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3日,武汉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长江上往来的货轮。他的指尖轻轻敲击着钢化玻璃,节奏与远处武钢七厂方向升起的黑烟同步。那场大火已经烧了六个小时,消防车的警笛声仍隐约可闻。
“老板,审计组撤了。“张铁柱的机械臂发出轻微的液压声,打断了谢一扬的思绪。“陈厂长刚才来电,说吴明带着人回省里汇报去了。“
谢一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转身走向办公桌,桌上摊开着今早的《长江日报》,头版赫然是“武钢七厂突发大火,十二万吨特种钢恐毁于一旦“的标题。
“周明远那边呢?“谢一扬拿起红笔,在报纸上“十二万吨“几个字上画了个圈。
“周秘书长已经安排《湖北日报》发通稿,把火灾定性为'设备老化引发的意外事故'。“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红光,“冶金厅的王厅长收了咱们五十万,答应下周派'专家组'来背书。“
谢一扬点点头,目光落在墙上的日历。9月3日,距离央视1992年黄金时段广告招标还有七天。他需要一场足够大的烟雾弹,把公众和监管部门的注意力从武钢的账目问题上引开。
“柱子,把'太空棉'项目的资料拿来。“谢一扬按下桌上的对讲机,“通知市场部、法务部十分钟后开会。“
张铁柱的机械臂“咔嗒“一声弹出内置存储器,投影仪自动亮起,墙上显示出“扬帆太空科技——民族品牌振兴计划“的ppt封面。谢一扬快速浏览着幻灯片,手指在“NASA技术““宇航员专用““远红外保暖“等关键词上停留。
这个项目他筹备了三个月。所谓的“太空棉被“,不过是普通棉花掺了5%的聚酯纤维,成本不到三十元。但只要套上“航天科技“的光环,就能卖出三千八的高价。
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市场总监赵德汉——就是那个操盘“民族品牌振兴计划“传销网络的家伙——正唾沫横飞地讲解着销售策略。
“...我们计划首批生产二十万床,通过央视广告引爆市场后,采用会员预售制...“赵德汉看到谢一扬进来,立刻收声,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谢一扬径直走到主位,没有坐下,而是双手撑在会议桌上:“各位,武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声音很轻,却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现在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新闻,转移公众视线。“
法务总监林志强推了推眼镜:“谢总,'太空棉'的专利文件已经准备好了,但技术参数方面...“
“技术不是问题。“谢一扬打断他,“武汉纺织学院的李教授收了咱们两百万,愿意在'科技成果鉴定会'上签字。至于NASA的技术授权书...“他看向张铁柱。
张铁柱的机械臂弹出全息投影,一份盖着NASA公章的技术转让协议悬浮在会议桌上空。公章当然是假的,但足够以假乱真。
“现在的问题是,“谢一扬环视众人,“我们需要一个足够轰动的广告投放,让全国人民一夜之间都知道'太空棉被'。“
市场部副总监王磊举起手:“谢总,央视《新闻联播》前的5秒广告位下周招标,去年标王是孔府宴酒,花了三千一百万...“
“我们出五千万。“谢一扬的声音像刀切黄油般干脆。
会议室里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五千万,相当于扬帆集团三个月的净利润。
“这...这会不会太冒险了?“财务总监刘志强声音发颤,“万一销量不及预期...“
谢一扬冷笑一声,按下遥控器。投影切换成一组数据图表:“去年全国棉被市场规模是八亿床,哪怕我们只占1%的份额,也有八十万床。按每床净利润三百算,就是二点四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更何况,我们根本不打算真的生产八十万床。“
法务总监林志强突然明白了什么,脸色变得煞白:“谢总,您是说...“
“首批二十万床预售,收全款。“谢一扬的声音像淬了冰,“等消费者发现只是普通棉絮时,钱已经通过澳门赌场洗了三遍。“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场比“民族品牌振兴计划“更庞大的骗局。
“林总监,“谢一扬看向法务总监,“你负责设计广告文案,在虚假宣传和法律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记住,要用'可能''或许''据研究表明'这类模糊词汇。“
“赵德汉,“他又转向市场总监,“联系上次那个央视广告部的马主任,就说我明天飞北京请他吃饭。“
“张铁柱,“最后他看向自己的机械臂保镖,“准备两箱茅台,再往里面塞二十万美金。“
散会后,谢一扬独自站在窗前,看着长江上的落日。五千万的赌注,换来的将是至少五个亿的回报。至于那些买了“太空棉被“的普通百姓?他们的愤怒和投诉,最终只会淹没在更大的新闻浪潮中。
毕竟,在这个时代,真相永远跑不过谎言。
1991年9月5日,北京梅地亚中心
谢一扬坐在央视广告招标会的VIp包厢里,手里把玩着888号的竞价牌。包厢是特意设计的,单向玻璃让他能看清全场竞标者,外面却看不到里面。
“谢总,马主任说今年竞争很激烈。“张铁柱低声汇报,“孔府宴酒、秦池酒业、娃哈哈都来了,据说孔府宴准备了四千万。“
谢一扬抿了一口普洱茶,目光落在主席台上那个秃顶男人身上——央视广告部主任马国明,昨晚刚收了他二十万美金和两箱三十年陈酿茅台。
“五千万,一次报价定乾坤。“谢一扬放下茶杯,“告诉马主任,钱已经汇到他儿子在加拿大的账户了。“
竞价正式开始。当拍卖师喊出“《新闻联播》前5秒广告位,起拍价两千万“时,谢一扬直接举牌:“五千万!“
全场哗然。这个价格比去年标王高出近两千万,创下了央视广告招标的历史记录。记者们的长枪短炮立刻转向888号包厢,但只能拍到模糊的人影。
“五千万第一次!“拍卖师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五千万第二次!还有没有更高的?五千万第三次——成交!“
槌声落下的瞬间,谢一扬的手机响了。是周明远。
“你疯了吗?“周明远的声音压得极低,“五千万投广告?省委常委会刚在讨论要不要查你的资金来源!“
谢一扬轻笑一声:“周哥,放心,这钱走的是香港离岸公司账户,合法外资。“他顿了顿,“对了,麻烦你跟《人民日报》打个招呼,明天发篇评论,夸夸民族企业重视品牌建设。“
挂断电话,谢一扬看向张铁柱:“通知武汉那边,今晚连夜生产'太空棉被'的样品,要足够唬人。“
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红光:“已经安排好了。用的是新疆长绒棉掺5%聚酯纤维,包装印了NASA的logo,还配了全英文的'技术手册'。“
谢一扬满意地点点头。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绝大多数人根本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航天科技“。只要广告够响,包装够炫,再普通的产品也能卖出天价。
1991年9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前5秒
全国亿万观众在等待新闻联播时,电视屏幕突然暗了下来。深邃的太空中,一艘宇宙飞船缓缓掠过,旁白是浑厚的男中音:
“人类的一大步,温暖的一辈子。扬帆太空科技,引进NASA专利技术,倾力打造'星辰'系列太空棉被...“
画面切换成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在空间站中使用“太空棉被“的场景,实际上是在武汉摄影棚里吊着威亚拍的。
“采用远红外保暖技术,锁温效果提升300%...“旁白继续吹嘘,“经NASA实验室测试,可在零下50度保持恒温...“
最后画面定格在“扬帆太空科技“的logo上,下方一行小字几乎看不见:“保暖效果因人而异“。
这则耗资五千万的广告像一颗炸弹,瞬间引爆全国市场。第二天,扬帆集团的400订购热线就被打爆了,二十万床预售额度三小时内抢购一空,预收货款高达七亿六千万。
1991年10月20日,武汉消费者协会
三十多名消费者挤在投诉科办公室,每人手里都抱着一床“太空棉被“。
“这根本就是普通棉絮!“一个中年妇女愤怒地抖开被子,“我花了三千八,结果连我老家自己弹的棉花都不如!“
投诉科科长老李擦了擦汗。桌上堆着的检测报告显示,所谓的“太空棉被“填充物就是普通棉花掺聚酯纤维,没有任何“远红外““宇航科技“的成分。
“各位冷静,我们已经联系了扬帆集团...“老李的话被一阵喧哗打断。
办公室门被推开,三个穿黑西装的男子走了进来。领头的是扬帆集团法务总监林志强,身后跟着两名律师。
“李科长,这是我们公司的正式回复。“林志强递上一份文件,“所有'太空棉被'都经过武汉纺织学院检测,符合企业标准。“
老李翻开文件,发现所谓的“企业标准“是扬帆集团自己制定的,里面根本没有提及“远红外““宇航科技“等广告中宣传的功能。
“可是广告里明明说...“一个老头刚开口,就被林志强打断。
“广告中使用的所有描述都有科学依据。“林志强推了推眼镜,“'可能提升''据研究表明'等措辞,在法律上不构成虚假宣传。“
他转向老李:“另外,我们怀疑这是一起有组织的商业诽谤。已经查明,带头投诉的王女士是武汉棉纺厂的职工,而棉纺厂恰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这个指控纯属捏造,但足以让投诉科不敢轻举妄动。等林志强一行人离开后,老李无奈地对消费者们摊手:“这事...我们还得调查。“
1991年11月5日,北京某律师事务所
年轻律师张伟正在整理诉状。他的委托人是一百多名“太空棉被“的购买者,集体起诉扬帆集团虚假宣传。
“证据很充分。“张伟对委托人们说,“广告录像、产品检测报告、NASA的官方回复...足够证明扬帆集团构成欺诈。“
NASA的回复邮件就摆在桌上,明确表示从未与任何中国公司合作过“太空棉被“项目,也从未测试过此类产品。
“张律师,我们真的能赢吗?“一位老太太担忧地问,“听说扬帆集团老板很有背景...“
张伟自信地笑了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下周我们就向法院提交诉状,要求扬帆集团退一赔三!“
当晚十点,张伟加完班走出律所。胡同里没有路灯,他摸出手机照明,突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
“张律师,这么晚还加班啊?“一个沙哑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
张伟转身,看到三个黑影堵住了胡同口。月光下,为首那人脸上的刀疤格外狰狞。
“你们是谁?“张伟的声音有些发抖。
刀疤男没有回答,而是掏出一沓照片甩在张伟脸上。照片上是张伟的妻子和五岁的女儿,在幼儿园门口,在小区里,甚至在自家卧室——所有照片都是偷拍的。
“听说你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刀疤男的声音像毒蛇吐信,“协和医院的刘主任是我哥们,他说手术成功率只有50%...“
张伟的血液瞬间凝固。女儿下周就要做手术,这事他没告诉过任何人。
“你...你们想干什么?“
刀疤男凑近张伟耳边:“明天早上,我要看到撤诉申请。否则...“他拍了拍张伟的脸,“你女儿的手术可能会出点'意外'。“
第二天一早,张伟红肿着眼睛来到律所,向所有委托人宣布退出代理。无论大家如何追问,他只是摇头,一个字也不肯多说。
1991年11月15日,武汉扬帆大厦
谢一扬站在窗前,手里拿着《人民日报》。今天的二版有条小新闻:《消费者理性看待新产品功能,“太空棉被“销售回归正常》。
“老板,最后一份诉状也撤了。“张铁柱汇报道,“那个张律师今早带着全家去了美国,他女儿的手术很'成功'。“
谢一扬轻笑一声。五千万广告费,换来七亿六千万预售款,除去成本和打点各方的费用,净赚六个亿。至于那一百多起投诉和潜在的集体诉讼?在金钱和暴力面前,都不值一提。
“通知财务部,“谢一扬放下报纸,“把钱分批转到开曼群岛的账户。另外,准备下一个项目——'量子保健枕'。“
窗外,长江上的货轮拉响汽笛,仿佛在为这场完美骗局奏响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