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年末,这年的冬天格外冷。对于病入膏肓大明,更是一个难过的冬天。
十五年二月,崇祯调集的精锐之师,在松锦之战全部被灭。
或许是明朝粮草不足,或许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不顾实情瞎指挥;或许是崇祯不断的催战……
诸多因素,使得洪承畴改变且战且守的策略,要在松山和鞑子进行决战。
就是明兵的冒进,使得后勤锱重被毁。明兵军心大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此危机时刻,久经征战的洪承畴,召集诸将商议对策。洪承畴力排众议言明:只有全力一战,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亲信,不懂战事的监军,太监张若麒则反对决战。认为只有撤退,才是唯一的出路。
洪承畴无奈,只得再次改变策略,将决战改为次日突围战。
就是洪承畴的退让,使得一众将官失去斗志。八大总兵信任洪承畴,不等于信任张若麒。
是夜大同总兵王朴,回到自己的营寨,就带着兵马连夜逃跑。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也望风而逃。使得明兵大乱,相互践踏不再少数。
更为巧合的是敌酋皇太极,也料定明兵会今夜出逃……
至此督师洪承畴被俘;主将曹变蛟、邱民仰力战而死;祖大寿被逼无奈投降,献了锦州城……
大明精锐尽失,关、宁、锦防线不复存在,对明朝是致命打击。
这一战,是皇太极最辉煌的一战。同时也把洪承畴、明兵,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
可谓祸不单行。
李自成趁着官军精锐尽失,又在河南行省复起,连克河南十余县。
屡战屡败的李自成,不仅越战越勇,这一次犹如王者归来。
常年和官军交战的经验,加上官军精锐尽失,又有宋献策、李岩从中协助。流民军和官军正面对战,丝毫不落下风。
李自成采用宋献策的建议,喊出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百姓从者如流,李自成又聚集十万流民军,对外更是号称四十万。
最终流民军以绝对优势,第三次兵围河南开封府。在李岩的建议下,流民军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
官军以丁启睿为督师,左良玉、杨文岳、杨德政为大将,兵分四路救援开封。
丁启睿虽是督师,也是一介书生。靠着家族势力,在南直隶混资历。
后来跟随孙传庭,混了些军功。在孙传庭被罢免后,升任陕西巡抚。
又投靠杨嗣昌,升任兵部右侍郎。在杨嗣昌死后,又升任兵部尚书,总督长江南北诸军。剿匪连战连败的丁启睿,官场可谓一路顺畅。
这次李自成复起,丁启睿自是没放在心上,认为流民军只是乌合之众。面对流民军布好的口袋,还要主动出击。
左良玉也算是个名将,多次打败张献忠,也看出农民军的意图。建议丁启睿应该步步为营,再选择时机破敌。
丁启睿哪会听一个武将的建议,直接往农民军枪口上撞。
官军一路向前,在朱仙镇一带,中了流民军的埋伏……
李自成不仅大败官军,更是招收不少降兵。官军的粮草辎重、火炮器械,也被李自成收入囊中。
此时的李自成,也是雄心万丈。带着大胜之威攻破开封,又在在开封称帝,建立大顺政权……
朱仙镇一战。官军十八万主力,败给十万流民军,无疑是明朝的耻辱。
此战,证明李自成不是无能之辈,又证明明朝的腐败无能……
收到消息的崇祯,不仅没有反思自己,又是罢免一批革职一批。对于损失兵丁的军官,那是杀的毫不手软。
相反率先逃走的左良玉,手下兵丁没有损伤多少。崇祯很是忌惮,不仅没有处罚,反而给升了官。
崇祯此举,也让一众明将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拥兵自重。兵败不一定被杀,手里没兵一定会死。
至此。哪怕是一个参将,手里只要有几千兵马,他都不会遵从朝廷的旨意……
左良玉带着溃兵,顺着长江而下之际,恰好遇到张献忠的流民军。
面对堵住去路张献忠,左良玉名将属性上线,直接在湖北行省大败张献忠。左良玉为稳定军心,直接纵兵抢掠。直接从湖北行省,一直抢到南直隶方才罢休……
兵败的张献忠,转而投了李自成。
说来也是张献忠时运不济,在两湖一带起兵反叛。
两湖地带靠近南方,大量流民都逃入王成的地界,这也使得张献忠兵员减少。
张献忠也不是傻子,南下无疑是条死路,只有北上才有条活路。哪想半路遇到,自己的克星左良玉……
时至年末。
鞑子又挥兵十余万,绕过山海关进入大明腹地,开始劫掠中原。鞑子到处烧杀抢掠,如进无人之地。一路南下,在中原横行几千里,直接逼近南直隶。沿途州县,既然没人敢抵挡,任由鞑子祸害……
唯有山东诸城县,臧家组织乡勇反抗。
后因汉奸投敌,鞑子从西门入城,直接屠了整个诸城。
鞑子又在诸城驻兵三月,每天都会出城掠夺,屠杀周围百姓、富户。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城中组织反抗的臧家,基本全被灭族。
诸城武举人,曾经的兵部尚书臧家,几百余口只有三兄弟生还。臧家老母亲藏在草垛,被抓住后直接轮奸致死……
鞑子的残掠暴行,也激起明人的血腥,开始反抗鞑子。只是面对鞑子的屠刀,这些百姓也只是送死。
从诸城逃出的臧家三兄弟,也改变死拼的策略。召集民间义士,和鞑子打起的游击。虽收效不大,也起到积极作用……
北直隶紫禁城
崇祯瘫坐在龙椅上,脸上一片死寂,看不出任何喜悲。刚过而立之年,已有许多白发,显得更是沧桑。自问登极以来克克业业,崇祯却总有种无力感。
一阵沉默后,崇祯悠悠道:“大伴下罪己诏吧!”
听崇祯这么说,一旁的王承恩哭泣道:“皇上……”
“朕是昏君么?”崇祯直接出言,打断王承恩的话语。
见王承恩给不出想到的答案,崇祯像是对王承恩说一般,又像是安慰自己。又是幽幽道:“不是朕无能,是天不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