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钧老祖施展大法力,细细探查,却未能发现任何异常。他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量。
不久,他决定先商议封神榜之事,再在此地探查一番。鸿钧老祖缓缓开口道:“自三皇过后,人道大兴,玄门仙道亦随之兴盛。然而,众仙中不思回报天地,不累功德者甚多,肆意妄为,终引得天降杀机,成就一千五百年神仙杀戒。……前日玉帝来禀,圣人三代弟子中,不遵守道统礼仪,不知尊卑,践踏天条者亦有之。”
元始天尊闻言,心中虽有不悦,面上露出怒容,但并未发作。毕竟这里可是鸿钧的道场。他心中暗想:“这笔账跟你玉帝记下了,就只是老师身边的一个小小道童,居然敢来此告状,咱们走着瞧!”
鸿钧老祖继续说道:“自巫妖两族大战以来,原天庭之神死伤无数,位置空缺甚多,周天失衡,难以维持根本。我欲借此神仙杀戒之机,弥补天庭空缺,按照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分神八部,群星列宿。”
众圣人闻言,皆知此事重大,精神为之一振。就连平日里总是闭目养神的太上老君,此刻也睁开了眼,眼神闪烁,微微皱眉,静待下文。
鸿钧老祖见众圣皆认真聆听,暗自点头。接着说道:“此众仙当分为三等,道行深者成其仙道,道行稍次者而成神道,道行浅薄者称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彼此各有机缘,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后。此次杀劫当于商朝更迭之际,人仙混杂,共赴此劫。三教尽在此次劫难之中。”
通天教主心中一沉,暗道:“这封神之事,看来我教弟子难免卷入其中,需得早做打算。”
随即,鸿钧老祖拿出一根旗幡、一条鞭,说道:“此乃封神榜,用来寄托真灵之用。此乃打神鞭,能打众神,却打不得人与仙,榜上有名者皆能打之。当有封神之人出现,执掌此二物。此人入得谁的门下,就由哪教掌管封神之事。”
鸿钧老祖的话音刚落,众圣心中各自思量,封神之事关系到未来三教的兴衰,此事不可小觑。
鸿钧老祖又详细解释道:“此次封神量劫的成因,实乃天地气运变迁所致。洪荒时期,天地初分,灵气充裕,修炼者众多。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灵气渐衰,修炼愈发艰难。众仙为争夺资源,纷争不断,甚至不惜毁天灭地。此举触怒了天道,降下杀劫,以求重新整顿天地秩序。此外,人间王朝更迭,战乱频繁,怨气冲天,也加速了封神量劫的到来。”
交代完封神之事,鸿钧老祖不再多言,一挥衣袖,带着玉帝身形渐退,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混沌之中。
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女娲娘娘等众圣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齐声说道:“谨遵老师法旨。”
说罢,众圣施礼,恭送鸿钧老祖。
元始天尊回到玉虚宫,神情凝重,立即召集门下弟子。弟子们齐聚一堂,静候师傅的训示。
元始天尊缓缓开口道:“尔等务必谨言慎行,谨慎应对,以免不小心卷入封神之争。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弟子们听闻后,心中各有所思。他们纷纷向元始天尊行礼,表示一定会谨遵师傅的教诲,小心行事。
然而,在表面的平静之下,十二金仙却暗地里勾心斗角,犹如潜藏的暗流,时刻涌动。各自心中盘算着如何在封神量劫中保全自己,甚至谋取更多的利益。
玉虚宫中,表面上的宁静掩盖不了暗流涌动的紧张氛围。
元始天尊心中暗道:“我门下弟子,皆是我教根基,定要护他们周全。”
太上老君则回到八景宫,表面上继续平静地炼丹悟道,实则内心波涛汹涌,暗中调动资源,布局深远。他素来谋定而后动,此次亦不例外。
通天教主重返碧游宫,内心翻涌着不甘与焦躁。他向来行事果断,深知此次劫难非同小可,不可轻举妄动,只得强行按捺住内心的冲动,静静思索对策。
想到截教弟子众多,他决定谨慎应对封神之事,以免遭受重大损失。
沉思良久,通天教主终于降下法旨:“吾教弟子听令,封神之劫已至,诸弟子不得擅自离开道场,即刻起全部闭关修行,潜心悟道,以备应劫。……在此期间,不得擅自外出,务必谨守本心,勿生事端。”
法旨一下,碧游宫内顿时肃静,弟子们纷纷遵令,各自返回洞府,闭关潜修。
通天教主独自立于宫前,望着天际,心中默默盘算着应对之策。
然而造就封神量劫的起因却是复杂而深刻,都是大佬之间的博弈。
自巫妖大战后,天地主角转为人族,三清圣人于人族中建教,其中太上老君执掌人教,元始天尊统阐教,通天教主统截教。
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在人族与巫族残余征战时,参与其中,造成大量杀戮,引动了杀劫。
由于阐教十二仙首未在规定时间内渡过杀劫劫,导致劫气弥漫,引发了天地杀劫。
昊天上帝需充实天庭神职人员,借此机会要求十二仙首称臣,以天职功德消弭劫气,却遭到拒绝。
然而,十二金仙仗着自己师父是元始天尊圣人,根本不把玉帝这个鸿钧老祖身边的童子放在眼里。
他们在洪荒世界中肆意妄为,甚至在一次天庭大会上公然羞辱玉帝,令其颜面尽失。
玉帝心有不甘,却又忌惮元始天尊,无力反抗,只好跑到鸿钧老祖的紫霄宫前哭诉。
鸿钧老祖见状,心中虽有怒意,但也知此事不可小觑。十二金仙虽为弟子,但如此行事确实有违天理。
于是,鸿钧顺应天意,出来为自己的童子主持公道。他召集众圣,商议如何解决此事,最终引出了封神榜来化解这场量劫。
此外,人族成为天地主角后,各方势力在人族中的渗透和争斗也加剧了封神量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