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的一声枪响。
猎枪的子弹从眼睛打入,搅碎了脑花,野猪没有机会表达意见,直接倒在地上。
“非常好,我同意了。”
类似于抓阉抛硬币,如此的儿戏。
“我很看好你,年轻有为,不要让金钱腐蚀你的灵魂,你要以元首为榜样,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到。”
这,这教导淳淳吗?
不爱金钱,不爱女人,不爱吃喝,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我还年轻,还想拥有森林,趟过小溪,在无数的林荫小路上,留下自己漫步的印记。
生活多姿多彩,直到生命尽头。
霍夫曼心里虽然腹诽,可表面上还是要做出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
“我会努力的。”
“我是服用了吗啡,受过伤才会导致现在,你还年轻,未来的路很长。”
“遵循你的教诲,我的元帅!”
好为人师,也是人的劣根。
“关于敌人飞机,我们已经安排人,需要了解敌人的发动机和设计构图,特别是英国人的喷火,还有研发中的兰开斯特,木制飞机蚊式。”
“喔哦,海军的雷德尔元帅要找你,你要不要去见他?”
海军和空军因为齐柏林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归属争得不可开交,导致航母下了水,却没有舰载机可用,在权利和利益面前,压根就不会同仇敌忾。
没有强大的凝聚力,怎么可能会不失败?
没有人可以想到,霍夫曼刚才的心理变化,是多么的矛盾重重,真希望那只野猪暴起冲撞迈耶,搞掉这个权利欲望超强的笨蛋。
“你有一点说的非常正确,我想元首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答案不言而喻,却仍然要装作未知的样子,演戏演的太痛苦。
“我们要有威慑美国不敢介入战争的能力,我们的远程轰炸机,可以轰炸他们的城市,在万米高空,目前还没有防空火炮开火影响,这个项目,前景诱人。”
“其实我觉得,海军的舰载机应该也要尽快改制,它对我们夺取地中海非常有助力,结合陆基机场,我们能够更好的封锁海洋运输线,一切是为了帝国赢得这场战争!”
“海军,他们在欧战中的表现,没有办法赢得100%的信任,所以我们想把它们控制在手上。”
“可胜利才是最后的目标,我们不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尤其是在没有解决英国人之前。”
“好了,不说这个,你的铁拳研发的怎么样?如果生产出来,要优先供应空军的地面部队。”
“没有问题!”
“我们预计会在十一月份进入北非。”
“可我们的海军实力太弱,俾斯麦战列舰等战舰,没有航母的配合掩护,面对来自英国人航母的空中袭击,很难去躲避。”
“元首还在制作巴巴罗萨计划,目前开战的方向尚未明朗。”
“东方计划已经签署,难道不执行了吗?”
“土耳其拒绝了我们的借道,而罗马尼亚的油田边上,趴着偷窥的红毛,对我们的威胁最大,布尔什维克主义是帝国的意识敌人,难道你忘记了誓词吗?”
迈耶重新填充一枚子弹,继续开口说道。
朝令夕改,完全就是一副暴发户的嘴脸,还是背后的资本做了绑架。
“英国人的舰队可以封锁地中海,就算我们获得了石油,怎么运输过来,怎么来提炼?”
“那只有先占领马耳他。”
“总参谋部,推算过程,预计我们要牺牲一万人,我们占领后的弹药物资补给,如何绕得过英国人的舰队?装备物资人力全部需要详细的计算。”
霍夫曼的心哇凉哇凉的,战略眼光的选择。
如果齐布林伯爵号舾装形成战斗力,至少还需要一年,因为双方的争执,建造停滞不前,一群猪队友,还洋洋得意不自知。
“我们的勇士摧毁庄园的消息已经传来,建筑已经化为一片灰烬,没有人活下来,当然,英国人三缄其口,丝毫不承认,谴责我们伤害平民。”
“不过从英国人气急败坏的样子中可以看出来,他们着急了,肯定是不得了的成果!”
稳了,没有原型机,没有了众多的资料,技术肯定会退步,续命两年,如果密码局不泄密,还会再续命N年。
“有鉴于战绩,我还是要恭喜你,元首正式签发你的晋升命令。”
霍夫曼欲哭无泪,如果不能打赢,升再高的军衔,结果还是要去纽伦堡渡劫,那又何苦来哉?
“那元首计划安排谁去北非?”
“隆不在少将!”
“他?”
“怎么不行吗?”
隆不在受到排挤的原因,众所周知,仗着与元素的私人关系良好,狐假虎威、有恃无恐,不服管教,没有大局观,最大的毛病是揽功,把法国战役的功劳揽在身上,拍了记录片,成为军界的“孤家寡人”。
“要想要赢得北非战役,单靠快速突击和一时的运输物资是绝对不够的,持久战,我们熬不过英国人,我们的战略储备,不足以支撑。”
迈耶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
“同时马耳他岛才是关键,英国人在马耳他的岩洞中,挖出了几十公里的储存空间,存放物资和修筑防御工事,我们如何才能够攻破?”
迈耶的眉头紧锁,习惯下属的溜须拍马,偶尔来个耿直的人,倒也觉得有些清新。
“既然这样,我们打不打北非,是维持还是进攻,而隆不在信奉的是进攻进攻再进攻的思想,我们在地中海的战略,元首应该更倾向于战略相持。”
迈耶的愚蠢,其实更多的是与基层脱节,不接地气。
“我们对马耳他岛的进攻,元首已经命令做战前准备。”
“战斗机的航程是我们的短板,Ju88的携弹量恐怕不足以炸平马耳他岛!”
轰炸伦敦的底气,来源于下属的汇报,谁给了信心,简直是祸国殃民的一群混蛋。
“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好准备,就好像法国战役,我们要相信元首的战略眼光,他拥有上帝的视角!”
“为什么不把隆不在安排到东普鲁士?”
“因为国防军将领没有人愿意领导他,很容易变成孤军,元首不放心,你应该知道,元首对国防军的效忠并不是很满意。”
波西米亚下士,或者奥地利下士的称呼,是多么的不屑和蔑视。
400万冲锋队的解散,长刀之夜的隔阂,深深的矗立在中间,破镜终究难以重圆。
时不时发生的刺杀,是谁也无法大度起来,如果胜利还好,稍有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