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里。
朱元璋正聚精会神的翻看锦衣卫递上来的奏折,具体诉说关于两件大案的进展。
这两件大案虽然都不算复杂,只需要顺藤摸瓜基本就可以搞定,一挖就是一串一大堆人。
但事情真做起来,却往往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两个案子不管是哪一个,都牵连着大量官员。
像是一张环环相扣的大网,惊动了这个整个网都得出事。
需要时间,一点一点的挖,悄无声息的挖。
也幸亏做这事的是锦衣卫,手段专业无孔不入,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大的进展。
如今空印案中,在京任职的官员,基本上已经全都挖了出来,没有一个被惊动。
依旧还在使着空印,往自己家里拉着原属国库的银钱。
至于地方上的,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行……
官商勾结,私通倭寇的案子,稍微慢一些。
指挥使毛骧到现在还没有赶回来,导致无法继续推进,只能等着。
不过被马世龙调走的那一小旗,传回来些消息。
说已经把传信人给搞定了,并从他的口中审出来一份名单,只是上面有一半大人,现在还不能动的。
至于传信人本人,已经放了出去。
他很好掌控,弱点家人全都被锦衣卫攥在手里。
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让他说什么就说什么,和木偶傀儡没什么两样。
某种意义上,也算是锦衣卫的编外成员了。
朱元璋大概的了解了一下,把奏折翻到最后面,密密麻麻的名字…………
大概的数一下,一共有一百二十多人。
就这,还是剔除掉那些现在还不能动的人。
已经查明大概的贪污数量,锦衣卫也有总结,就写在每个人名的后面。
空印案涉及的钱粮最多,累计加在一起有一百一十三万两之巨!
就这还是很保守的估计,若是能把人全都抓起来,仔细盘查审问数量应能过一百二十万两!
抄家以后,数量还能再翻一番!
简直骇人听闻……
官商勾结,私通倭寇的案子,地方上的数字和燕王殿下的奏折中说的差不多。
而京城中那些靠山,因为有许多人还不能动,所以锦衣卫没有太过深入调查,只有一个大概的数量。
比地方上的,要多上不少,累计加起来一共有三十多万两!
一共是将近六十万两!
还真是有钱啊,以前还没当皇帝时候,打下好几个城池都没有这么多银子吧?
朱元璋在心中发问。
对于这个数字,这个结果,他心里其实早就有了准备,有了些猜测。
所以他已经不再生气发怒,只是冷笑着念叨着这些贪官的名字。
民间总说,当官的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若要是状元那更不得了,那是文曲星!
可这些星宿下了凡,为什么都不干人事呢?
为什么不想着为国为民呢?
就想着争着当财神!
行啊……
既然你们不干正事,那咱就送你们回天上去!
“皇上……”
总管太监白苟走过来,躬身对朱元璋说,“太子爷来了,现在正在外面等着呢?”
“标儿来了?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
这几天时间朱标下了朝,立刻就回到弘德殿,送去的奏折政务更是只在商议完后,才会挑些紧急的处理。
其他的,不是非常紧急的,全都放置到一边。
一天又一天,和马世龙那小犊子,还有一群属官争论不休。
朱元璋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也知道等到他们争论完了,等到标儿给自己送来折子。
现在手上这份名单就会变成生死簿,抬起屠刀杀个人头滚滚。
但现在来看,他有点失算了。
锦衣卫这帮废物,标儿那边都已经弄好折子了,他们居然还没有把事情完全搞清楚!
只有京城里的官员有什么用?
这些人全都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把事情做到明面上,百姓们好歹能过的下去。
可是地方上呢?
天高皇帝远,县令官员那就是土皇上,说的话就是王法!
这群蠹虫不除,在京城就算杀再多人,脑袋铸成京观都不经用!
“让标儿进来吧。”朱元璋说着起身走下高座,朝着窗户旁阳光足的地方走去。
“是!”
白苟一边让人赶紧准备热茶水,刚出炉的点心,把窗户边的那张桌子准备好,一边朝着外面走亲自去迎太子爷。
“太子爷!”
一看见朱标,白苟立刻躬身行礼,而后让开道路。
“白公公。”
随手示意白苟起身免礼,朱标朝着奉天殿里走去。
“来,咱在这边……”
朱标刚走进奉天殿,还在寻找朱元璋的身影时,就听到一个声音在叫自己。
应声望去,正好看到朱元璋亲自拿着茶壶,倒上两杯热茶。
他径直走过去,坐到朱元璋旁边的位置上,掏出奏折就放到朱元璋面前。
“弄好了?”
“是得父皇,弄好了。”
朱元璋把一杯热茶推到朱标面前,这才拿起奏折打开翻看起来。
果然,他猜的不错,奏折一打开迎面而来得就是重开科举。
不过这分设两榜分别取士的想法倒是不错。
南北有异,平衡困难,那就直接另辟蹊径,绕开难以平衡的问题,用制度来解决问题。
不错,不法子不错,那小犊子得脑子也确实是好使。
但……罪官留任处理公务,视吏部评语可免罪一等……
这个就是朱元璋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了!
在他的眼中,官员犯罪就必须要得到惩处!
而且还必须是严厉至极的惩处!
斩首示众都不算什么,剥皮实草,凌迟处死才能解恨!
特别是食民而肥的贪腐之辈,什么罪节轻重,情有可原,全都是放屁!
只要敢贪他就该死,没有任何理由能为其开脱!
是,这折子里说的很对。
大明现在没有能力,能立刻补上那么大的官员缺口,对罪节较轻的官员留一线生机,给予一点希望,让他们继续留任处理政务。
对于大明而言,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偷过腥的猫,还会吃素吗?
还能管的住自己吗?
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继续留任,为了活命他们是会认真处理公务,只为得个上中的评语,让自己能活下去。
但为了结果他们会干什么事,你能猜得到吗?
就算有监视,他们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谁能够保证,让他们继续留任就能有利于百姓,而不是让百姓继续受苦受难?
杨宪的例子就在眼前,欺瞒圣上都敢,其他的那就更不用说了。
可就算心中有许多不满,朱元璋也没有直接发作出来,这好歹是自己儿子辛苦做出来的,为的大明国事。
有所疏忽,耐心教导仔细说明白就好。
继续逐字逐句的认真看完,朱元璋这才合上奏折看向早已等待已久的朱标。
“做的不错,不过你应该也知道,这折子…………”
朱元璋拿起折子扬了扬,放到两人中间,“里面有许多,咱不可能答应,天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又何况是犯法贪贿的官员!”
对于自己的父皇,朱标很了解他的性情。
知道犯官继续留任这一条,很难直接让父皇直接同意,现在这么直接提出来,说不能答应。
早已在他预料之中。
“父皇的意思我明白,舅舅也猜到您会和我这么说。”
朱标把父皇面前,已经冷掉的茶水倒了,满上一杯热的,“所以舅舅让我和父皇带一句话,说只要说了这句话,您就算不能同意,也至少会动摇许多。”
“哦?那小犊子让你带什么话?”朱元璋的好奇心被调了起来。
“舅舅说,当年您逐鹿天下时,经常和手底下人说破城以后,大索三日不封刀,可那次真的让他们这么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