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淡淡一笑:\"子明此言,甚慰孤心。\"他的目光转向另外二人,\"但孤最不解的是,若荆州、豫州真如阎温所言洪水泛滥,刘庄自顾不暇,为何还要大举攻我?\"
司马朗眉头紧锁,缓缓道:\"启禀大王,此乃'以战代赈'之计。洪水过后,流民遍地,粮食短缺。
与其让灾民坐以待毙,不如驱使他们从军征战。既削减了吃饭的人口,又能转移民怨,一举两得。\"
姜冏若有所思地补充:\"春秋时,晋国饥荒,文公伐曹;战国时,魏惠王以饥民充军伐韩。此乃古已有之的毒计。\"
魏武目光深邃地点了点头:\"有道理。但...\"他话锋一转,\"我们不能轻信一面之词。\"
三人又商议了些过冬的政务安排。
当会议结束,姜冏和司马朗告退时,魏武却突然叫住成公英:\"德才留步。\"
待房门关上。
魏武神情凝重地注视着成公英,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德才,立刻派心腹密探前往荆州等地,务必要查清当地灾情虚实。\"
成公英深深一揖:\"诺!臣这就去安排最得力的探子。\"他稍作迟疑,\"是否需要同时探查豫州、扬州等地?\"
\"一并查了。记住,要亲眼所见,不可轻信传言。\"
......
两个月后,隆冬时节。
魏武站在书房窗前,望着这罕见的暴雪,眉头紧锁。
\"这雪未免下得太大了些...\"魏武喃喃自语。
草原上的拓跋部新占了不少草场,应该能熬过这个冬天。
但这气候,似乎一年比一年冷了。
如今正值东汉寒冷期,往后的日子只怕会更加艰难。
魏武低头看了看身上厚实的棉服,若有所思:若是能大规模推广棉花种植,或许能让百姓少受些冻馁之苦。可粮田改种棉花,来年的收成...
这个念头很快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棉花虽能御寒,却会挤占粮食种植面积。在这多事之秋,粮食才是根本。
\"就算我们想安稳度日,别人也未必答应啊...\"魏武苦笑着摇头。
这时,成公英匆匆而入,手中捧着一卷竹简:\"启禀大王!荆州、豫州、扬州等地的情报到了!\"
魏武接过竹简,展开细读,脸色越来越凝重。
竹简上详细记载着南方数州的灾情:荆州洪水退后,田地尽毁;豫州河道冰封,漕运断绝;扬州更是遭遇百年罕见的大寒,冻死者数以万计...
\"啪!\"魏武猛地合上竹简,竹简在他手中不停拍打着掌心:\"饥荒之后又遇大寒...\"他的声音低沉而冷峻,\"用不了多久,瘟疫必然爆发。\"
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或许刘庄很快就会被迫退兵,到时候追击定能……。
但随即他又否定了追击的想法:不行!万一将士们染上瘟疫...
魏武摇了摇头,唤道,\"传张司徒、段大司马、曹操和杨阜即刻来见!\"
不多时,四位重臣冒着风雪匆匆赶到。
魏武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南方数州大寒,灾情严重。饥寒交迫之下,明年必生瘟疫。\"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我们必须提前防范。\"
张既上前一步:\"大王的意思是...\"
\"四点。\"魏武竖起手指,\"其一,所有病死之人必须火化,严禁土葬污染水源;
其二,各郡县设立疠迁所,专门隔离病患;
其三,储备药材,特别是治疗伤寒的草药;其四...\"他顿了顿,\"严查边境往来人员,尤其是南方来的商旅。\"
段煨皱眉道:\"大王,如此大动干戈,会不会引起百姓恐慌?\"
\"恐慌总比灭门强。\"魏武的声音不容置疑,\"瘟疫来如火,我们必须跑在它前面。记住,此事关乎凉州存亡,务必谨慎行事!\"
\"诺!\"四人齐声应命。
魏武继续吩咐道:\"还有一事,敦煌、酒泉、张掖三郡需严加戒备,警惕鲜卑趁虚而入!\"
四人再次郑重行礼:\"诺!\"
......
次年开春,当河西走廊的积雪刚开始消融,南方的噩耗便接连传来。
荆州、豫州瘟疫肆虐,尸横遍野。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刘庄非但没有撤军,反而增派兵力猛攻武关。
凉州境内,去岁的大雪导致冬麦减产两成。所幸在张既的主持下,官府以合理价格从百姓手中购粮补足了缺口,军粮未受太大影响,民间并未出现饥荒。
……
这一日,魏武独坐书房,手中握着最新的战报。窗外新发的柳枝在春风中摇曳,他却无心欣赏这春日美景。
朱儁的军队虽因疫病减员严重,攻势却愈发凶猛。
魏武轻叩案几,心想:有趣,刘庄这是骑虎难下了。现在撤军,不仅前功尽弃,积压的民怨更会如山洪暴发。
他们现在急需一场胜利来安抚民心。若是让他们的百姓知道,这场战争注定徒劳无功...
魏武想到此处,随即取来一卷空白竹简,提笔写道!
《淮水黄》
淮水黄,柳叶光。
四郎捉鱼喂阿母,
龙王发怒卷白浪。
小郎一去不还乡。
榆钱碎,槐花坠。
三郎磨刀声如雷。
割下腿肉换秕糠。
白骨埋在灶台旁。
秋风起,征旗扬。
大郎换得半斗粮。
临行塞给粗布袄。
此去武关路茫茫。
屋上草,税吏抢。
二郎病卧破席凉。
阿母怀中抱空瓮。
听得门外说煮羊。
北风嚎,大雪飘。
阿母赤足寻大郎。
朱门酒肉香透墙。
老骨僵在台阶旁。
天苍苍,野茫茫。
刘家天子坐明堂。
堂前尽是白骨香!
魏武写完后,满意地点点头,这首童谣通俗易懂,必能激起民怨沸腾。
这时哈达快步而入恭敬行礼:\"启禀大王!左御史大夫成公英求见!\"
魏武眉头一挑,笑道:\"来得正好!让他进来。\"
哈达领命而去,不多时,成公英大步走入书房。
他见到魏武,他恭敬行礼:\"臣参见大王。\"
魏武摆手示意免礼,随即将那卷写有童谣的竹简递给他:\"德才,看看这个,你觉得如何?\"
成公英双手接过竹简,仔细阅读。
他的眉头先是微皱,继而舒展,最后眼中闪过一丝赞叹。
他抬头看向魏武:\"大王,此童谣写得惨烈至极,字字泣血,令人读之悲痛不已。直击人心。敢问大王是想在荆州和豫州传播?\"
魏武微微一笑,眼中闪过精明的光芒:\"正是。德才以为可行?\"
\"妙计!\"成公英郑重行礼,\"臣这就去安排游侠儿和商队暗中传播。不出半月,定能传遍荆豫各地。\"
魏武满意地捋了捋胡须:\"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对了,德才,你今日前来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