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批改完这些奏折了……
朱雄英算是知道为啥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这核动力的驴都顶不住啊。
还是早点把内阁弄出来。
朱雄英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背脊咔嚓一声响,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刚才那一堆奏折,虽说处理得差不多,但脑袋里全是密密麻麻的字句,浑身上下像是被拖着走过了漫长的一段路。眼下他脑袋空空的,连自己刚才批改的那些冗余的部分都模糊了。
“爷爷,我是真的累了。”朱雄英无力地靠在书案旁,叹了口气。
朱元璋坐在书案另一侧,听得孙儿的抱怨,心中不免有些欣慰,笑道:“哟,这一会儿就累了?我年轻的时候可比现在累多了。你看现在的我,年纪大了,眼睛花了,耳朵也听不太清,可依然要盯着这些东西。”他伸手指了指眼前一大堆奏折。
两人说到这儿,朱元璋看了看窗外,已经差不多到了用晚膳的时间,说道:“既然累了,那就休息一下,身体重要,御膳房那边估摸着已经准备好了晚餐,今天咱爷孙两人一块吃饭。”
朱雄英也知道,今天大半天都在处理奏折,确实累了,连忙站起来:“爷爷,你说的对,吃饭。咱们爷孙两人边吃边聊。”
很快,御膳房送来了晚餐,一桌丰盛的菜肴,朱雄英这才感受到一丝轻松。饭桌上,爷孙二人一边吃,一边聊着朝中的事。
朱元璋喝了口酒,捋了捋胡须,望着朱雄英,笑道:“你这小子,确实挺能干的。想当年我才年轻时,还是个懵懂的少年,可我看到你,反而觉得你比我还老成。”
朱雄英低头一笑:“爷爷,您是英雄人物,您是洪武大帝,历史书上都是赫赫有名,孙儿哪里敢比?不过,我若能有您的一半本事,便算是我三生有幸。”
朱元璋哈哈一笑:“得了,别拍我马屁了,说吧,还有什么事情要说?”
朱雄英嘿嘿一笑:“果然什么都瞒不过爷爷。我有个想法,或许能解决目前咱们批改奏折时间太长,太累的问题,那就是……组建一个内阁。”
“内阁?”
朱元璋略有些疑惑地看着他,眼睛微微眯起,似乎在琢磨这个“内阁”究竟是什么东西。他略带不解地问道:“内阁,听着像是个朝廷的高官职位,那这东西,跟咱们之前的丞相、都察院有什么区别?”
朱雄英笑了笑,捏了捏自己的下巴,似乎在思索如何更简洁明了地解释,接着慢悠悠地开口道:“爷爷,您听我说,这内阁可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官职,它其实是一个专门的机构,不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大政,而是协助皇帝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可以理解为,内阁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帮忙整理奏折、处理文件,只有建议的权利,没有批红的权力。至于建议咱们采不采纳那是咱们的事。”
元璋一听,顿时有些懵:“皇帝的私人秘书?那这内阁跟我现有的太监、内侍、丞相什么的比起来,有啥不一样?”
朱雄英笑了,眼里闪烁着些许得意:“爷爷,您得听我慢慢解释。内阁不同于丞相,丞相是实际掌握权力的大臣,处理大政,而内阁只是一个协助皇帝处理事务的机构。它的职能就是帮皇帝整理奏折,提供建议,却不直接参与批复。所以它的权力并不大,只是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就像是您在批奏折时的一个‘助手’。而且,内阁的职位要比现在的太监、内侍稍微高一点,但也没有丞相那么重。”
朱元璋皱了皱眉,似乎还不完全明白:“那这么说来,内阁里的那些人就是专门给我跑腿处理事务的,负责筛选文件、归类、提供建议?没有权力批红?”朱元璋有些不满地嘀咕,“这听起来像是废物活,白忙一场?”
朱雄英差点笑出声来,赶忙摆手:“不不不,爷爷,您误解了。内阁的工作可不简单。你想想,如果朝中那些文官们每天把奏折堆得满天飞,若没有人去筛选和梳理,那岂不是让皇帝累死?内阁负责把所有奏折按照重要程度分类,并且将最为关键信息提炼出来,交给皇帝决断。内阁的成员,不是普通人,而是经过挑选的精英。虽然他们没有权力直接批红,但他们却能在幕后帮皇帝分担繁重的工作,让皇帝能够集中精力处理真正重要的事务。”
朱元璋点了点头,显然是有些领会:“这样啊,那我可以理解为,内阁相当于我身边的一帮心腹,帮我筛选那些不必要的废话,给我留下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朱雄英笑了:“正是这个意思。内阁就像是您的专属秘书团队,它能帮助您轻松阅读那些成山的奏折,减少那些无用的废话,节省时间。”
朱元璋的眼睛亮了亮:“嗯,原来如此。那你打算把内阁里面的官员定在几品?还有,内阁需要多少人,官民叫什么?”
朱雄英眼睛一转,笑道:“爷爷,您说的有点多,孙儿一个一个回,因为内阁并非权力机构,它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机构,正因为它是辅助性质的,所以孙儿打算把设定在正四品,这样既能体现它的必要性,又不至于过于抬高它的地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权力争斗。”
朱雄英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孙儿打算把内阁的官员名字取名叫做内阁大学士,爷爷,你觉得好不好听。”
朱元璋深深地点了点头:“嗯,好听,咱大孙就是有文化。”
朱雄英不急不躁的继续说道:“这些文官啊,最重视自己的声誉,如果你取名叫秘书处,他们未必肯干,但是把官职名称取名叫内阁大学士,一听就很有学问,一听就很高级,这种说法放在未来就叫做pUA。”
朱元璋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咱大孙说啥就是啥。”
朱雄英继续说道:“孙儿打算把内阁大学士设定为五个人或者是七个人,遇事不决投票也不会出现同样的票数。人数太少又容易出现偏听则暗。”
朱元璋点了点头:“行……就暂定五个人吧,少发点俸禄。嘿嘿!”
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