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县学后,林向安让林远留在县城的家里等候。
他这个一去,就是一上午。
等他回到家,小憩片刻,便带上林远,一同前往文澜书铺。
一走进书铺,薛掌柜便看见了林向安,眼睛一亮,赶紧从柜台走出来,露出笑容:
“林老爷,您可算来了!”
本来,林向安回来后就应该着手恢复学报的事情。
然而林向安刚刚考中举人,事务繁杂。
薛掌柜也不好去打扰,只能耐心等待。
如今见到林向安来书铺了,薛掌柜松了口气,急切地迎他进里屋。
林向安笑着调侃道:
“薛掌柜,数月不见,您倒是越发精神了!”
薛掌柜心情大好,笑着应道:
“托林老爷的福,在下可盼着您来!这次来可是为了学报的事?您不知道,这几个月,天天有人上门询问学报的事。”
他恭敬地请林向安入座,然后亲自去倒茶。
坐定后,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学报。
自从学报暂停后,来询问的人一个接一个,丝毫没减。
好不容易消停了一段时间,结果听说县学出了四位新科举人。
说是这学报就是出自两位新科举人之手。
这下问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几乎每天都会有人问,何时出版?
与之相反,民报倒是非常稳定。
林向安点点头,“我正是为此事前来的。”
林向安说着,将自己整理好的内容递给了薛掌柜
薛掌柜好奇地接过,迅速翻开,只看了前面内容,顿时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手指微微一抖,激动地开口:“这是您乡试的答题?”
林向安点点头,面带微笑:“是的,想来大家一定会对这些内容感兴趣。接下来的几期学报,主要围绕新科举人的乡试答卷。我这份答卷后面还附上了答题的思路,以供大家参考。”
薛掌柜听后,心中不禁对林向安的豁达和胸怀肃然起敬。
看着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举人,能有如此宽广的胸襟,真心实意地帮助读书人。
试想,如果将这份答题公开市场出售,恐怕比整期学报的收入还要高。
但他却选择将其公开,几乎是白白送给大家。
更重要的是,林向安还打算将其三位新科举人的答卷登出来。这
样的举措,无疑会引起书生们的极大兴趣,想必每一份都会被抢购一空。
心中一阵感慨,薛掌柜轻轻作揖,向林向安表示深深的敬意:
“林老爷真是慷慨,能为大家考虑如此周到,在下佩服。”
林向安笑了笑,谦虚道:
“薛掌柜客气了。这件事并非我一人的功劳,更重要的是大家的信任。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支持,才有机会将这些内容呈现给更多人。”
毕竟这是段昊初提议的,林向安觉得可行,这才拍板的。
薛掌柜点了点头,深深感到林向安不仅有远见,还有着为人着想的胸怀。
这份乡试答卷的公开,无疑会为学子们提供宝贵的资源。
也会让林向安在读书人心目中积累更多的威望。
随后就敲定学报内容,时间就定在月末。
也没几天,还得加紧赶工印刷。
林向安喝了一口茶水,清了清嗓音,这才缓缓开口:
“薛掌柜,还有一件私事,想与你沟通一下。”
薛掌柜笑着点头,“林老爷,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便是。”
林向安看了薛掌柜一眼,心中稍作衡量,思考着如何开口才不显得冒昧。
片刻后,他微微一笑,缓缓开口:“吩咐谈不上,倒是随便聊聊,不必如此见外。对了,民报现在卖得怎么样?”
薛掌柜听到这个话题,眼睛一亮,顿时放松了下来:
“不瞒林老爷,如今县里也有了类似的民报,起初还稍微受了一些影响。不过咱家的民报,毕竟积累了不少口碑。后来我们推出了广告,还发布了一些新的告示,还有民间的趣事,没过多久,卖出去的更多了。”
林向安点了点头,之前将民报交给王和智、李文山、程浩三人处理后。
自己并没有过多干预,也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
没想到,三人做得如此有声有色,这让他很欣慰。
薛掌柜感慨道:
“还是林老爷眼光独到,招的三个人真能干!”
说书人,秀才,销售,三人组成了稳固的团队。
一个有口才,懂得观众喜爱什么。
一个写作,同时审核稿件。
一个拓展人脉,招商引资,给客户打广告。
民报价格低廉,即便有竞争对手,对方成本就很难控制。
同等质量,同等价格,可以说是独一份。
这也是备考县学书铺的最大优势。
林向安见薛掌柜一脸满意,心中暗自高兴:“那在与您对接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什么难题?”
“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和我们对接的小伙子,做事特别利索。民报上的酒肆客栈广告,全都是他去洽谈的,他倒真有两把刷子。”
他当时看到名单,着实惊讶了,还都是县里大酒楼客栈。
当初王和智的广告大单,是薛文逸、冯辰二人帮忙的,毕竟两家都是做生意的。
听林向安提过广告,于是就顺理成章的,被王和智接洽下来了。
在这之后,其他人看到效果,后面就更顺利了。
但薛掌柜并不知道王和智与林向安的关系,只当是关系较好罢了。
既然薛掌柜对王和智的印象不错,这事也好谈了。
“能得薛掌柜夸赞,看来我那堂兄,做得还真不错。”
林向安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语气中却藏着几分满意。
薛掌柜闻言微微一怔,似是没反应过来:“您说……王和智是您堂兄?”
林向安笑了笑,颔首道:“不瞒您说,我父亲是林家的上门女婿,王和智是我三伯家的大儿子,我俩从小一块长大的。”
薛掌柜这才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讶然,又点点头,露出几分理解的神色。
这层关系,在镇上基本众所周知。
早些年,林家被人说过不少冷嘲热讽的闲话。
不过自从林向安中了秀才,那些声音便开始逐渐消散。
如今更是考中举人,名声在外。
别说闲言碎语,就连原先眼高于顶的乡绅富户,也得对他父母客气。
这就是科举师徒的分量,能一步步抹去出身上的偏见。
让那些看轻的人,最终闭嘴。
薛掌柜微微一笑,似乎也想到了什么,语气轻缓了些:
“怪不得那王公子稳重干练,原来还是跟着林老爷学习的,倒是我孤陋寡闻了。”
林向安摆摆手,笑得随和:“也没刻意提过,平日各忙各的。他做事稳当,入了薛掌柜的眼,并不是因为我的关系。”
这番话说得不疾不徐,水到渠成,既解释了王和智的背景,也说明王和智自身的能力。
也能为接下来的“私事”,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