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百谷之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1]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2]民,必以言[3]下之;欲先[4]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5]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释
[1]王:同类中居首位或特别大的。江海所汇者为百谷之王,百姓所聚者为万姓之王。
[2]上:居于……之上,引申为统治、管理。
[3]言:言说、话语。
[4]先:居于……之前。
[5]乐推:乐意拥戴。
译文
江海之所以能够让百川河流汇聚一处,就在于它善于处在地势低的地方,所以才能成就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想居于百姓之上(居上位),对百姓说话就得学会谦卑。要想居于百姓之前(为领导),就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的利益之后。所以,圣人的地位虽然居于百姓之上,但百姓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百姓之前,但百姓并不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这就是天下百姓乐意拥戴他而不感到厌倦的原因。因为圣人不与百姓争利,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和他争抢。
阐说
黄元吉 《道德经讲义》
夫人莫不欲人之服己也,乃有不欲服而人服,益欲服而人愈不服者,无他,以其自高自大,而不肯低其心、下其气也。试观江海为百谷之所归往者,以其能下之故,所以为百谷王。设江海如百谷之自处于上,百谷虽有归往之势,奈彼无容受何?是以圣人早见及此,欲上人,必以言下之,如尧之咨于四岳,舜之询于四门——举凡教条号令,事事访于臣邻而不自高其智,此所以愈下而人愈上也。欲先人,必以身后之,如禹、皋、伊、旦,虽属先知先觉,而在在让人以先,自处以后,此所以愈后而人愈先也。惟其自处于下与后,虽居帝王之位,而无震慑之威,所以不重也。掌神灵之统而无凌厉之气,所以不害也。故天下乐推而为先,绝无厌恶之心焉。《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此岂有他哉?以其不争人上、不争人先,而人自上之先之,服教畏神,沐恩戴德之不已,又安忍争上争先,而与圣人角胜竞长也哉?
此喻炼丹之学,始以神火下入丹田,然后火蒸水沸,水底金生,长生之药始得而有。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原是完完全全;自有生后,气质拘之,物欲蔽之,所得于天之元气,悉散漫于一身尸气之间,不能荟萃一区者久矣。今欲攒簇五行,和合四象,会于中宫,归于玄窍,其必万缘放下,一私不起,垂帘塞兑,以目视鼻,由鼻对脐,降心火于丹田——不过片晌工夫,即见玄关窍开,一阳来复,周身之气自然齐集丹田,融融泄泄,乐不可名。但观照之初,火不紧则金不出矿,火太猛则又烧灼精血,窒塞灵机。惟有不粘不脱,若有若无,而下丹田之气自跃跃欲动。此犹江海之能下百谷,百谷所以归往。圣人能下天下,天下所以归心。夫人一身,心为至大至贵,百体皆小焉贱焉者耳。太上故以江海之大、圣人之贵喻心,以百谷之小、万民之贱,喻百体,喻下田。修道者亦当以下为本,以贱为基,而不自处于高于贵,庶低下于人,所成自易。若论凡人,原以神为主,气则随之动静,所以生男育女而有生有死。至人则以气为主,而神则听之转移。《悟真》云“饶它为主我为宾”是。大修行人,于气机之动,逆施造化,颠倒乾坤,一听其上下往来,归炉封固,再候真信,循环运转,全不以神为主持。但观真气之冲和,逆施倒行,功成九转,丹熟珠灵,岂不高高乎在上、赫赫乎居先,而为万夫之仰、天下之观者耶?惟其处下居后如此,则一片活淡之志、谦和之心,所以无倾丹倒鼎,汞走铅飞之害。故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拓展阅读
王弼 《道德经注》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注:王弼本此章无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