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二载八月初,唐军破戎州、巂州,一路逼近太和城。
南诏被迫向吐蕃求援,然而陇右哥舒翰率领大军进逼吐蕃边境,大有进攻吐蕃的意思。
吐蕃自然无法再顾及南诏了。
九月中,唐军势如破竹一路杀到太和城五十里外。
阁罗凤重筑龙首龙尾两关,在龙尾关前开挖了子河,再筑玉龙关为前沿阵地,层层设防。打算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以疲劳消耗战术应对,只希望陈子墨会因久攻不克,粮饷耗尽而自动退兵。
然而,这一切早就在陈子墨和白飘预料之中。
唐军选择在太和城五十里外安营扎寨。
这一次,陈子墨不仅带足了足够粮草,甚至对于当地雨林气候和蚊虫之害等等皆有准备。
见此情况,阁罗凤皱了下眉头,搞不清唐军主帅想干什么。
与南诏打阵地消耗战?唐军不会如此愚蠢吧,这是太和城,国都,唐军能有多少粮草耗的起?
然而阁罗凤很快就知道唐军要如何做了。
几天后,唐军向玉龙关进军。本以为可以坚守半月的突然被一股神秘力量攻破了。
整个玉龙关的城墙都塌了,随着一声轰天巨响,莫名其妙的塌了。
这一下超出了南诏人的认知,只以为唐军有神灵相助。
唐军借此层层推进,势如破竹般便到了太和城外,大军压境。
紧接着太和城内谣言四起,说是蒙王阁罗凤小人行径,叛唐的不义之举惹怒天神,天神要降罪南诏了。
加上南诏内部本身已经被渗透,一部分人已经暗地里倒向了大唐,于是乎城内矛盾加深,常有殴斗发生。
陈子墨也不急着进攻,让人在城外整日呼喊招降。更是制作了不少小型孔明灯,载着写着招降书内容纸片漫天飞雪般洒向太和城。
一边是与唐为敌,被击败残杀,另一边是接受招降,跟着大唐过好日子,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阁罗凤很无奈,若说之前还对守城有些侥幸的话,可现在却百分百确定守不住的。
大唐有着神秘的力量方式破城,军队和百姓的抗争意识也不强,主官客观都是劣势,这还拿什么守城。
天宝十二九月底,南诏国主阁罗凤打开城门,率全军向大唐投降。
唐诏之战就此结束。
太和城蒙王府,现在成了陈子墨的行营。
陈子墨打量着跪在眼前的阁罗凤。
这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身材高大,脸色沧桑,一定有着丰富的经历。
“自我介绍下,本官剑南节度使陈子墨。”
“你就是节度使?”阁罗凤抬着头有些惊讶陈子墨的年轻,随后问道:“陈大人打算如何待我,是要现在杀了我么。我死了无所谓,还请你遵守许下的诺言,好生带我的子民。”
“你放心,本官不会杀了你,你的生死要看我们大唐陛下。至于南诏百姓,你倒是不用担心,他们投靠大唐,便是大唐的百姓,大唐是不会亏待自己百姓的,只要他没有异心。”
“那便好,那我也死得其所了。”
“李将军,和你的朋友好好聊聊吧,记得看好他就成。”
李宓领命。
战争结束了,唐军伤亡不算大,一批新兵经过战争的洗礼变成了老兵。
陈子墨亲自上了道折子,讲述了此次战争的战果,阁罗凤即将被押送到长安;以及解释了南诏刚定还不稳当,请求暂时留在南诏做好相关部署,将南诏彻底控制在大唐手中。
大胜的消息传回长安,李隆基大喜,饮宴狂欢。
对于陈子墨提的建议和要求,无不应允。
再加上朝中有杨国忠帮忙说话,陈子墨立功后又升官了。
子爵晋升为侯爵,以剑南节度使的身份再兼领云南太守,总揽南诏军政大权。
这恰恰合了陈子墨的意,初步将南诏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南诏是已经拿下,但是如何将南诏彻底变成自己的根据地,这是个更为重要和艰难的任务。
按照陈子墨和白飘讨论的设想,想要彻底将南诏力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关键的问题不在于笼络住各部落的头人,而是底层的部落百姓。
南诏与大唐不同,他们是由许多不同的部族组成的,人口稀少的部族几乎全民皆兵。
他们长期的生活习俗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抱团行为,一旦头人要做什么事情,百姓便会紧紧跟随行动。
这是陈子墨不愿意看到了。
任何统治阶层其实没有太多忠诚可言,他们是根据利益走的,一旦有更大的利益他们就会煽动百姓的情绪,让他们紧随而动。
而百姓则不同,他们大多朴实,只要给足他们安定的生活,他们就愿意跟着你走。
所以,陈子墨要做的就是分化现有的部族统治阶层和普通百姓,让他们剥离开来,这样才能有机可乘,成为百姓的新“头人”。
这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很长的时间,好在离安史之乱还有几年的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做好这一切。
把各部落的现有的统治阶层全都聚集到太和城来,一是为了监管,二是让他们离开基层百姓。
拉拢各部落的统治阶层,给与他们极高的物质享受,不断腐化他们。
同时,按照之前约定的要求,奏请陛下减免南诏百姓的赋税。
重开商贸,大力发展商业农业,让南诏的百姓吃的饱穿的暖。
古人的思想其实是很单纯的,只要能够温饱知足,就没有人愿意造反。
而如何改进生活,大力发展农业等等这些内容,苗发就可以发挥充分的作用。
几个月以后。
在一项项措施的颁布,一点点的努力之下,南诏的百姓日子开始过的好起来了,人们心中都有了一个认知,那就是新来的太守陈大人是个真正的好人,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
陈子墨在民众中有了一定的声望。
接着,陈子墨开始在各部族普通百姓中挑选培养的新的基层官员,大搞思想建设工作,逐渐潜移默化的让所有人都像陈子墨靠齐。
而那些只知道贪图享乐的头人们,逐渐腐化,变成了一个个贵族,脱离了底层百姓的贵族。
到了天宝十三年,南诏百姓基本只认太守陈大人,而对原有的头人们逐渐远离。
南诏已经基本成功抓在了陈子墨手中。
到了这个时候,南诏已经变成了陈子墨的根据地,接下来便是要发展壮大根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