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者宜下
大国者下流[1],天下之交[2],天下之牝[3]。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4]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5]取,或下而[6]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7],小国不过欲入事人[8],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注释
[1]下流:居江河之下,可纳天下江流,大意就是大国势力居下,可令天下小邦归服。
[2]交:交汇。
[3]牝:本义为雌性,与“牡”相对,引申为母本、根本。《大戴礼记·易本命》:“丘陵为牡,溪谷为牝。”
[4]以下:通过居下流。以,通过某种方式。下,即下流。
[5]以:指大国可资凭借的方法达到目的。
[6]而:指小国可资凭借的渠道达到目的。这两句是对“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的总结,即只要方法得当都可达到自己的目的。
[7]兼畜(xu)人:即兼并小国之民成就更大的国。畜人,将他国之民变成自己治下的百姓。
[8]入事人:并入大国之列以存续小国宗庙。事人,小国势微,主动并入大国既可保自己宗庙不毁,也可保自己治下百姓免遭屠戮。
译文
大国往往居于江河下游,因为这里是江河的汇合处,也是大国存续的根基。雌性总是能以安静守定战胜雄性,因而雌性以安静守定作为居于下游的手段。所以,大国通过居于小国下游的方式,来收服小国;而小国通过居于大国之下的方式,来取信大国。或者大国凭借居于下位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或者小国凭借屈居大国之下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大国不过是想兼并更多土地以养育更多百姓,小国不过是想并入土地以让自己治下的百姓得以安身。无论大国和小国,他们都实现了各自想实现的目标,所以想成就大国就应当居于下位。
阐说
黄元吉 《道德经讲义》
太上言修道炼丹之学,皆当以柔为主,以静为要。虽曰柔懦无用,孤寂难成,而打坐之初,要必动从静出,刚自柔生,方是真正大道。喻曰“大国者下流”,言水有上有下,上之水必流于下而后已。如大国自谦自抑,毫无满假之思,必为天下所景仰,犹下流之地,为万派所归,其势有必然者。故曰:“天下之交。”夫天下交归,以其能自下也。自下则其气最柔也,非至刚也。彼物之至刚者,孰有过于牡乎?物之至柔者,孰有过于牝乎?牡为阳为刚,牝为阴为柔。宜乎阳刚之牡当胜阴柔之牝矣。顾何以牝常胜牡耶?夫亦曰牝之能静焉耳。古云静以制动,其言不爽,亦同下之承上,其势必然。何况抚兹大国者,卑以自牧,虚以下人,而万国有不来享来王者乎?是下诚为高之基,静又为下之本也。古今来,或大国以下小国,如成汤下葛伯,卒取葛之地,抚而有之是也;或小国以下大国,如勾践下吴王,卒取吴之业,兼而有之是也;又或大国不自大而自小,所以取小国如反掌也;抑或小国安于小而事大,所以取大国如拾芥也。论赫赫大邦,实为诸国表率,而抚绥有道,怀柔有方,不欲并吞天下,以山河为一统,乃欲并蓄小国,以天下为一家,实非有大过人之德者,不能休休有容也。宜天下归仁,万方奉命矣。区区蕞尔,同属分封藩臣,而贡献频来,幸趋恐后。不欲高人以取辱,莫保宗社之灵长,惟期事人以自全,幸延苍生之残喘,亦非有大过人之智者,不能抑抑自下也。宜人心爱戴,天命来归矣。况乎人必有所志,而后有所欲。今大国欲兼畜人,小国欲入事人,两者所欲,一仁一智,已各得所欲,而不流于人欲之私,足见大小诸邦,名循其理、安其分,而无敢越厥职者焉。虽然,小者自下,其理固然;彼大者尤宜居下,始见一人之端拱,为天下之依归。治世如此,治身又何异乎?
“大国”喻元神也,“下流”喻以神光下照丹田,而阴精亦下流入丹田,神火一煅,精化气矣。此个丹田,即玄关也。夫人一身之总持,五气之朝元,三花之凝聚,结丹成胎,出神入圣,无不于丹田一穴是炼焉。故曰“天下之交”,犹百川众流之朝宗于海也,炼丹之所在此。而合药之道,又贵以柔顺为主,故取象于天下之牝。牝,柔也,和也,即太上所谓“道”,又曰“专气致柔”。如此至柔至和,则元精溶溶,可以化气而生神。且元精在内,静摄肾气于其中,迨神火一煅,精化为气,于是行逆修之术,运颠倒之功,升而上之,饵而服之,送归土釜,以铅制汞,即以牡制牝,此河车以后之事。若在守中之始,心本外阳而内阴,肾本外阴而内阳。以后天身形而论,心之外阳为社,肾之外阴为牝。今自离中虚而为阴,坎中满而为阳,即《悟真》云“饶它为主我为宾”;又曰“阳本男身女子身,阴虽女体男儿体”,此颠倒乾坤,离反为牡,坎反为牝矣。修炼之法,务令心之刚者化柔,动者为静;肾之柔者化刚,静者反动。是以离之柔和,温养坎之阳刚,此即“火中生木液,水里发金刚”。以心使气,以性节情。情不妄动,无非以默以柔,谦和忍下。以炼心性。故上田美液,流入元海;液又化气而入丹田。“大国下小国”,即由上田到下田也。“取小国”者,采取丹田金水之气,逆运河车,上转天谷是也。“小国下大国”,又从下田上昆仑是也。取大国者,并合昆仑金液,共入黄庭也。或以上田甘津美液,流入下丹田以生气,则取丹田之气者,是为大国之自下以取也。又或丹田之气,逆上天谷以生液,则吞天谷之气,是为小国之自下而取也。此即金水上升,铅气合髓,精凝息调,片响间化为甘露神水,流于上腭,滴滴归源,即液化气之候也。待气机充壮,又运河车,送上昆仑,吞脑海髓精,复降下黄庭,是气又化液之时也。然“大国者下流”,以柔以静,休休有容,诚有大过人之度,此即神化气而气化精,予以充满丹田也,故有欲兼畜人之德。小国亦有内朗之智,自知势力不敌,甘愿入觐奉命,诚有大过人之量。此即精生气而气生神,亦以归依黄庭也,故有欲入事人之道。两者所欲,均无外慕,故丹成九转,道高九天,永与乾坤并寿焉。其德之交归为何如哉?修身妙诀,无出于此,得者宝之,勿轻泄焉。
拓展阅读
王弼 《道德经注》
大国者下流,〈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故曰“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天下之所归会者也。〉天下之牝,〈静而不求,物自归之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以其静,故能为下也。牝,雌也。雄躁动贪欲,雌常以静,故能胜雄也。以其静复能为下,故物归之也。〉故大国以下小国,〈大国以下,犹云以大国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则附之。〉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大国纳之也。〉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言唯修卑下,然后乃各得其所欲。〉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小国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归之。大国修下,则天下归之。故曰“各得其所欲,则大者宜为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