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吕雉怀念从前的日子吗?
这可真是一个笑话——当初的苦日子有什么好怀念的?难不成是想说以前的苦难成就了她?吕雉从不会这样认为。
或许她是从前面的那些苦日子中得到了一些磨砺,但哪一样不是她苦熬熬下来的?就刘邦那样子,哪里是一个能负责任的样子?他对天下上心,这是应该的,单就家事来说,在她眼里是不合格的。
她大约也能摸清几分他的心思。无非就是感觉自己年纪大了,有些东西还是能享受就享受。但为什么要是她来吃这个苦果呢?
吕雉心想,她是不希求和刘邦会有什么情真意切的日子,而且从战争中走过来的她,褪去了曾经的娇美,注重的是更加实际的东西,更别说和后宫中那些娇嫩的美人相比了。
她也是不屑于去比的。只要刘邦给足了她应得的,不动属于她的利益,她也懒得去管。
但现在有了天幕,她倒是觉得这会是一个机遇,就看刘邦是怎么想的,以及她是如何操作的。
【公元前206年,即汉元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但其家属仍然在沛县。
同年八月,刘邦令将军王吸、薛欧出武关,因南阳王陵军欲迎刘太公与吕雉等刘邦家属。楚发兵进驻阳夏,汉军不得前。
公元前205年,即汉二年四月,汉军乘项羽陷入齐地不能自拔之际,一举攻下楚都彭城。而项羽率骑兵迅速回防,与汉军战于睢水,汉军大败,吕雉等一帮众刘邦家为楚军所俘。
直到公元前203年,即汉四年九月,楚汉议和方被放回归汉。
回到刘邦身边的吕雉却发现刘邦身边早已有了宠幸的戚夫人,此时的吕雉因为年龄长于戚夫人,常常作为留守,伴在刘邦身边的是那戚夫人。】
嬴政看到这里,眼睛微眯。
又一个时间点出现了,没想到这些人还真是在他的治下。
他一时之间也是心情复杂。既是为没过多久就没了的秦朝,也是为即将收获这些才能出众的人才。
至于不愿为他所用?他相信这些人不管是自愿还是非自愿,他们会接受的。有着之前在天女的示意下的改变,加上他确实威名在外,这和胡亥那乱搞一气的时候还是不一样的。
不,还是不要和胡亥比了,感觉太掉价。
而同一时间,被天幕点名到的、沛县众人都是聚在一起,面面相觑。
刘季挠挠头,这不就是说的他们吗?
要逃要留?这都不是能够立马动身起来的。很早之前他们就开始为这个事情讨论过了,但现在的秦朝和天幕那历史中的秦朝还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犹豫。
大家也都是在底层混日子的多,可不像是那什么张良之类的是贵族,和秦朝有着灭国亡家之恨,所以在秦朝多次下颁的“求贤令”,心痒也是有的。
但他们又不敢赌秦始皇是否真的能够放下“他们”造反的那些事。
就在沛县众人犹豫之时,吕雉站了出来。
她目光坚定,扫视众人道:“如今秦朝已变,始皇下求贤令,于我们而言是个机会。我们在这沛县苦熬,能有何大作为?若能入秦为官,说不定能闯出一番事业。”
反正有着嬴政的“许诺”在前——毕竟天幕上那样显目的东西,实在是让人忽视不了。而且他既然放话出来,总不能言而无信吧?这可是全天下都在看啊!更别说在此之前嬴政的那些动作,正是求贤若渴之际,便是女子,也是能够搏上一搏的。
她自然也是想要试一试的——她可不甘心一生都被困在后宅。
刘季听了,皱着眉头道:“可那历史中秦朝不久便亡,而且始皇残暴,我们的身份也实在是敏感,贸然前往,万一……”
吕雉打断他:“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有天幕示警,始皇又有改变,哪能还按那旧历史发展?”
接着她又说道:“而且,你又怎么能确定始皇会放过我们?说不定现在早就派人前来了。”
就冲之前县令对他们的态度从欣喜到戒备的转变,他们到现在还没有动身,又何尝不是因为有所受限呢?虽然如果他们下定决心,想走的自然是能走的,但毕竟这样一大家子,穷家富路的,他们也放心不下啊。
众人听了,觉得有理,纷纷点头。所以对着吕雉的说辞,大家面上也都是应了,至于私下是怎么想的,她也管不着。
更别说,其实他们也早就有了倾向,现在也不过是心照不宣的接受。至于会不会有意见不同的人,想来他们应该也是自有打算吧。
【戚夫人因为自恃得宠,曾经常在刘邦面前哭闹,据史载,这样的哭闹到达了“日夜啼泣”的地步,她想做什么呢?她只不过想要更进一步——意欲为自己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以夺取皇太子之位。
其实这个时候,刘邦在公元前205年,即汉二年六月便已立吕雉之子刘盈为太子。不过等他即位为皇帝后,看着刘盈又有些不满意,他甚至曾有过以刘盈仁弱“不类我”为理由,想要改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的想法,只是因为“如意类我”。而这也是戚夫人哭闹的底气。
不过周昌、叔孙通等朝中大臣都坚决反对废长立幼。
吕后当然也是不满意的。毕竟苦都是她吃了,但是福士一点也享受不到的,她哪里肯啊!而且这真的只是吕后和戚夫人之间的事吗?不见得。
吕雉和戚夫人这样全然依靠刘邦的美人妃子不一样,她也有着自己的政治资本和想法。不仅仅是这一次,很多时候,吕后“争”,不是和戚夫人争,而是在和刘邦“争”。
也是在这时,有人为吕后设谋,让他找张良,毕竟张良的聪明,是有目共睹的——毕竟也是能够被称为“谋圣”的男人。
于是吕后就让她的哥哥吕泽劫持张良,逼着张良献计。而张良确实给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们去请陛下看重而不得的贤才——商山四皓。
张良很清楚刘邦是怎样的薄情寡义——这也是刘家人的通病,所以他也知道自己在战争的时候确实能够对刘邦进行有效的劝诫,但现在已经不是他的“主场”了,而且“废长立幼”的心思刘邦也不是一天两天才有的,想要改变他的想法,就必须想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
商山四皓或许就是这样的机会。
听了张良的话,吕后没有犹豫,立即付诸实施。她派吕泽让人带了太子的亲笔信,还带了一份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这四位高士竟然全来了。
那么,这真的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