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8日,武汉扬帆大厦。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汉正街熙攘的人流。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冷峻的侧脸上,映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老板,质监局的人又来了。”张铁柱推门而入,独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这次带队的是省厅的刘处长,带了全套检测设备。”
谢一扬没有回头,指尖轻轻敲击着窗框。三天前,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扬帆服饰”使用致癌染料,导致全国经销商退货潮,股价暴跌40%。但此刻,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慌乱。
“让他们查。”他淡淡道,“记得把‘新扬帆’的欢迎横幅挂上。”
张铁柱咧嘴一笑,露出那颗标志性的金牙:“早就安排好了,仓库里连只蟑螂都查不出问题!”
——
上午10点,汉正街扬帆服饰总仓。
质监局的车队刚停稳,就被眼前的一幕震住——仓库大门上高悬着鲜红的横幅:“新扬帆·民族品牌自强计划启动仪式”,两侧还站着二十名身穿统一制服的员工,手捧鲜花,笑容灿烂。
刘处长皱眉,低声对助手道:“不对劲……上次突击检查时,这里还堆满了滞销库存。”
助手刚想说话,谢一扬已带着一众高管迎了上来。他西装笔挺,笑容温和,仿佛从未经历过任何危机。
“刘处长,欢迎监督!”谢一扬主动握手,力道恰到好处,“‘新扬帆’全面升级质检体系,今天正好请您做个见证。”
刘处长狐疑地扫视四周。仓库内,货架整齐排列,每一件衣服都挂着崭新吊牌,印着“A类安全认证”字样。空气中甚至飘着淡淡的薰衣草香,完全不像曾被曝光的“毒衣”工厂。
“抽检。”刘处长冷声道,示意检测员随机拆包。
一件件衬衫被放入采样袋,送进移动检测车。谢一扬站在一旁,目光平静地扫过角落的监控摄像头——那里,张铁柱正对着耳麦低语:“所有直播间准备,关键词‘民族品牌自强’刷屏。”
——
11点30分,检测车内。
技术员盯着光谱仪屏幕,眉头越皱越紧。
“刘处,不对劲……”他压低声音,“甲醛含量0.01ppm,ph值6.8,完全达标,甚至优于国家标准。”
刘处长猛地夺过报告,指尖发颤。上次抽检时,这批衣服的甲醛含量超标47倍!
“再查!所有批次全查!”
但半小时后,结果依旧——完美。
——
同一时间,武汉大学计算机中心。
三百台电脑同时登录各大论坛,水军账号如潮水般涌出:
【支持新扬帆!国货当自强!】
【央视报道不实,民族品牌遭抹黑!】
【实测新扬帆衣物安全,附图九张!】
帖子配图清一色是“检测报告”和“消费者好评”,甚至还有“专家访谈”视频——画面中,一位白发教授侃侃而谈:“新扬帆采用德国环保工艺,完全无害……”
没人知道,这位“教授”实则是谢一扬从横店找来的特型演员。
——
下午2点,扬帆大厦会议室。
刘处长将最终报告拍在桌上,脸色铁青:“谢总,这次确实没问题。但上次的致癌染料……”
“那是个别经销商以次充好。”谢一扬微笑推过一份文件,“这是涉事经销商的处罚声明,我们已经解除合作。”
文件末尾盖着七个公司的公章——全是谢一扬昨夜刚注册的空壳企业。
刘处长还想追问,手机突然震动。他低头一看,是省长办公室的来电。
五分钟后,他黑着脸带人离开。
谢一扬站在窗前,看着质监局的车队远去,拨通了一个号码:“周厅长,多谢了。”
电话那头,周明远的声音带着疲惫:“老谢,这次我压下了,但下次……”
“没有下次。”谢一扬打断他,目光落在桌面的新企划书上——《“新扬帆”全国万店计划》。
——
深夜11点,汉阳郊区某地下工厂。
昏暗的灯光下,五百名女工正将成堆的“扬帆”旧标剪下,缝上“新扬帆”标签。
角落里,张铁柱踹开一个试图偷懒的工人,狞笑道:“天亮前干不完,全部滚去江里喂鱼!”
女工们颤抖着加快动作。没人注意到,她们缝制的“安全认证”吊牌下,隐约透出原先的“甲醛超标”警告字样……
——
凌晨1点,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翻开黑色笔记本,钢笔在纸面沙沙游走:
【1991.8.8品牌重生计划完成】
致癌库存全部换标(旧货转销缅甸)
质监局报告完美达标(检测员家属已“安抚”)
水军覆盖全网负面舆情(封口费总计370万)
笔尖顿了顿,又补上一行小字:
【下一阶段:借“国货潮”吞并六家国营服装厂】
窗外,霓虹灯下的“新扬帆”广告牌熠熠生辉,模特身上的白衬衫纯净如雪。
而长江暗处,一艘满载“旧款”的货轮正驶向公海,船身吃水线深得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