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4月8日,武汉长江大酒店顶层套房的落地窗前,谢一扬捏着一份刚从欧洲空运来的《诺基亚2110工程样机设计图》,指尖在机身后盖的弧形曲线上敲了敲,玻璃倒映出他嘴角的冷笑。
“张铁柱,你说这洋鬼子的手机像不像汉正街五块钱一个的玩具?”他转身将图纸甩在红木办公桌上,惊飞了烟灰缸旁半截雪茄的烟灰。
五大三粗的保镖兼心腹凑过来,盯着图纸上那部尚未面世的直板手机,挠头道:“扬哥,这玩意儿还没咱‘长江通讯’的大哥显气派……”
“蠢货!”谢一扬抓起茶杯泼向窗外的江景,水珠在朝阳下划出金线,“三个月后这机器就要在赫尔辛基投产,全球销量至少两千万台。”他踢开脚边的保险箱,露出满满一箱胶卷,“找老林把图纸里外拍三百张,今天下午我要在专利局看到‘长江牌hN-1’的申请文件——记住,曲线弧度多改0.5毫米,电路图把电容位置对调。”
下午四点,武汉市专利局
办事员小王盯着面前厚达三厘米的申请材料,扶了扶眼镜:“谢总,您这手机专利怎么连螺丝纹路都注册?”
谢一扬身后两名律师立刻上前,其中一人拍出盖着省科委红头的批文:“92年《重点技术保护条例》第七条,涉及民族工业核心竞争力的设计可走绿色通道。”另一人则悄无声息地将鼓囊信封滑进抽屉。
五分钟后,专利局副局长亲自送来受理回执时,谢一扬正用打火机烧着原版诺基亚图纸。火苗舔舐芬兰工程师签名时,他对着大哥大吩咐:“通知《楚天都市报》,头版写‘国产通讯技术重大突破’。”
一周后,北京最高人民法院
诺基亚亚太总裁詹姆斯摔碎第五个咖啡杯:“荒谬!我们的设计团队从未到过中国!”他指着法庭对面翘二郎腿的谢一扬,“这根本是……”
“商业间谍罪?”谢一扬的律师团团长周振海起身,抖开一叠照片——赫然是诺基亚工程师去年在深圳电子展的签到记录,“根据《专利法》第48条,贵司未在六个月内申请中国专利保护,我方客户自主研发的hN-1依法享有优先权。”
休庭间隙,谢一扬在洗手间堵住詹姆斯,拧开水龙头掩盖谈话声:“听说贵司正在和邮电部谈五万部基站订单?要是明天全国报纸头条写‘诺基亚抄袭中国山寨机’……”他甩着湿漉漉的双手轻笑,“不如我们换个方式?比如长江通讯拿华南市场30%的销售分成,专利官司就当没发生过。”
4月15日凌晨,长江水文监测站
暴雨冲刷着江心趸船,谢一扬看着周明远的心腹将密封的专利文件塞进铅盒,突然按住对方手腕:“等等。”他抽出关键几页浸入江水,纸张瞬间晕成蓝绿色墨团。
“现在可以封存了。”谢一扬满意地看着铅盒沉入三十米深的江底淤泥,“毕竟‘意外泡水的文件’没法当证据——”话音未落,张铁柱撞开舱门:“扬哥!诺基亚的法务总监带着合同在酒店等您,说答应所有条件!”
雨幕中,谢一扬摸出兜里那份真正的专利证书,随手撕碎抛进长江。碎纸被浪吞没时,他想起今早接到的另一条消息:摩托罗拉即将发布的新款翻盖手机,后盖曲线和三个月前武汉玩具厂“偶然”注册的某外观专利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