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石猛和谢驰二人意识到刘克仁的仁慈,意识到刘克仁对他们照顾得很好,但是他们根本不可能想得到,刘克仁早就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信寄了出去。
独孤信接到刘克仁的信,心中也有犹豫。是不是刘克仁想以石猛和谢驰二人做为诱饵,引他去洛阳城,欲除之而后快。
有了这样的想法,独孤信必然是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因为他明白,自己所率领的“武穆军”就是靠着这一帮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一起撑起来的,虽然近年“武穆军”式微,但是他们当初也曾辉煌过、风光过。
独孤信不读那封信还好,一读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一天到晚都在犹豫,都在权衡,到底要不要去洛阳城。如果不去,石猛和谢驰这两个曾经携手并肩、出生入死的兄弟会不会对自己感到失望。如果贸然去了,后果会如何,是福是祸还不知道,这些谁也说不准。
一天下午,独孤信闲来无事,便来到马厩边遛达,马夫见他在马厩边上愁眉紧锁,来回踱着步子,便过来跟他搭话,马夫笑着问独孤信道:“东家,您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吗?”
独孤信反正烦着也是烦着,倒不如跟马夫说几句话解解闷,便苦笑着答道:“进退两难啊!”
马夫问道:“究竟是什么事情,让您进退两难呢?”
独孤信答道:“一个曾经的对头,邀请我去他的地盘上看望我的朋友,我不知道去了会如何。只知道如果不去,可能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见到那两个朋友了。”
马夫笑道:“请让我为东家弹奏一曲。”
独孤信点了点头。
马夫回到自己的房里,搬出来一把古琴,架在桌子上便弹了起来,独孤信对音律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一下子就听出来马夫所弹的正是《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列子》与《荀子》、《史书》、《琴操》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伯在上古时代是一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公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伯牙是当时着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着《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于是大喜过望,遂与子期结为莫逆之交。两人便留下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名。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荀子《劝学篇》中亦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在《列子》和《吕氏春秋》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着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
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方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钟子期去世之后,伯牙再也不抚琴了。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
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
马夫之所以弹奏这首曲子,就是想让独孤信明白,人生在世,什么东西最为珍贵。
独孤信很快就听出了马夫的弦外之音,他向马夫恭恭敬敬地拜了两拜,然后郑重其事地说道:“先生用心良苦,小弟我明白了。”
马夫冷冷地问了一句:“明白什么了?”
独孤信答道:“缘聚缘散,缘去缘来,总有那么多美好,不期而遇。高山流水遇,知音,共谱一曲相思引,灵犀之间,相伴朝夕,谁知弦外之音?谁知世间纯情?谁知心中忧伤和苦楚?谁又懂我伤痛的心,无法安放?红尘中的牵盼,生命中的知己,不管外界如何动荡,不管岁月如何变换,彼岸的轮回,只为在最深的红尘中默默守候,将那一娄娄思念,化作秋叶,随着风儿飘向遥远的方向。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渴望有一位知己。知己,是在人海茫茫中,遇见了另一个自己,用心悉心倾听,用懂默默的会意灵魂去琴瑟和共鸣。当你伤心落泪时,当你孤独无助时,当你踌躇无措时,首先,想起你的那个人,就是你的知己,不论同道还是异性,也没有年龄的界限,不一定经常见面,但自己者一定会驻守在你的心田,用春风般的话语拂去你的阴霾。真正的知己,常驻彼此的心中,了解对方精神的世界,知道对方的心思。”
马夫叹道:“看来我没有白忙活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