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牢出来后,幼帝和时安夏的心情异常沉重。他们深知,当前的局势危急,必须迅速做出决断,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回到寝宫,幼帝疲惫地坐在龙椅上,揉了揉眉心。时安夏则在一旁焦急地踱步,思考着对策。
“陛下,如今丞相已供出同党和藩王的阴谋,我们必须当机立断,采取行动。”时安夏说道。
幼帝点了点头,“朕明白,只是这其中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乱。”
时安夏走到幼帝身边,“陛下,臣妾认为,当务之急是先将那些与丞相勾结的大臣控制起来,以免他们生出事端。”
幼帝沉思片刻,“嗯,你说得有理,传朕旨意,命禁军立即捉拿那些大臣。”
旨意下达后,禁军迅速行动,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然而,在抓捕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阻力。其中一位大臣提前得到消息,藏匿了起来,并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反抗。
“陛下,情况不妙,那名大臣煽动了不少人,局面有些失控。”禁军统领前来禀报。
幼帝脸色阴沉,“继续搜查,务必将他捉拿归案。”
时安夏忧心忡忡地说:“陛下,若是强行镇压,恐怕会引起更多人的恐慌和反抗。”
幼帝皱起眉头,“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时安夏思索片刻,“臣妾觉得,可以先安抚其他官员,表明陛下只追究首恶,余者从宽处理。同时,加大搜查力度,争取尽快找到那名大臣。”
幼帝采纳了时安夏的建议,局势逐渐得到控制,那名藏匿的大臣最终也被找到。
然而,与此同时,藩王也开始有所行动。他集结了兵力,准备起兵造反。
“陛下,藩王已经起兵,正向京城逼近。”探子来报。
幼帝猛地站起身,“传朕旨意,调集兵马,准备迎敌。”
时安夏看着幼帝,“陛下,臣妾担心藩王兵力强盛,我们难以抵挡。”
幼帝坚定地说:“朕身为天子,绝不退缩。哪怕战死沙场,也要保卫这江山社稷。”
时安夏眼中闪过一丝感动,“陛下,臣妾愿与陛下共进退。”
在备战的过程中,朝中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主张与藩王议和,以避免战争带来的伤亡和破坏;另一种则坚决支持幼帝抵抗到底,维护皇家尊严。
幼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陛下,议和或许能暂时保住京城,但藩王野心勃勃,日后必成大患。”一位忠臣说道。
“可若开战,百姓必将遭受战火之苦,这是朕不愿看到的。”幼帝叹道。
时安夏说道:“陛下,臣妾明白您的顾虑。但若是议和,我们将失去主动权,藩王必定会提出苛刻的条件,甚至可能威胁到陛下的皇位。”
幼帝沉默不语,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挣扎。
就在这时,又有急报传来,藩王的军队已经逼近京城郊外,形势万分危急。
幼帝望着窗外的天空,深吸一口气,“朕决定,与藩王一战!哪怕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要守护祖宗的基业和百姓的安宁。”
时安夏握紧幼帝的手,“陛下,臣妾相信您一定能战胜藩王,平定叛乱。”
京城内外,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士兵们严阵以待,百姓们也纷纷祈祷战争能够早日结束。
幼帝亲自登上城楼,鼓舞士气。“将士们,今日之战,关乎国家存亡,朕与你们并肩作战,誓保京城!”
士兵们高呼:“陛下万岁!誓死保卫京城!”
在这生死抉择的时刻,幼帝和时安夏以及所有的将士们,都将命运赌在了这场战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