,持续呼吁政府在制定农业政策时,务必以科学为依据,不能背离科学决策的轨道,这为未来这些国家调整转基因政策埋下了伏笔。
展望未来,我坚信科学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那些毫无根据的阴谋论最终必将被历史淘汰,对科学家和科学界无端的污蔑行为也必定是不得人心的。在追求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有朝一日整个欧盟必将彻底打破在转基因领域的保守壁垒,让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每一位地球公民,推动全球农业迈向更加繁荣、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写于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