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犹豫了这么长时间之后,嬴政所能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他不觉得扶苏这样的性子能当好皇帝。
哪怕没有了李斯跟赵高改诏书,哪怕他能顺利的登上这皇帝之位,也一样做不好皇帝的职责。
最大的可能,在他登上皇帝之后,这大秦的天下便要开始由儒家说了算。
而这样的局面,显然不是嬴政想看到的。
诸子百家永远都只能是手段。
需要用哪一家的手段之时,便提起来,不需要的时候便压下去。
这是作为皇帝最基本的能力。
若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好,那不需要有丝毫的怀疑,就是做不好皇帝的。
“仙人给了寡人时间,能让寡人重新培养继承人。”
“好在除了你扶苏之外,大秦还有子婴。”
“从天幕的盘点中能看出来,他的手段还有些稚嫩,但已经是尽可能的在做出改变了。”
“只要多加调教,他比你更适合皇帝的位置。”
“而你,扶苏,你就只需要负责镇守边关,确保我大秦边关不失。”
虽然在看了天幕上那些皇帝们的探讨之后,嬴政也想过,要将日月所照之地皆纳为大秦的土地。
但他也得衡量大秦当下的状况。
一口气横扫六国,已然让大秦的底层官员捉襟见肘,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大秦都隐隐因此而亡国。
连当下的中原之地都消化不了,再盲目的扩张下去,他固然能做到,可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相比于其他王朝的皇帝,他要做的,显然更多。
甚至于其他人能直接去尝试以当地百姓推选官吏治理一方,而他不行。
因为中原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六国旧地,百姓也都是六国遗孤。
他敢用六国遗孤去治理六国的地方吗?
显而易见的,真要是这么做,只会让好不容易实现一统的大秦再度分裂。
相比于其他王朝,这是他最大的劣势所在。
旁人所能够采用的做法,他却只能眼睁睁的干看着。
下面官员缺失的问题,别的王超能够用这样的方式解决,他却无能为力,只能按部就班的一步步来。
“扶苏领旨。”
扶苏没有半分挣扎。
或者说,他觉得这样的结果,已经足够好了。
不是一纸诏书赐死,也没有继续追究他的过错。
并且他也理解了父皇的苦心,儒家的手段,是父皇默许,甚至是一手促成他去学的。
只是他没学好,没能让父皇满意。
这是他的问题,而非父皇的问题。
眼下,既然他做不好,那就理所应当的该由其他人来取代他的位置。
“既然领旨,那便去吧。”
“不过这一次,若无外敌来犯,你不得擅动边军,否则罪同谋反。”
上一次,派扶苏前往边关是为了历练。
他可以调动边军为他所用。
而这一次,就是纯粹的将他当成寻常皇子,用以镇守边关提升士卒的士气。
边军与他再无半分瓜葛。
“孩儿知晓的,只是此一别山高路远,父皇恕孩儿不孝,不能在父皇身边聆听教诲了。”
对此扶苏倒是没有半分不甘。
或者说,在他看来,这就是应该的。
身为公子,本就不该有调动边军的能力,否则跟谋反又有什么区别?
“去吧,等有朝一日,我大秦彻底稳定下来之后,你或许还能回来。”
至少眼下,在子婴得到满朝文武的认同之前,扶苏是不能出现在咸阳之内,给其他人希望的。
谁让他嬴政从前眼瞎,将继承皇位之人钦定为了扶苏呢。
与此同时,大宋王朝。
赵匡胤跟赵德昭两人也同样在大眼瞪小眼。
前者是真的没有刻意培养过后者。
而在后者的心中,皇位的继承之人,最大可能就是赵光义。
哪怕是在天幕出现,赵光义那一脉被连根拔除之后,赵德昭也没想过自己还能跟这皇位有什么瓜葛。
主要是从小就没有被培养过,如今临时抱佛脚,自然也是无比的懵逼。
如果说其他几人对话之间,多少还有些谱子的话,那这两人就真是大眼瞪小眼。
甚至赵匡胤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临危受命上阵杀敌的,古今往来倒是寻常。
可临危受命当皇帝这种事,莫说前无古人,往后估摸着也很难有来者了。
从小培养的方向便是背道而驰,现在突然将大位放在他面前,赵德昭表示自己除了慌,没有半分惊喜的感觉。
赵匡胤也同样如此。
跟别人相比,他是最麻爪的。
你说李二跟李承乾这两人矛盾颇深吧,那好歹李承乾是嫡长子,且绝大部分时候也都被寄予厚望,当做储君来培养的。
各方面能力都还能过关,甚至能称得上优秀。
至于刘彻跟刘据。
两人之间虽有误会,可只要解开误会,剩下的便都不是问题。
扶苏或许是其中问题最大的,被儒家洗脑太深,以至于失去了坐在皇位上的能力与资格。
但好歹嬴政还有第二选择呢。
无论子婴的能力如何,在秦末之时他能自贬为秦王,同时想办法除掉赵高,管中窥豹便可见一斑。
哪怕算不上多优秀,但至少也是不差的那一档。
各个都有着自己的解决方法,唯独他赵匡胤。
二弟被杀,非但如此,连带着他那一脉的人都没放过。
甚至做到这种程度,赵匡胤都还没太解气。
现在想想,杀是杀痛快了,然后呢?
不管他有多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从前他是真的将赵光义当成储君去培养的。
京兆尹府这个位置,本就是给储君用来熟悉京中事务的。
天幕出现之前,整个大宋征战之事都由他赵匡胤负责,而内政之事多数都交给了赵光义。
而如今,他是真的很难想象,接下来自己这继承之人究竟该选谁。
赵昚?
那隔了太多代人了,就是仙人的奖励再多,赵匡胤估摸着自己也活不到那个时候。
至于其他人……
没有丝毫参考的机会,他也没法知道,谁适合皇位,谁不适合。
毕竟北宋之时,皇位之上都是老二那一脉的怂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