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不争之德
善为士[1]者不武[2],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3],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4]。
注释
[1]士:武士,指将帅。
[2]武:动用武力。
[3]与:交往,引申为交战。
[4]配天古之极:符合天道和古代的最高法则。配,符合。
译文
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并不推崇武力;善于征战的将帅,不会轻易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将帅,万不得已不会与敌人正面对抗;善于用人的将帅,始终以谦卑待人。这就是不与人争斗的上佳品德,是善于用人的能力,也是符合自然之道和古代的最高法则。
阐说
黄元吉 《道德经讲义》
士,士师也。士师用兵,原是尚武。《易》曰:“刚中而应,行险而顺,神武而不杀。”是用武而不武,士之善为士者。及大敌交锋,两军对垒,不得不陈师鞠旅,称干比戈,势奔山河,声震雷电。然究其心,只诛无道,非有恶于人也,虽战而无战,是为善战。纵师徒他出,士卒无多,而强敌忽然压境,不难弹琴退中原之寇,和曲解敌国之围。所谓不怒而威于钺者是。迨至班师振旅,奏凯言旋,人皆盈廷奏绩,而彼独逊谢不前——所谓大树将军者,可以无愧矣。即或上赏频加,而反躬常觉赧颜——此善胜敌者所由不争也。《书》曰:“汝惟不争,天下莫与汝争能”,其斯之谓欤?若此者,皆由推诚布公,集思广益,不自恃其才,善用众人之才以为才;不自矜其智,善用众人之智以为智。所谓卑以下人者,此也。倘非察纳雅言,咨诹善道,虚怀若谷,谦尊而光。乌有此善战善胜之能王天下犹反掌耶?是皆无争之德有以服民心也。是皆用人之力有以威天下也。是皆下顺民心,上合天道,与天地参,而立万古之人极也。噫,非圣人至诚尽性,焉能于干戈扰攘之际,隐然寓太平揖让之风,用武不武,行怒不怒,相争不争如此乎?又况宽以御众,虑以下人,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天下之士皆效忠抒悃,而愿赴功趋事,舍生奉命于其间。一如天道不言,四时流行,万物献瑞,此所以配天地而立极也。《诗》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莫匪尔极。”微斯人,其谁与归?
此喻药生进火,虽有猛烹急练工法,然亦因时为动,顺势而行,用武无武,所以无倾丹倒鼎之患也。纵气机之动,真阳之生,至大至刚,充塞乎两大,何异战者之赫然震怒,所向披靡!况采取进火,只因其气之浩然者扩充之,非好为其强也。故一经洗练,而凡骨化为玉骨,凡身化作金身。所谓一战而天下平,无非因民之怒,而己无与焉,所以取金丹于反掌,犹取天下如拾芥也。惟其神凝无凝,息调无调,纯任乎天,不杂以人。虽天人交争,理欲迭起,不得不存理以遏欲,尽人而合天。迨至学粹功深,义精仁熟,毫无胜私克己、争功争能之心,仁者所以无敌于天下也。若是者,皆由谦和柔顺,虚己下人,一听气机之动静而与为转移。故丹之成也,有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者焉。何殊善用人者为之下乎?修炼之道,果能在在安和,时时柔顺,欲不用遏而自遏,理不用存而自存,是谓不争之德也。且以不争之心,顺理以施,随机而运,犹用人之力以成一己之功,是能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也。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圣人与道合真,正不啻天经地纬,而立万世之人极也。
拓展阅读
王弼 《道德经注》
善为士者不武,〈士,卒之帅也。武,尚先陵人也。〉善战者不怒,〈后而不先,应而不唱,故不在怒。〉善胜敌者不与,〈与,争也。〉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用人而不为之下,则力不为用也。〉是谓配天古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