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正当李景隆在心中盘算着如何与这二人拉近关系时,忽听得朱元璋高声喊道:“九江!”李景隆心头一紧,赶忙回过神来,快步上前,躬身施礼道:“微臣在!”
朱元璋面带微笑,看着李景隆,缓声道:“九江啊,此次你远赴江西,可谓是劳苦功高。你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啊?”
隆闻言,连忙摆手道:“微臣不敢,为朝廷和陛下分忧解难,本就是微臣分内之事,岂敢奢求赏赐?”
他嘴上虽如此说,心中却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毕竟他之前所做的那些事,究竟有没有被朱元璋记在心上,他实在是摸不透。若是能借着这次机会,将功抵过,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朱元璋看着李景隆那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自然知道这小子心里在打什么小算盘。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容,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九江啊,你此次立下大功,朕自然是要重重赏赐你的。不过呢,这官职嘛,你如今已经位极人臣,朕实在是没有什么更高的官职可以封给你啦!”
朱元璋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着该如何赏赐李景隆。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眼前一亮,接着说道:“这样吧,之前朕扣了你三年的俸禄,现在就给你免了。而且,从即日起,你的俸禄照发不误,一分都不少!你觉得这样安排如何呀?”
李景隆一听,心中顿时乐开了花,但他表面上却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跪地磕头,诚惶诚恐地说道:“谢主隆恩!陛下如此厚待微臣,微臣感激涕零,必当誓死效忠陛下!”
然而,李景隆心里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三年的俸禄而开心。
要知道,朱元璋给大臣们的俸禄在历朝历代中都算是特别少的了。尽管李景隆贵为国公,身上还挂着好几份闲职,但他的俸禄依旧少得可怜。
毫不夸张地说,这三年的俸禄加起来,恐怕都不够他们曹国公府买米的钱呢!
而李景隆高兴的是,朱元璋竟然亲口免去了他的这个罪过!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这件事已经在朱元璋心中彻底翻篇了!
从今往后,就算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想要拿它来闹事,闹到朱元璋面前,李景隆也完全无需惧怕。毕竟,该受的惩罚都已经受了,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而一旁站在那里内阁三人,听见这句话都是一头的雾水,这曹国公这么得圣眷,到底犯了什么错,居然罚的这么重!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朱标突然上前一步,面带微笑地说道:“父皇,此次江西之行,诸位臣子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任务,这实在是我朝之幸啊!儿臣认为,不妨摆下一场盛宴,一来可以犒劳一下诸位大臣,二来也能借此机会增进君臣之间的情谊。不知父皇意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