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12日,凌晨3点17分,莫斯科克格勃总部。
尤里·伊万诺维奇少将的手指重重敲在红色按钮上,面前的全球通缉令电子屏随即亮起刺目的红光。文件顶部那个中国商人的照片被放大到极致——谢一扬,28岁,扬帆实业董事长,涉嫌窃取苏联最高军事机密。
“通知我们在北京、上海、香港的所有人。“尤里的声音像西伯利亚的冻土,“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打印机嗡嗡作响,一叠叠通缉令从出纸口吐出。最上方那张的俄文下方,用中文标注着“极度危险“四个字,照片里的谢一扬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眼神锐利如刀。
同一时刻,武汉扬帆大厦地下三层。
谢一扬盯着卫星传来的加密画面,莫斯科的场景清晰可见。他身后的十二块监控屏同时闪烁,显示着缅甸、乌克兰、北京等地的实时动态。
“老板,克格勃的动作比预期快了48小时。“张铁柱的独眼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凶光,“吴奈温将军刚刚发来密电,缅甸工厂已经被军方接管。“
谢一扬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稳定得像心跳监测仪。他面前摊开着一份《t-80坦克技术转化进度报告》,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纸此刻成了烫手山芋。
“启动幽灵协议。“谢一扬的声音冷静得可怕,“第一,切断与缅甸所有联系;第二,转移瑞士账户资金;第三,处理那两个乌克兰专家。“
张铁柱的金牙在黑暗中闪了闪:“已经安排好了。专家家属那边...“
“每人一百万美金。“谢一扬打断他,“要他们签自愿放弃调查声明,视频录制全过程。“
墙上的警报灯突然亮起,红色光晕笼罩了整个房间。主屏幕上,北京俄罗斯大使馆的车队正驶向中国国防部。
谢一扬眯起眼睛,拿起红色电话:“接周明远。“
凌晨4点30分,东湖别墅区。
周明远披着睡袍接起电话时,窗外还是一片漆黑。听筒里谢一扬的声音让他瞬间清醒:“克格勃的通缉令已经发出,军方准备怎么处理?“
“老谢,这次闹太大了。“周明远压低声音,手指无意识地绞着电话线,“t-80的技术不能落在克格勃手里,上面要求你...“
“要求我当替罪羊?“谢一扬冷笑一声,“别忘了,武钢七分厂的改制文件上有谁的签名。“
电话那头沉默了三秒。周明远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当然记得那些文件——那些足以让他上军事法庭的证据。
“给我24小时。“周明远最终妥协,“但军方必须接管缅甸工厂的所有数据。“
“可以。“谢一扬干脆利落,“但有一个条件——那两个乌克兰专家的'意外'必须由军方背书。“
挂断电话,谢一扬转向张铁柱:“准备直升机,一小时后飞重庆。“
清晨6点15分,重庆某军工基地。
谢一扬走下直升机时,山间的雾气还未散去。基地深处那栋灰色小楼里,两名乌克兰专家已经被“保护“了三个月。
“谢总,久等了。“刘将军站在台阶上,肩章上的将星在晨光中闪闪发亮,“情况有变。“
会议室里,投影仪播放着缅甸工厂的画面——身穿中国军服的士兵正在查封设备,技术员们排着队接受盘问。
“根据最高指示,“刘将军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t-80项目即刻收归国有。所有研发人员必须签署保密协议,相关技术资料...“
“刘将军。“谢一扬微笑着打断他,“我们合作这么久,何必说官话?“他从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这是发动机增压系统的核心算法,军方数据库里应该没有。“
刘将军的瞳孔微微收缩。那份文件上的数据,确实比军方从缅甸获取的版本先进20%。
“你想要什么?“将军的声音低沉下来。
谢一扬轻轻推过文件:“很简单。第一,那两个乌克兰专家的死亡必须被认定为实验室事故;第二,扬帆集团保留民用特种钢的生产权;第三...“他顿了顿,“周明远同志该升职了。“
刘将军盯着那份文件看了足足一分钟,突然笑了:“谢总果然深明大义。不过...“他敲了敲桌面,“克格勃的人已经入境了。“
上午9点整,灰色小楼地下室。
两名乌克兰专家被带进房间时,脸色苍白得像纸。三个月不见天日的拘禁生活,让这两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军工专家形销骨立。
“谢先生!“年长的瓦列里扑到桌前,“我们愿意继续工作,请不要...“
谢一扬抬手示意他安静,从西装内袋取出两张支票:“每人一百万美金,汇入你们指定的瑞士账户。“
年轻些的安德烈嘴唇颤抖:“这...这是...“
“封口费。“谢一扬的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天气,“签了这份声明,视频录制确认是自愿接受赔偿,放弃一切追诉权。然后...“他指了指角落里的白大褂,“换上实验服,三小时后会有一场'意外'。“
瓦列里的眼睛瞪大了:“你要杀了我们?“
“不。“谢一扬摇头,“是高压氢罐爆炸事故。你们的家属会收到体面的抚恤金,孩子们能去最好的学校。“他俯身向前,“或者...你们可以等克格勃来接手。“
两个乌克兰人对视一眼,绝望从眼底蔓延开来。
中午12点30分,实验楼。
谢一扬站在防爆玻璃后,看着瓦列里和安德烈在军方技术员的“指导“下操作高压测试设备。监控摄像头记录着每一个角度,刘将军派来的观察员在一旁默默计时。
“三、二、一...“
轻微的震动从脚下传来,紧接着是沉闷的爆炸声。防爆间里瞬间充满白雾,警报声刺破耳膜。当烟雾散去时,操作台上只剩下两具焦黑的躯体。
“氢气泄漏引发爆燃,两名外籍专家违规操作导致事故。“观察员机械地念着预定台词,“立即启动善后程序。“
谢一扬点点头,转身走向等候的轿车。上车前,他最后看了一眼冒烟的实验楼,对张铁柱说:“把录像带送给他们的家属,再额外给每个孩子十万美金教育基金。“
下午3点20分,扬帆大厦顶层会议室。
十二块屏幕同时播放着全球各地的画面——莫斯科克格勃总部增派了行动组;北京俄罗斯大使馆召开紧急会议;缅甸军方正在焚烧工厂文件...
“老板,所有研发记录已经销毁。“技术总监汇报,“包括云端备份和纸质文件,按照幽灵协议执行,连碎片恢复都不可能。“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桌上摆着两份刚送达的文件:一份是军方出具的《特种钢技术授权书》;另一份是国务院关于周明远升任副部级的公示通知。
“克格勃那边?“他头也不回地问。
张铁柱递上一份密电:“三个行动组,六名特工,最迟明晚抵达武汉。“
谢一扬终于转过身,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准备接待客人。“他翻开黑色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
【1991.8.12苏联遗产清算完成】
军方接管t-80技术(保留民用特种钢专利)
乌克兰专家处理完毕(家属封口视频存档)
研发记录全部焚毁(实验室“意外“背书)
笔尖顿了顿,又补上一行小字:【克格勃特工入境,启动“红场“应对方案】
窗外,一架民航客机掠过长江上空,机翼反射着血色的夕阳。
深夜11点,汉口老租界区。
一个金发男子走进昏暗的小旅馆,前台的老头连头都没抬。男子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说:“307房,预订的。“
钥匙被推过来时,男子的大衣下摆微微掀起,露出枪柄的冷光。上楼时,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俄文短信只有两个字:“目标确认。“
307房的窗帘微微晃动,瞄准镜的十字线已经对准了远处的扬帆大厦。而在大厦地下三层,监控屏幕正闪烁着警报红光,张铁柱的独眼眯成一条缝:“老板,鱼上钩了。“
谢一扬端起酒杯,琥珀色的液体在灯光下像凝固的血。
“让他们来。“他一饮而尽,“游戏才刚开始。“
窗外,武汉的夜空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