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22日,武汉青山码头。
凌晨三点,江雾像棉絮般笼罩着长江水面。谢一扬站在“长江号“货轮的驾驶舱里,夜视望远镜里映出海关缉私艇的轮廓。那艘艇像条警觉的鲨鱼,正在下游三公里处巡航。
“还有四十分钟到锚地。“船长压低声音报告,手指在雷达屏上点了点,“三条缉私艇都卡在主航道。“
谢一扬放下望远镜,转向身旁的张铁柱:“海关那边打点好了?“
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蓝光:“王科长收了二十万,但新调来的副关长是部队转业干部。“他递过一份档案,上面标注着“李卫国“三个红字——正是上个月在三峡移民审计中与谢一扬交锋的审计组长。
江风突然变得刺骨。谢一扬眯起眼睛,看着货轮甲板上堆积如山的“铁矿石“,那些在月光下泛着诡异光泽的颗粒,实际上是掺了铁粉的河沙。而货舱深处,真正的“货物“正静静等待——三百台走私的Ibm电脑。
“通知武钢陈厂长,准备接货。“谢一扬整了整西装领口,“告诉他是澳洲pb矿,铁品位62%。“
张铁柱的机械手指在卫星电话上快速拨号。电话那头的陈厂长声音带着睡意,但听到“pb矿“三个字立刻清醒:“谢总放心!我这就安排质检科老刘去码头!“
挂断电话,谢一扬望向逐渐泛白的天际线。这已经是本月第三船“铁矿石“,前两船顺利通过海关查验后,武钢的进口配额已经批下来年三十万吨的额度。而今天这船价值八百万美元的“高品位矿砂“,将为他打开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闸门。
上午八点,武汉钢铁厂质检中心。
陈厂长搓着手在化验室门口踱步,时不时瞥向墙上的时钟。当谢一扬的身影出现在走廊尽头时,他小跑着迎上去:“谢总,样品已经送检了!“
谢一扬微笑着递过一份文件:“这是澳洲吉布森矿山出具的品质证书,铁含量62.3%,二氧化硅含量4.1%。“
陈厂长接过证书的手微微发抖。这份盖着澳洲公司公章的文件,实际上是谢一扬在澳门地下印刷厂的杰作。真正的pb矿此刻正在日本钢厂的高炉里燃烧,而武汉码头上的“矿石“连最低品位的铁矿都不如。
“谢总...“陈厂长欲言又止地看了眼四周,“李副关长刚才带人去了码头...“
谢一扬拍拍他的肩膀:“陈厂长,听说贵公子在悉尼大学读mbA?“他从内袋取出一张照片,上面是穿着名校制服的中国留学生,“扬帆集团刚好设立了海外奖学金。“
陈厂长的瞳孔猛地收缩。照片背景里那栋别墅,正是他偷偷用武钢“技改资金“给儿子买的。
化验室的门突然打开,白发苍苍的刘工程师拿着报告单走出来:“陈厂长,结果出来了!“他兴奋地挥舞着纸张,“铁含量61.8%,完全符合转炉炼钢要求!“
谢一扬瞥了眼报告单上武钢质检中心的红章,嘴角微微上扬。昨晚送到刘工程师家的十万元现金,此刻正在这张纸上绽放光芒。
上午十点,海关查验区。
李卫国戴着白手套,抓起一把“矿石“在掌心搓揉。细碎的沙粒从指缝间滑落,在阳光下泛着不自然的金属光泽。
“李关长,这是武钢的质检报告。“谢一扬微笑着递上文件,“还有澳洲矿山出具的重量证书。“
李卫国没有接文件,而是蹲下身,从集装箱角落刮了些粉末装进证物袋:“送省矿产检测中心复检。“
“这不合规矩吧?“谢一扬眯起眼睛,“武钢是国家特大型企业,我们的质检报告一向...“
“谢总!“张铁柱突然高声打断,举着卫星电话跑来,“周省长急电!“
李卫国的动作顿了一下。谢一扬接过电话,故意用整个码头都能听到的声音说:“周省长您好!是,货已经到了...李关长正在亲自查验...好的,我明白!“
挂断电话,谢一扬转向李卫国:“周省长说,这批矿关系到武钢三号高炉的技改进度,高层下周要来视察。“他凑近半步,压低声音,“您刚从审计系统调来,可能不清楚...武钢的进口配额是经国务院特批的。“
李卫国的脸色变得铁青。他当然知道周明远的分量——这位副省长即将升任省委副书记的消息,早已在体制内传开。
“按规定,我必须...“
“李关长,“谢一扬突然从公文包取出一份红头文件,“这是国家计委关于保障重点钢铁企业原料供应的通知。“文件最后一页的批示栏里,周明远的签名龙飞凤舞。
江面上的雾气已经散尽。李卫国盯着那份文件看了足足一分钟,终于摘下白手套:“放行。“
当货轮鸣笛驶向武钢专用码头时,谢一扬站在岸边,看着海关缉私艇缓缓退开。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香港号码:“何先生,尾款可以打了。记住,要分二十笔从不同账户走。“
三天后,武钢财务处。
陈厂长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字,额头渗出冷汗。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批准了武钢的年度进口额度——三亿八千万美元,比去年增加70%。而财务系统里那个名为“澳矿专项“的子账户,此刻正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谢总...“陈厂长咽了口唾沫,“这么多外汇额度,我们根本用不完啊!“
谢一扬坐在真皮沙发上,慢条斯理地削着苹果:“用不完的外汇,可以'借'给有需要的企业嘛。“水果刀寒光一闪,“比如扬帆集团在深圳的合资公司。“
陈厂长的手一抖,茶杯差点打翻。他当然明白谢一扬的意思——国家严格管控的外汇额度,在黑市上能溢价30%倒卖。三亿八千万美元的额度,转手就是上亿利润。
“这...这是要掉脑袋的...“陈厂长声音发颤。
谢一扬将削好的苹果递给他:“陈厂长,听说武钢三号高炉的日本进口部件...交货期延迟了?“
陈厂长的脸色瞬间惨白。那批价值六千万美元的设备,实际上已经被他转卖给湖南的民营钢厂,货款则变成了悉尼那栋豪宅和儿子账户里的信托基金。
“下周一,“谢一扬站起身整理西装,“扬帆进出口公司会'借用'武钢的外汇额度购买'矿砂',实际到货的会是三号高炉的部件。“他俯身在陈厂长耳边低语,“当然,报关单上要写铁矿石。“
陈厂长手中的苹果掉在了地上。
一周后,深圳罗湖海关。
李卫国盯着刚刚截获的报关单,手指不受控制地发抖。单证显示武钢进口了十二万吨pb矿,但货轮船舱里却是崭新的日本炼钢设备。
“查!一查到底!“李卫国拍案而起,却突然被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打断。
来电显示是省政府总机。李卫国刚拿起听筒,就听到周明远沉稳的声音:“卫国同志,关于武钢进口设备的事,省委刚开了专题会...“
“周书记!“李卫国打断道,“这是典型的走私行为!谢一扬伪造单证,骗取外汇额度!“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卫国同志,你知道武钢三号高炉对三峡工程意味着什么吗?“周明远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如果因为设备延迟影响大坝钢材供应,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李卫国攥着话筒的手青筋暴起。墙上挂历显示距三峡大坝截流还有398天,而国务院督办令就压在他办公桌玻璃板下面。
“手续上确实有瑕疵...“周明远语气突然缓和,“但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嘛。这样,你明天来省委,我们当面谈。“
挂断电话,李卫国拉开抽屉,取出省矿产检测中心的复检报告。报告显示,上周那船“铁矿石“的真实铁含量不足15%,二氧化硅却高达68%——根本就是河沙掺了铁粉。
他拿起红笔正要签字,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张铁柱带着两个穿西装的男人走进来,机械眼闪烁着红光:“李关长,审计署的同志想了解武钢进口配额的事。“
李卫国的手僵在半空。他认出了其中一位——三峡审计组的副组长,上个月在野猪沟被他亲手接过举报材料。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审计员打开录音笔,“武钢今年虚报了至少八十万吨铁矿石进口量,骗取外汇额度约两亿美元。“
李卫国的目光移向窗外。码头上的“长江号“货轮正在卸货,吊臂起落间,那些印着日立标志的精密部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把把刺向真相的利刃。
深夜,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俯瞰长江两岸的灯火。身后电视里正播放着晚间新闻:“...武钢三号高炉提前三个月完成改造,将为三峡工程供应优质钢材...“
张铁柱推门而入,机械眼泛着绿光:“老板,李卫国被双规了。“
谢一扬晃动着红酒杯,没有回头:“陈厂长呢?“
“突发心脏病,现在在IcU。“张铁柱递过一份文件,“这是他儿子刚签的房屋转让协议。“
谢一扬扫了眼协议,悉尼那栋豪宅如今已转到扬帆集团海外公司名下。他拿起卫星电话拨通香港:“何先生,明天可以操作那笔外汇了。“
挂断电话,谢一扬打开保险箱,取出一叠空白报关单。这些印着武钢抬头的单证,将为他打开更庞大的资本游戏——下周到港的“铁矿石“,实际上是苏联解体后流出的t-80坦克装甲钢技术资料。
而此刻的长江上,一艘名为“北极星“的货轮正驶向武汉。它的吃水线异常深沉,因为底舱里装满了从朝鲜走私的放射性矿渣——这些“矿砂“将在武钢的转炉里,变成支撑三峡大坝的“特种钢材“。
窗外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谢一扬举起酒杯,与玻璃上自己的倒影轻轻相碰。雨滴在窗面扭曲滑落,像一串串正在消逝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