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冬天全家都在为明年的大事准备着。
杨二田跟杨平顺还有东子,正在商量着家禽家畜的地方。
“我就说鸡窝放北边吧,这样鸡群们多晒晒太阳!鸭子跟大鹅都挨着鸡窝。”杨二田指着屋外说道。
“那行,牛棚也要挨着鸡窝啊!咱家四头牛呢,往后没准还会更多,不晒太阳可不行!”杨平顺也抬手指了过去。
“牛不要紧,这天天都要去放牛,少不了晒太阳!”
“咱那几只羊,是不是也弄个羊圈?好歹搭个棚子吧?也省的刮风下雨的时候,总往牛棚里挤了!”东子说道。
“猪圈还真不能太大了,不然咱这后院还挺紧张!”杨二田点点头。
“爹,明年你的烟叶暂时别种了,等到后年挪到前院里去!我把西瓜还有甜瓜挪到东边新买的地上去。”杨平顺指了指东边。
“行啊!我省着点,这些烟叶也就够了。”杨二田没意见。
另一边陶花进了屋,“文元姐忙着呢吗?”
“快进来!正给大海缝吉福呢!”梁文元身上都是线头,也没下炕,招呼了声,“自己坐,桌上有豆包,拿着吃。”
“你忙你的,我就来说说话。”陶花笑了笑,坐到了炕边。
“你家大闺女出门子了,可还好?”梁文元问道。
陶花的大女儿十月中旬嫁出去了,因梁文元忙活着大海下聘之事,便提前跟陶花说好了,喜酒那天就不过去了,梁文元还因此又送了二十个鸡蛋过去。
“挺好的!这都快两个月了,大闺女都吃胖了!”一说这个,陶花可就眉飞色舞了,“当初死丫头片子还不愿意呢!你说傻不傻!”
梁文元笑笑没说话。
“对了,大海呢?”陶花突然问道。
“去了镖局,听说年前接了新活,镖局里的人都走了不少,大海便回去看着镖局了。”梁文元一愣, 问大海干嘛?
“那个啥,文元姐,咱们这么多年,有啥话我就直说了啊!”
“你说,出啥事了?”梁文元停了针线,抬头看着陶花。
“这不是大海有了好岳家,我也跟着高兴吗?想着未来大海媳妇从县城里过来,是不是认识不少好人家?我家还有两闺女呢,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啊?我这两眼一抹黑,文元姐,帮我问问呗!”
陶花讨好得笑了笑,还用手比划着,“县城里怎么样都比咱们这地里刨食的强吧!我也不指望那两丫头片子穿金戴银,只要是好人家,聘礼好看,也就是了。”
梁文元都惊呆了,她怎么也没想到,陶花居然有这样的心思!想让她帮忙介绍县城的人家嫁闺女!
“你说笑了吧!我上哪认识什么县城的人家啊?”梁文元下意识就想拒绝掉,不然陶花可还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呢,这就是狗皮膏药!
闺女也就罢了,若是真有好人家,介绍一下也无妨,可陶花那个儿子……梁文元可不想坑了人家的闺女!
快八岁了吧?听说连扫地都不会,更别说其他的活计了。
“文元姐!你不认识,你那亲家认识啊!我可听说了,他家可是从府城过来,一直就住在县城呢!你说,就是介绍一下县城的好人家,我又不奢求府城……”
陶花眼珠一转,笑眯眯得道,“别的不提,这县城里的人家娶媳妇聘礼是不是给的多些?你家大海都准备了那么多聘礼了!我说的没错吧?”
梁文元都要被噎死了,看到陶花这个见钱眼开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别说你闺女了,我的小芳,我都没想过去麻烦我亲家说个县城人家呢!你倒是急上了啊!”
梁文元气极,指着陶花就骂道,“你说你这么多年,怎么就没一点长进!你自己啥名声,你自己不知道吗?你真以为别人不知道你打骂女儿啊!”
陶花愣住了,完全没料到招惹来一场骂。
梁文元显然是气狠了,“你说你,你那仨闺女就不是你亲生的啊?动辄打骂,你是不是还饿着她们不给饭吃?大闺女进了袁家才两个月就胖了,你也好意思说!”
“陶花!告诉你!别说县城的好人家,就是别的村的好人家,都没有!没有!你听懂了吗?你当我傻吗?有好人家紧着你闺女?不留给我闺女?我就那么缺心眼?”
梁文元喘了几口气,看门口已经有人影晃动,推了下陶花,“赶紧走!想要卖闺女上别的地方!别来我家!往后啊,也少来我家!”
陶花依旧是愣愣地,傻呆呆得被推出了杨家,直到被冷风一吹,才回过神来,直接站在杨家门口,跳脚大骂,“了不起啊!有个镖局亲家了,就鼻孔朝天!当我稀罕啊!我呸!”
梁文元还气哼哼得,给家里说完后,还强调一遍,“六妹,往后她要是再来,别给好脸!就没见过这样的,算盘珠子打的噼里啪啦响,她还以为她是谁啊!”
“我看这事啊……大海娘,你还是跟你铁婶子说一声吧!”杨二田双手揣到袖管里,叹口气,“我听我那些老伙计说来着,人家袁棉花家是冲铁壶老两口多子多孙,才同意了杨老三的大闺女。袁家人丁不多,自然希望儿媳能开枝散叶。”
“我娘也是这么听说的。”六妹连连点头,“婶,别气了!往后她再来,我就把她轰出去!”
“没错!就是轰出去!”梁文元感觉气终于消了,“爹,你放心,吃了午饭,我就去趟老铁婶家。”
中午一家人,用猪油烙了饼,刚熬好的猪肉丁辣酱,夹在饼里,白菜豆腐炖粉条,醋溜黄豆芽,打发了一顿午饭。
梁文元收拾妥当,换了外穿的棉衣后,便去了老铁婶家。
“老铁婶让我们别搭理陶花,还谢了谢。”没多一会梁文元便回来了,换下有些潮湿的棉鞋,指了指带回来的一篮子面叶。
“还好啊!有老铁婶这个明白人!”杨平顺说道。
“瞧着吧!现在冰天雪地的,没人串门,等到暖和了,没准还有其他人家来找咱家呢!”杨二田撇撇嘴。
“不能吧?这谁不知道咱家不认识县城里的谁啊……”杨平顺想想就头疼。
他一直对这些人情往来,不热衷,早些年是老爹忙活,现在大部分都由自己媳妇出面,他顶多出出力而已。
“哎!我这时候真希望咱家有银子,能给大海在县城买套院子,咱们去县城看大海!我看到时候,这些人怎么找来家里,说亲事!”梁文元灌了几口热水。
“那不行!杨家村是咱的根!大海可不能不回来!”杨二田连连摆手!他稀罕孙子,图什么?这孙子走了,他留在杨家村还有啥意思?
让梁文元头疼不已的事情,杨四婶却求之不得,不愧是媒婆,下聘那天,杨四婶忙活完该忙活的后,就积极联络栗家这边的亲朋好友,只要人家有待嫁的闺女,待娶的儿子,她都打听一遍!
这不,大冬天的也不闲着,连带着她家的牛车都没闲着,隔三差五跑一趟县城,努力了两三个月,再新年后开春前,真让她说成了一对!
只不过是杨家村的姑娘,嫁过去。
陶花听说后,二话不说,再一次上了杨四婶的门,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愣是把杨四婶都说迷糊了,应承下来后,陶花才心满意足离去。
背地里还念叨着,“你不帮我找,自然有人帮我找!我就不信我闺女嫁不到县城里去!”
可陶花的愿望在第二个闺女这里还是落空了……
刚开了春,路上没那么多冰棱与冻泥巴,稍微好走一些了,老铁婶就叫上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了大树村。回来后,杨老三就宣布,他的二闺女跟大树村的郑家说好了。
陶花直接愣住,二闺女却开心了!她知道大姐是阿奶跟爹定好的人家,如今也是阿奶叫着爹出门的,想来这郑家应该错不了!哪怕不如大姐,总比家里好吧?
杨老三温声对二闺女说:“别担心,到时候啊你五堂姐跟你一起嫁!那家还有个堂兄弟呢。正好你们堂姐妹,嫁他们堂兄弟!”
二闺女彻底开心起来,她就知道阿奶跟爹还是疼她的,她跟五堂姐关系最好。
“不行!我都跟四婶说好了,要说县城的人家呢!”陶花不干了。
“你也不看看你什么德行!琢磨啥,以为别人不知道吗?老子今天告诉你!这四个孩子,哪个的婚事,你也别想插手!”杨老三厉声说道。
“我家的人都被你丢尽了,你还敢说不行?不行吗?忍着!”
说完,杨老三又温声对两个闺女说:“等你们大姐再回娘家时,让她带着你们俩,给我二闺女买点布料,准备缝新衣、新被褥……”
陶花阴恻恻得瞪着两个女儿,那眼神,就连一向最宝贝的拴根都吓一跳,低着头孟扒饭,再也不敢看娘一眼……
“咱家今年四十亩地,还有东子的二十亩地咋种?多说说。”杨二田晒着太阳,眯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