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三,天光乍亮。
京师街头的报童一早便扯着嗓子叫喊:
“《皇报》出新啦——漠南诸部全灭,车臣部投降,大明疆域再扩五十万平方公里!”
“朱陛下亲封草原行省,推行屯垦军令,五年内免赋十年补银啦——”
嘶哑而兴奋的声音,像滚烫的铁水,泼进百姓耳中。
一份份报纸从各大驿站、政务厅、阅事所、学馆流出,三炷香不到,便传遍京畿、直隶、江南、闽广、云贵……
【京师·早点铺】
油锅里响着“哧啦”声,炸得焦香的油条正从锅里捞起。
铺子门口,三五个刚出工地的瓦匠正端着热豆腐脑,就着烧饼往嘴里扒。
一个身穿短褂的青年挑着一摞报纸走过,口中喊着:
“草原全平啦!皇上发军令啦!”
老工匠一听,咬着半根油条跳起来:“啥?!再说一遍!”
“你刚才说啥?漠南全灭了?”
伙计手里热汤都端歪了,兴奋地扑上去撕下一份报纸,一边读一边激动地嚷嚷:
“快看快看!科尔沁、鄂尔多斯、巴林,全灭了!连车臣部都投降了!”
“咱大明版图又大了一圈!这得有几十万平方里了吧!!”
老工匠连忙擦了擦手:“今天谁都别和我抢,我请大家吃早饭!!!”
【苏州·小学】
清晨,阳光洒进教室,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着一幅简略地图,正上面贴着“祖国疆域”五个大字。
一群七八岁的孩子端坐课桌前,正听地理老师讲课。
“我们大明东临大海,西望昆仑,南至交趾,北……还没完全打通。”
老师在黑板上画着,语气沉稳,指着漠北方向略带些遗憾。
门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老师老师!新报纸——《皇报》刚送到!”是传达员小何,气喘吁吁地冲进来,手里举着还带墨香的通刊。
老师皱起眉头:“上课时不得喧哗——”
但下一秒,他看到报纸头版那行加粗的大字时,话音戛然而止,手顿在半空。
他一把接过报纸,匆匆扫了一眼标题,眼圈顿时泛红,喉咙仿佛被什么哽住:
“……皇上设草原行省,疆域再扩五十万平方公里!”
“……漠南诸部尽平,连车臣部都归降了……”
他颤着手把报纸放在讲台上,反身回到地图前,指着北疆那片曾经模糊的区域,重重一划!
激动的说道:“孩子们,看好了——”
“从今天起,这里——”
“这里也是我大明的疆土了!”
教室里鸦雀无声。
孩子们眼睛睁得大大的,虽然年纪尚小,却也被老师此刻炽热的语气感染。
一个男孩第一个举手:“老师!那我们是不是比从前更大啦?”
老师猛地点头,语气激昂:“不止是更大——是更强!”
“是我们陛下,让那些侵扰我边疆百年的蛮部,从此不敢再越我一步!”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每一个稚嫩的脸庞。
“你们生在这盛世,注定要比老师更远大。”
“要记得今天,记得——你们脚下的土地,是几万将士、万千百姓、用血和火打下的!”
“——明儿们啊,守土是你们的责任,强国是你们的未来!”
“现在,全体起立!”
唰啦一声。
孩子们唰地站起,稚嫩却整齐地齐声高呼:
“大明万岁!”
“陛下万岁!”
【四川·村口大槐树下】
槐花落了半地,阳光暖洋洋的照在枝头。
村口的老汉们蹲在地上,身边围着瓜子壳和鸡毛草,有人眯着眼晒太阳,有人打着哈欠,有人拿树枝在地上画圈圈。
“这日子啊,过得跟锅巴一样,干巴巴的。”一个老汉咂着牙。
这时,从村头奔来一个小小的身影。
是六岁的狗娃,穿着泥点子裤子,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报纸,脸上都是兴奋:“爷爷爷爷——镇上发新报了!”
“说是皇上打赢了,把草原全都收了回来!现在还迁人过去,放牛、养羊、种田——啥都有!”
听到“迁人”两个字,几个老汉原本浑浊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拿来我看看!”老张头一把夺过报纸,抖了抖,摊开在膝头,一字一句地念:
“……设草原行省……屯垦军户五年免赋……迁百姓入牧地……提供房屋、牲口、地亩、种子……”
他看了一遍,又看一遍,忽然一咬牙,站起来,腿都有点抖:“走!”
“咱不种这巴掌田了!”
“这日子窝着窝着就老了,我不想死在这个坡头!”
“赶紧回家,把你奶奶叫上,说不定还能赶上头批迁户!”
孙子狗娃愣住:“爷,那咱家的屋子、鸡鸭、葡萄架……都不要啦?”
老张头笑了,满脸皱纹像开花:“不要啦!”
“咱这儿年年发水,一亩田三分收,还不够你爹打牙祭。”
“我都六十好几了,再不快活一把,就得趴炕上等烧纸了!”
狗娃还有点懵:“可草原那么远……”
“远个屁!”老张头拍了他后脑勺一下,眉飞色舞地说,“现在都通火车了!”
“县里说了,专列送,直达乌兰塔拉草原行省中部,四天三夜,还包饭!”
“回家一趟都比以前骑毛驴还快!”
他一边把报纸卷好往怀里揣,一边咧着嘴笑,像个年轻人一样兴奋得两眼放光:
“我张大柱这一辈子,没出过川南一步,没想到老来还能去趟塞上江南!”
“草原有风,有羊,有地……说不定还能种棵桃树,给你奶奶留点花看!”
大家看到凯旋的头条后,热烈欢腾!
不管你是读书人,还是耕田郎,是京师的茶客,还是岭南的窑工,这一刻,全天下的人——都在热血沸腾!
农夫们想去草原放牧,毕竟放牧比种地轻松多了,还可以睡懒觉。
商贾们想着开辟商路,把东西卖到远东,借着强盛的国力狠狠敲诈红毛鬼子!
医师打算去那边义诊,大规模人口迁徙,难免水土不服!
户部接到上万起迁户申请,各地官署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