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春播,镇上的肉摊没开摊。
郑家父子二人忙着种田,他们家和林成贵家合一起育苗,这几日家里的牛也很忙,等忙完这一阵,才能杀猪开摊。
身体好起来后,周舟如愿沾水洗了头和澡,一身清清爽爽,还换上新衣裳,虽然颜色素了点,可周舟很高兴,郑大娘给他做的呢。
郑大娘进屋,想看看周舟的衣裳还需不需要改,就见哥儿穿着新衣一脸欣喜地转圈,左看看右看看地欣赏。
到底年纪还小,换个新衣服就这样高兴。
衣裳宽松了些,郑大娘看着就挺好,现在看着空,是因为哥儿瘦,等身上的肉养起来就好了。
“粥粥真好看。”郑大娘笑着夸赞。
周舟还陷在被郑大娘看到他转圈的窘迫里,脸红红地很不好意思,这会儿听了一句夸又开心了,嘴甜道:“是大娘手巧,衣服做得好看!”
逗得郑大娘爽朗大笑。
自从能帮家里做事后,周舟黏郑大娘黏得很紧,大娘去哪他就去哪,大娘煮饭他就在灶口看火,大娘盛菜他递碗,大娘喂猪他就提猪食的桶,大娘做针线活他就在一旁帮忙扯线。
郑大娘也嫌他太忙乎,打发他自己歇会儿。
周舟这小跟屁虫样看得郑老爹一脸新奇,他原以为小哥儿看着白白净净,身子又瘦弱,干不了什么活,没想到还挺勤快。
夜里躺床上就把这话跟婆娘说了。
郑大娘笑着往郑老爹胳膊上拍了一下,过了会儿又感叹,粥粥确实身子弱了些,但人不娇气,嘴甜听话,帮不上忙也要在旁边陪着学,不是闹妖的性子。
“你看家里似乎没什么变化,可他做的活一点也不少,平日我做家事也是零零碎碎的,麻烦又费时,现在多了个人陪着一起忙活,还能听我说说话,我就觉得很好。”
郑老爹想起这段时间家里确实热闹了些,也跟着点点头,安慰老妻道:“你也辛苦了。”
反倒是郑则就没那么好受了,这些天来他都没能跟哥儿说上几句话。
哥儿穿着新衣裳,走出屋里时脸上的笑容还没消散,白软软的脸,笑得面颊鼓鼓的,脸上的小窝都笑出来了,郑则瞧见了手痒痒,想捏。
他走向前堵住了人,“娘给做的衣裳?”
周舟笑容不减,高兴地点点头。
郑则不出声了。
虽说已相处一段日子,但周舟单独面对郑则还是有点忐忑,见对方沉默下意识就想去找大娘。
郑则又堵住他,知道他胆小,还是忍不住逗一逗,“我的没有吗?”
“啊?”周舟茫然地看向高大的汉子,没有什么?
“新衣裳。”
说完还低头用脚碰了碰哥儿的鞋尖:“我还给你买了鞋子。”
周舟低头看鞋,突然觉得鞋子好烫脚,脚趾无意识地扣了扣,脸一下子就红起来了,“我,我......”
“你会不会做?”
周舟想说不会,开口时却突然结巴起来了:“我,我我,我去找大娘了!“
说完推开小山一样的汉子,一溜烟跑掉了。
胆小鬼。
郑则站在原地摸了摸胸膛,被碰到的温热触感还在,热到心里去了。
*
郑大娘想带周舟去河边的菜地看看,清理清理菜园,把长好的菜都收了,吃的吃,喂猪的喂猪,免得烂在地里。
家里汉子干活辛苦,吃得也多,郑大娘在吃食上准备得很用心。
菜收了,到时也给林秋家送去一些。
响水村背靠山,又临河,春转夏时期的河水高涨,听着声响就觉着心惊,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都把孩子看的很严,天再热也不能让孩子去河边玩,落了水,村民水性再好也没办法和湍急的水流抢孩子。
靠山靠水的好处就是村民农闲可以上山找野货,下河捞鱼,所以响水村的村民日子过的还算宽松,不至于吃不上饭。
本来河边的地应该是最好的,但因为地势原因,雨水多保不准就要淹田,庄稼人不敢拿粮食赌,退而求其次种菜了。
周舟第一次出门,有点紧张,怕人议论他,但大娘问他愿不愿意出去的时候,他还是点了头的,
郑大娘锁好大门后朝哥儿动了动胳膊,“来,挽上,咱娘俩一起走。”
他听话地去挽大娘的胳膊,露出一个笑来,心里一下就安定了。
路上遇到李元家媳妇儿芸娘。李家也是外来户,村里就没几户是姓李的,所以对郑家还算友好,她人挺热心,就是爱说小话,平时就没少明里暗里打听郑则说亲的事。
芸娘,就是当初河边的圆脸妇人,提着篮子瞥见郑家婶子的身影从一头走来,便扬起笑容准备打招呼,还没出声呢就瞧见另外一道清瘦身影从树影里一同走出,芸娘便忘了出声。
还是郑大娘先喊了她:“芸娘这是要去哪儿呢?”
“啊,哦,我正准备去给虎子他爹送水呢......”说完也回神了,忙搭上一句:“你这是去哪?”
“去菜地一趟,摘点新鲜蔬菜。”
两句话的功夫,两人已经已经走到前头去了,芸娘也没好意思再追问身边的哥儿是谁。
看那人清瘦,脸倒是白软讨喜得紧,是娘家来探亲的小辈吗?
前些日子潘媒婆来了郑家,难不成这是说亲的夫郎?芸娘马上又否定了,那次不是听说没成吗。
刚刚看俩人神态也亲近,估计就是探亲的亲戚了。
芸娘有些兴奋,她快步走向田地的方向,送完饭她要去交好的人家打探打探郑家是什么情况。
河边种菜的人家都会在菜地那围上半人高或者一人高的篱笆,不仅可以区分区域,还能拦住动物来糟蹋菜苗。
郑家菜地方方正正,被隔成了细长的好几块,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菜地大多都种上了需要搭支架蔬菜,有黄瓜,豆角,丝瓜,苦瓜,还有萝卜,茄子,油菜等,豌豆长的尤其好,已经长到腰高,紧密茂盛地把搭架枝条的间隙填满了,豌豆花有粉的紫的白色,远远看去好像有蝴蝶立在上头,瞧着很是热闹。
“你进来小心些,别滑倒了。”郑大娘打开小木栅栏上的绑紧的布条,回头叮嘱哥儿。
“大娘,好多菜啊!”菜园里满满当当的。
“嗯,所以你要多吃点,咱家才能消耗完。”
“不过好些菜要到五六月才能吃上了,今天咱们拔点萝卜回家炖汤喝,你想吃酸口咱们也可以腌上。”
蔬菜长得都挺好,过两天可以来加点农肥,今天先除草清理一下。
周舟提着大娘给的小篮子,兴奋地立马想要拔,进了菜园到却不知道哪一垄才是萝卜,窘迫站在原地转圈。
郑大娘在另一头边查看蔬菜长势势,边跟粥粥讲话,“还有芹菜,这个时候吃可甜了,咱们也摘点。”
“嗯嗯嗯!”
周舟还在转圈。
突然道细细柔柔的声音提醒他:“萝卜在这里。”
周舟抬头去寻谁在说话,左右看来看去也没找着人。
“这儿......”那人摇了摇手。
这回儿瞧见了,有个人蹲在篱笆的另一侧,周舟见他额上有花印,便弯腰凑过去看他。
“你是谁?”周舟睁着猫眼问。
“我是月哥儿。”
可能是没见过眼前的人,月哥儿也大着胆子问:“你又是谁?”
“我是周舟!”
周舟还没有跟郑家以外的人说过话,一开心白软软的颊边就抿出了两颗小窝。
“粥粥......”月哥儿下意识重复,他抬头飞快地看了一眼粥粥额上鲜红的花印,搭话后脸有点红,他忍住害羞说:“我不认得你,你是谁家的?”
周舟刚想说话,另一头的郑大娘久久不见哥儿有回应,就找过来了。
“粥粥怎么蹲那儿去了...哎月哥儿也在。”
月哥儿见到郑大娘立马就站起来了,磕磕巴巴打招呼:“婶子好,我,我来摘点菜,这就走了!”
说完就真就急急忙忙走远了,周舟的目光跟着他背影看,不知道是不是走的急,他觉得月哥儿走得有点歪。
见人离开后周舟转头朝大娘笑了一下,后者被他笑得心软软,问:“你俩都说了啥?”
“他说他叫月哥儿,我说我是周舟。“
“没啦?”
“没了。”
搁这蹲半天就互通了姓名,郑大娘好笑,只当他小孩子心性想认识同龄人,便说,“说起来月哥儿就比你大一岁,想跟他玩下次大娘带你去他家找他。”
“我喜欢和大娘在一块儿。”
“哎呦,天天和大娘在一块干活不烦啊?”
“不烦,拔萝卜不累。”
周舟已经开始拔了,吭哧吭哧干得很起劲,郑大娘在一旁用刀把萝卜梗去掉单独放,直到萝卜把背篓填满满了才叫停。
菜园的活不少,翻地,松土,除杂草,给拥挤的菜苗移植,把歪斜的竹篱笆重新钉紧。这些周舟都没做过,但他没有抱怨,大娘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一开始的笨手笨脚,后来也渐渐把小锄头用利索了。
郑大娘偷空悄悄看了哥儿一眼,见他拿着小锄头除草干得认真,面上也没有不耐烦,便放心让他忙活。
杂草拔掉后收拾干净倒在路边,让行人踩踏或者太阳暴晒,彻底杜绝复活的可能。
移植的幼苗脆弱,还得去河边提了水浇上才妥当。
干完这些也日头渐西,临走前又拔了芹菜和莴苣,芹菜很鲜嫩,香气浓郁,这个时候吃最是爽口甘甜,周舟的菜篮装了两大把。
萝卜梗也带回家喂猪。
回程路上碰到了吴翠红,郑大娘心里觉得晦气,脸上倒也没表现出来,向前看着路也不和人对视。
吴翠红上次在河边吃了亏,本来郑则成不成亲跟她家就没什么关系了,但是瞧见了郑大娘身边的周舟以为这是和潘媒婆说亲的人,她心里就冒酸气,看不上我家女儿,反倒是选了难生养的哥儿,吴翠萍忍不住想开口挤兑几句。
郑大娘知道这人什么德行,抢在她开口前面对周舟说:“郑则也该忙完了,一会咱们回家把萝卜炖上,爷俩回家就能喝。”
吴翠红听到郑则,张开的嘴巴又闭上了。别的不说,她确实怕郑则的,错过了开口的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俩人走远。
周舟等走远了才问:“大娘,刚刚那人看着好凶。”
“不怕,大娘更凶。”说完故意板起脸来。
周舟愣了一下笑了起来,“这样好凶啊。”
“就是要这样凶。”
想到哥儿刚来,也不了解邻里关系,便提醒道:“咱家跟她合不来,下次见到也不用理会。”
“嗯。”
周舟真的把炖萝卜记在心里了,到家后就开始打井水洗萝卜,先前已经河边洗掉泥巴了,再洗一次也不费劲,郑大娘没有阻止,还教他用丝瓜络搓干净。
适当放手让哥儿干点活,也能他更快熟悉家里。
现在做饭还早,萝卜和萝卜梗都洗净后,趁着日头没落下,俩人在院子里架上竹竿,把萝卜梗晾在上面,晒两天去除水分就可以腌制了。
今天收的萝卜不多,郑大娘打算等明天让郑则用牛车拉回剩下的萝卜再晾晒。
她捡了五六根萝卜,拿了两根莴笋和一把芹菜装在篮子里,叮嘱哥儿:“我去给秋叔家送点菜,你在家待着,有什么等大娘回来再说。”
周舟听话的点头,秋叔,上次大娘提起过,自己还吃过他做的糯米饭。
郑大娘到林家的时候,林秋刚到家在院子里洗手,他们家汉子没办法下田,地里的活都是两个儿子和自己在做,他这会儿提早回来想着提前做好饭,儿子回家就能吃上,还没能来得去菜园,
“我和粥粥今日去清理了菜园就收了点菜,怕你没空去收菜就给你送了过来。”
“周舟怎么样了?”林秋没客气,接过菜放好后又把篮子递给嫂子。
上次郑则过来说了哥儿醒了,但是一直忙着育苗没时间去看看。
“身体还好,这段时间一直在家里帮我忙呢,就是太瘦了需要补补。”
“等过段时间萝卜干晒好我再送来点,你先忙着,等春播过了咱们俩家再好好吃顿饭。”
林秋闻言点点头,也没多聊,回屋做饭去了。
郑大娘回家后,俩人开始忙活起晚饭。
洗得白净的萝卜散发出清香,闻着还有点辣鼻子,让人不由自主咽口水。周舟一连削了三根才意犹未尽地停下,这么多炖汤也够了,削下来的皮也不浪费,到时还可以煮猪食。
“粥粥在家喜欢萝卜炖什么?”
他喜欢吃萝卜炖牛肉,但是牛肉不常能买到,顿了一下没有马上回答。
郑大娘见他神色犹豫,也怕孩子多想,便说:“家里只有大棒骨了,粥粥想吃其他的下次再买。”
大棒骨用大碗装着套放在木桶,再吊挂在井里封存,取出来还新鲜着,这都是郑则杀猪留下来的大骨头,留给自家吃便没有把肉剔得太干净。
洗净后的大棒骨最后还是郑大娘上手砍,她在郑家砍了二十多年的骨头,不是什么难事,周舟不行,他力气小,刀拿不稳就算了,还可能震得手腕脱刀,伤到自己就麻烦了。
厚重的菜刀剁在案板上,一下一下地砍,砰砰作响,听着怪吓人。
周舟暗暗想道,果然还是要多吃点饭,没力气就干不了活。
砍不动骨头他就去煎鸡蛋,大娘说放入煎蛋后熬出来的汤是奶白色的,烧火倒油,磕入鸡蛋,鸡蛋煎好放一旁。
大骨先进锅,冷水烧开撇去浮沫,切块的萝卜和煎蛋一起倒入锅中,大火烧开后撤柴改小火慢炖。接下来只需时不时看一下火,不要把汤烧干就行。
另一个锅也烧上水,郑大娘匀出一木盆热水,让周舟去厨房里间切一段肥瘦相间的腊肉,热水刷洗之后切成薄片备用。
大米淘洗后下锅煮至展开,捞出沥水,锅中保留适当米汤,重新把大米倒入锅中,再均匀地在米上摆上薄片腊肉,早上做的大馒头也沿着锅边摆了一圈。
周舟看得眼睛都亮了,上次去看里间的腊肉,他就说了句腊肉焖饭好吃,大娘都记得呢。
芹菜和莴笋也切好备用。
听见郑老爹呵斥牛的声音,郑大娘就说可以炒菜了。
周舟坐在小木头凳子上认真看火,偶尔递盘子,俩人配合得很好,菜倒进锅里和热油碰撞的“刺啦”声、锅铲的铲菜声不断,厨房呛出的菜香都让人安心。
等老爹洗完手探头进厨房的时候,周舟已经开始摆桌了。
“真香嘿,今天做了啥好吃的了,我远远就闻到了萝卜的香味。”
锅里小火煨到现在的汤,奶白奶白的,香气已经很浓郁,萝卜好啊,一口就能抿化,馋得郑老爹肚子咕咕叫。
“就你鼻子灵通!”郑大娘嗔他,她先给每个人都盛了大碗带棒骨的汤摆在桌上。
郑则落座的时候周舟端来了最后一盘油渣炒莴笋,碧绿油亮的莴笋片看着很有食欲。
大骨炖萝卜、芹菜炒腊肉、油渣炒莴笋,还有一碗酱菜配馒头,锅里还有腊肉焖饭。
“先喝点汤暖暖胃,今天的骨头汤是粥粥看着火炖的,大家多喝点。”郑大娘笑着说。
郑则闻言看了一眼哥儿。
周舟笑得有点自豪。
落座,一家四口都低头喝汤,棒骨的鲜美和萝卜的清甜恰到好处地融在汤里,清爽浓香不油腻,周舟一连喝了好几口才停。
骨头上的肉炖的软烂,轻轻一咬就能扯下来,骨髓浓香,软嫩弹滑,轻轻一抿就化。
郑大娘看周舟吃得秀气,让他直接上手,拿筷子把骨髓挖出来。
郑老爹啃了一根棒骨后才歇了口气,也发话:“粥粥饭也多吃点,大馒头多啃点。”说完夹过馒头,吃一口又接着喝一口汤,哎,舒服!
“郑伯种田辛苦,多吃点!”周舟笑眼弯弯回道。
专注干饭一直没说话的郑则突然道:“我呢?”
周舟捧着骨头又开始结巴:“你,你也多吃点。”
这次全家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