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赵鸿觉得公孙龙也不算是最佳的选择,虽然说公孙龙的辩论能力很强,但是他本身的哲学思想没有那么的丰富,如果选择公孙龙的话,那可能在哲学方面会有些吃亏。
如果硬要说的话,可能公孙龙的思想更像是逻辑辩论,而不是开化哲学。
还是先看看后面的选项都是什么再说吧。
【3.董仲舒】
这一位倒也比较出名,是汉景帝时期的哲学家和学者,最出名的思想应该就是‘天人感应’了。
他的‘天人感应’思想将君权和神权高度绑定在了一起,讲究如果君主有失德行,那么上天就会降下灾祸来进行警告。
这个思想无疑加深了君主和天之间的关系,但同样的也给到了君主十足的压力。
在这种思想下,一旦出现天灾,哪怕君主没有过错,也要先下罪己诏,然后想办法赈灾,不然会被百姓们传为暴君。
如果君主不顾天灾,那么民间的农民起义就有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理由。
但除了‘天人感应’之外,董仲舒还有很多其他的思想,就比如西汉初期的时候实行‘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的掌控有些松散,使得出现了七国之乱。
而董仲舒从《公羊春秋》当中寻找一些支持‘大一统’思想的记载,并且书写了《天人三策》,在这其中讲述了统一的重要性,并且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他的这两个思想对夏国之后的发展影响深厚,他的哲学思想肯定不错,但是辩论能力存疑。
他的思想要比他自己本人出名,所以赵鸿似乎不记得他有什么辩论方面的记载,倒是他有一位弟子非常出名,就是司马迁!
赵鸿将董仲舒作为了备选的方案,这个或许是他目前最满意的一个选项,还是继续看下一个人才会是谁吧。
【4.张载】
创立了“关学”的张载?
他这个学派可是能和程朱理学齐名的主流儒家学派,只不过在知名度上面远不如程朱理学。
他的思想基本上都是基于《易经》建立的,其中对气这一词非常看重,其中的主要思想就是“气”或“元气”是人和万物产生的最高体系和最初始基。
他做出的主要贡献在教育方面,他讲究以德育人,变化气质,求为圣人。
另外就是他突破了地心说的主流思想,他将天看成一个中心,然后人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也就是地球,还有肉眼可见的那些星星则是围绕着天在不断旋转的。
这个思想算是创立了太阳系的概念雏形,他认为日、月、星、辰各种不同的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都在围绕着天做各种运动,正是因为每个天体的运动规则不同,所以有了白天黑夜等现象。
说到这里可能还是会感觉第一次听说张载这个人,但是如果提起他曾经说过的“横渠四句”的话,那可就太出名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在赵鸿前世的时候被无数作品借鉴,使得其知名程度大大上升!
如果让赵鸿从董仲舒和张载之间选择一个人作为这次哲学辩论的出战人才的话,他可能会选择张载?
他将这个决定记在心中,然后看向第五个选项。
然而刚刚看到第五个选项,他立刻瞪大了眼睛!
这个选项,是可以出现在这个时候的选择当中的吗?!
【5.孔丘】
孔子!
赵鸿的双眼开始泛光,一下子就将刚刚做出的决定都抛诸脑后了,有孔子在,这哲学和辩论还需要选择其他的人才吗?
他嘴角微微上扬,不再犹豫,直接选择了孔子的选项!
【擂主赵鸿已经选择完毕,十分钟之后将会开始第四场擂台战,哲学与辩论!】
赵鸿的身边开始闪烁起了光芒,这意味着赵鸿即将要见到对夏国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的哲学思想自然不必多说,至于辩论能力,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辩论能力是这些学派领袖必须要有的技能。
甚至.....孔子的武力值应该也不弱,辩论不过似乎可以尝试着直接掀桌子然后以理服人?
虽然赵鸿不觉得这种情况会出现。
根据《史记》的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按照《史记》作者西汉时期一尺大概是二十三厘米,孔子的身高大约为两米二,如果按照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尺大概是二十二厘米,那他也是一个两米多的猛男。
不过赵鸿觉得这记载有些太过夸张了,哪怕孔子的身高异于常人,但两米多还是有些不切实际。
他更倾向于另外一个考古发现的数据,那就是在海昏侯墓当中出土过孔子的画像屏风,而在这个屏风当中有对孔子的记载,上面写的是孔子身高七尺九,也就是差不多一米八二左右。
他觉得这个身高的可信度要更高一些。
在这时候,他身后的光芒开始减弱,一个身高一米八多,身材魁梧的儒雅老者出现在了他的身边。
赵鸿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能将这些形容词放在同一个人身上,但此刻他面前的孔子就是给他这么一种感觉。
“殿下!”
孔子向赵鸿行礼,然后说道:“我已知晓所需要做的事情,还请放心,定然不负您与夏国后人们的希望!”
他一直都带着一种自信的笑容,就好像一切事情对于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一般。
“如此,就要拜托你了!”
“这是自然!”
十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孔子已经准备好了和对方辩论的准备,赵鸿也做好了看戏的准备,这可是孔子的哲学辩论,一定很有趣!
而且他想起了那些关于孔子的传言。
就比如《吕氏春秋》中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
《淮南子》也提到:“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宏,勇服于孟贲,足摄郊菟,力招城关。”
当然,这里说的举国门之关其实并不是城门,而是城门的门栓,但即便是门栓那也不是普通人可以举的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