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捶鱼的名字好奇怪哦,但是却特别好吃。”陈思羽问道。
“看着捶得扁扁的鱼块,难道真是用锤子捶出来的?”王凌一脸疑惑。
刘潜笑了笑说:“能用锤子捶的鱼已经不是鱼了。”
陈思羽一脸好奇说:“那是什么?”
他拿起一根筷子,再把一个碗翻过来,敲了起来。
“木鱼!”
一桌人差点没笑喷。
孙婕英举起手,做了个暂停的姿势说:“停、停、停,你们个个都没个正形,还是让东道主来解答好了。”
徐子晴是个很好相处的人,他们开怀大笑的时候,她也跟着一起大笑。
她拍了拍胸口,好不容易止住笑容,喝了口果汁后说:“捶鱼究竟是不是用锤子捶出来的呢?”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们,捶鱼的确是捶出来的。”
“捶鱼主要原料是鲜鱼和薯淀粉。制作时将鱼肉切成拇指大小的长条,用木槌捶打鱼块,在捶打时适当加入薯淀粉,直到鱼块捶成薄薄的鱼片。”
王凌得意地说:“看吧,我说了顾名思义捶鱼肯定是捶出来的,你们还偏不信。”
“不过,有些地方做捶鱼也可以不用锤子,他们把鱼肉捣成鱼浆,加入淀粉或面粉,反复揉和,然后分离成面团,用擀杖擀成薄片,蒸熟切割晒干当菜用。”徐子晴说道。
刘潜一听,马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既然擀杖也能制作,你们为什么还要费力用锤子捶呢?”
“区别就在于口感。”刘燕青难得说一句,但往往却是一针见血。
徐子晴笑着看向了刘燕青:“聪明,用锤子捶出来的捶鱼更有嚼劲,煮汤也不容易煮糊。”
刘潜点了点头说:“看来这捶鱼与砸牛肉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凌眉头一皱问道:“砸牛肉又是什么梗?”
他调整了下坐姿,直了直身子说:“真正的大厨,他们在做牛肉时,会将牛肉在砧板上反复用力拍打,或者是用刀背捶打,目的是撕裂肉纤维,这样做出来的牛肉嫩滑爽口,不会柴。”
“看来吃也是一门学问啊。”王凌说道。
廖霜枫说道:“是呀,生活处处皆学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把那个行业做到极致,其实就已经成了一门学问。”
饭已差不多,刘潜看大家话匣子已经打开。
打算趁机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虽然不抱太大的希望,但不吐不快。
“嗯哼。”他清了清嗓子,“通过今天下午的参观,我一直有个疑问百思不得其解。”
徐子晴看向他:“什么疑问呢?”
他说:“建造围屋这种结构复杂的建筑,很大原因是它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即使真正到了打仗的时候,也可以闭门不出支撑好几个月。”
“但问题是,这里围屋的建造年代大部分是在明清时期,虔州、岭南、东闽这些地方还比较荒凉,大规模的战争应该也不会蔓延过来,真有必要防范这种小概率事件吗?”
徐子晴笑了笑,然后说:“即使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但是部族与部族之间,比如客家人与土着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而引发械斗之类的。”
“如今的虔州地区已经没有土着这个概念了,但是放到千百年前就不一样了,客家先民逃难迁徙而来,占用了原住民的地盘和资源,等于侵犯了他们的利益,肯定少不了冲突的。”
徐子晴接着说:“更何况,虔州高山峡谷比较多,野兽之类的也不少,它们也是一种威胁。”
“即使到现在都还有野猪毁坏庄稼的事情发生,可想而知以前那肯定是更多了。围屋一建,门一关,几乎与世隔绝,一劳永逸啊。”
刘潜点了点头,她说的的确是非常有说服力。
唯一让他觉得有点不对劲的,就是围屋的外墙为什么要建这么高、这么厚。
他皱着眉头,凝神苦思。
徐子晴看他若有所思的样子,问道:“还有其他问题?”
刘潜说:“问题倒是没有,就是有一点总感觉不合逻辑。”
“哦?怎么个不合逻辑法?”徐子晴好奇问道。
他说:“如果是防范地区冲突的话,围墙建个7、8米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如果是军队打仗,弓箭、冲车、云梯、投石车这些利器一上,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即使建个十几米其实也是意义不大。”
“如果是防范森林中的野兽攻击,围墙厚度应该有个几十厘米厚就差不多了,哪用得着1米以上的厚度呢?”
他一说完,一桌人都安静下来了,都是一脸懵逼地看着他。
刘潜摸了摸脸,还用纸巾再仔细擦了一遍,应该不至于有饭菜在脸上哇。
“怎么啦?说的不对吗?我这仅仅是假设哈。”他有些局促地说。
“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的确是有疑点。”刘燕青说。
徐子晴沉吟了一会儿,然后说:“那按你的想法,围屋为什么要这样建呢?你觉得还另有隐情?”
他摆了摆手说:“是否另有隐情我不好说,我只是有些猜测罢了,你作为本地人应该比我知道的更清楚。”
“你有没有听过古时候的传说,或者故事也行,就是有点类似于黄帝大战蚩尤之类的神话传说,你们虔南有没有?”
徐子晴思索了半晌,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看来这样一步一步诱导是没有多大效果了。
他干脆就直说了:“好吧,我就简单地问一下你,你们这边古时候出现过赣巨人不?就是山海经中曾记载的赣巨人。”
徐子晴蹙起了秀眉,边回忆边说:“平常好像没有人提过这茬,即使是爷爷那些老一辈也没人提过有赣巨人这么一说。山海经中赣巨人的记载我是知道的,好歹我可是学汉语言文学的。”
他眼巴巴地看着她,急忙问道:“然后呢?就没啦?”
徐子晴喝了口果汁,笑了笑说:“不是今天你提起来,我还真的忘了这个事。几年前,我因为一篇论文涉及本地风土民情,于是我认真查阅了我们当地的地方志。”
“我记得里面的确有巨人的记载,原文记得不是很清楚,反正大意就是当时经常有巨人从山中出来扰民,因为当时也是匆匆一瞥,不确定里面记载的巨人是不是跟山海经中的赣巨人是一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