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祸福相倚
其政闷闷[1],其民淳淳[2];其政察察[3],其民缺缺[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5]。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6],廉而不刿[7],直而不肆[8],光而不耀[9]。
注释
[1]闷闷:愚昧、蒙昧,表示政令不明显、宽松。
[2]淳淳:敦厚的样子。
[3]察察:洁净、一丝不染,表示政令严苛。
[4]缺缺:狡黠、耍小聪明。
[5]正:标准、准则。
[6]割:生硬。
[7]刿(gui):侵害。
[8]肆:放肆。
[9]耀:刺眼。
译文
国家政令宽松,百姓就很纯朴厚道;国家政令严苛,百姓就很狡黠难治。祸患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另一种好事的到来,好事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另一种祸患的到来。谁能说清楚它们的边界呢?没有恒定不变的标准啊。(在一定条件下)方正的会变成奇诡的,善良的会变成邪魅的。人们陷入迷惑一途,日子已经很久了。所以,圣人方正但不对百姓强硬,廉洁但不侵害百姓,直率但不残虐百姓,光亮但不刺伤百姓。
阐说
黄元吉 《道德经讲义》
天地无心而化育,帝王无为而平成。此无为之道,圣人开天辟地,综世理物之大经大法。人主统摄万民,纲纪庶物,无有过于此者。若涉于有为,则政非其政,治非其治,虽文章灿着,事业辉煌,而欲其熙熙暤皞,共乐时雍之化也不能。故太上曰“政者,正也”,以己正,正人之不正也。自古为民上者,肇修人纪,整饬天常,有知若无知,有作若无作,一任天机自动:初无有妄作聪明,创矩陈规,悬书读律,而一德相感,自有默喻于语言之表者。故其政闷闷,若愚朴无知者。然而其民之感孚,亦淳淳有太古之风,无稍或易。上以无为自治,下以无为自化,上下共安无事之天,休哉,何其盛欤!苟为上者,励精图治,竭力谋为,拔去凶邪,登崇俊杰,小善必录,大过必惩,赏罚无殊冰镜,监观俨若神明,其政之察察,无有逃其藻鉴者,此岂不足重乎?而无如上好苛求,下即化为机巧,缺缺然无不以小智自矜。上以有为倡之,下以有为应之,甚矣,民心之难治也!夫非上无以清其源,斯下无以正其本也哉!盖无为者,先天浑朴之真,有为者,后天人为之伪。闷闷察察,其效纯驳如此。此可知,道一而已,二之则非。况先天太极未判,纯朴未分,无阴阳之可名,无善恶之可见。《易》曰:“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其政之所以可大可久也。若后天太朴不完,贯阴阳于始终,互祸福为倚伏,祸中有福,福中有祸,祸福所以循环无端也。故有为之为,未必不善;但物穷则变,时极则反。阴阳往复之机,原属如此。有孰知底级而克守其正耶?且正之复则为奇,善之反则为妖。无为之政,政纯乎天。有为之政,政杂以人。杂以人者,正中有奇,善中有妖,其机肇于隐微,其应捷于影响,其势诚有不容稍闲者。无怪乎尔虞我诈,习与性成,执迷而不悟也。其日固已久矣。是以圣人御宇,一本无为之道,整躬率物,正己化人。本方也,不知其为方,殆达变通权而不假裁截者欤?本廉也,竟忘其为廉,殆混俗和光而不伤残者欤?时而直也,虽无唯诺之风,亦非径情之遂。认理行持,不敢自肆。其梗概风规,真有可敬可畏者。它如化及群生,恩周四表,几与星辉云灿,上下争光,而独自韫藏,不稍炫耀,其匿迹销声为何如哉?此无为为体,自然为用,从欲以治,顺理以施,四方风动,有不于变时雍,共游于太古之天也。有是理乎?
道曰大道,丹曰金丹,究皆无名无象。在天则清空一气,在人则虚无自然。修炼始终,要不出此而已。人能知冲漠无朕,是大道根源、金丹本始,从虚极静笃中,养得浑浑沦沦,无知识、无念虑之真本面,则我之性情精气神,皆是先天太和一气中的物事——以之修道则道成,以之炼丹则丹就,又何奇邪可云、危险可畏哉?惟不知无为为本,第以有为为功,则知识不断,纷扰愈多,虽有性有情,皆后天气质之私,物欲之伪,至于精气神,又乌得不落后天有形有色之杂妄耶?太上以政喻道,以民比身,道炼先天无为,则成不坏法身;道炼后天有识,安有不二元神?纵炼得好,亦不过守尸鬼耳,乌能超出阴阳,脱离生死,永为万代神仙!又况一堕有为,则太极判而阴阳分,阴阳分而善恶出,祸福于以相往来也。孰知修道之极功,虽其炼命一步,不无作为之用,然必从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方不落边际。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修道之要,即在于此。论人心,有一动则有一静,有一阴则有一阳,邪正善恶,原是循环相因,往来不息。故有正即有邪,有善即有恶。惟一归浑忘,不分正邪,安有善恶?否则,正反为奇,善复为妖。庄子曰:“天以无为为尊,人以有为为累。”是知有为之时,亦必归于无为,方免倾丹倒鼎之患。无奈世上凡夫俗子,开口言丹,即死守丹田;固执河车路径,即在身形之中,其未了悟无为之旨也久矣。惟圣人知修炼之道,虽有火候药物、龙虎男女、鼎炉琴剑,种种名色,犹取鱼兔之筌蹄:鱼兔未得,当用筌蹄;鱼兔入手,即忘筌蹄。若着名着象,皆非道也。故方则方之,廉则廉之,直则直之,光则光之,要皆为无为、事无事,一归浑没之天焉。愿学者,以无为自然之道为体,体立然后用行,虽有为,仍是无为也。知否?信否?
拓展阅读
王弼 《道德经注》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其政察察”也。殊类分析,民怀争竞,故曰“其民缺缺”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言谁知善治之极乎!唯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正复为奇,〈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立善以和万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人之迷,其日固久。〈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以方导物,令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廉而不刿,〈廉,清廉也;刿,伤也。以清廉导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不以清廉刿伤于物也。〉直而不肆,〈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拂于物也。所谓大直若屈也。〉光而不耀。〈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慝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