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翳此前在咸阳做都尉,对上郡了解并不多。
此次被封为翟王,要在上郡建国,董翳也是不怎么满意的。
虽然从都尉到王,是天上地下的变化。毕竟都尉不能世袭,而翟王可以世袭。但是,这个时代的王,真的能世袭吗?
陈胜王说没就没了。据说被推举为义帝的楚怀王,也被临江王给杀了。
诸侯王之间,谁也不比谁大,如果被人看上你的疆域,邻国随时会来攻打你。从封王的那一刻开始,没有一个诸侯王是安稳的。
除非天下有一个始皇帝一样强大的皇帝,才能遏制诸侯王之间的战争,但是,已经没有始皇帝了啊!
项羽号称西楚霸王,霸者,诸侯的首领,按说诸侯之间的争端,就应该由霸王来处置。
不过,这位霸王大概亲疏有别,他们楚国的人,能信任我们秦人吗?能帮助我们秦人的诸侯王吗?
董翳一点都不指望。
说到秦人,董翳这一路来看到的秦人,对自己都没有个好脸子,望向自己的目光,完全没有应该有的对王的尊敬和畏惧。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自己三人带出去超过40万老秦精锐,结果被项羽光在新安就坑杀了20多万。自己这些活着的人,哪里有颜面来见老秦人呢?
如果可以选,自己宁可去做辽王!
三秦最富庶的地方是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可谓是沃野千里、人口繁盛。项羽把咸阳以西的划给了手握重兵的章邯,把咸阳以东的部分划给了司马欣。
上郡的人口也只有五六十万,这种贫瘠的郡,能有什么大作为呢?
好处是,这种土地贫瘠人口稀少的郡,也没什么人打自己的主意吧?
董翳是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到上郡的。到了上郡,就开始发愁。
上郡领土并不小,北方还有匈奴,虽然有蒙恬时期修筑的长城,但是守长城也需要人啊!
不到六十万人口的郡,又能养多少军队呢?
不过高奴县看起来不像自己想的那么荒凉。县城看起来很繁华,一路走来,看到商旅不断。大车小车都装的满满当当的。
问了一下,说高奴县下面有个村子,非常富裕,很多咸阳的商行专门开辟了咸阳到上郡的商路。
哦,那个上郡第一车辆厂的车子就产在这里。过去十年,这是大秦最拉风的一样事务,王翦大军远征燕国的时候用它,远征楚国的时候用它,章邯大军远征关东叛军的时候也用它……现在不能叫叛军了,叫诸侯军。
这个村子到底有多富裕呢?能不能解决自己最需要的军需问题呢?总要去看一看。
董翳的使者扛着旗,骑着马,来到张村,试图进村宣讲翟王的诏令,在村口就被拦住了。嚣张骄傲的使者拔出剑来想要杀人立威,被几个在村口闲逛的民兵用杆棒和草叉三下五除二给缴了械。
以前也有不开眼的土匪流寇试图到张村来捡便宜,都被村里的投石机、双弓弩给怼回去了,这次是因为来的人只有几个,了望塔根本就没做反应。
但是事儿闹得挺大,这个使者一直逼逼赖赖的叫嚣说张村有不臣之心,说自己奉了翟王的命前来宣诏。因为现场没什么指挥,民兵也没有动手杀伤这几个使者,只是惊动了正在大学里准备教案的村长张诚。
张诚、扶苏、蒙恬、公孙尼子出现在村口。
使者声称,翟王董翳已经定都高奴县,张村应摘下村墙上的大秦旗帜,责令张村村长前来高奴县议事。
张诚笑一笑,看看另外几人:“怎么说。”
扶苏一脸怒容,公孙尼子说:“你不能去县里。”
蒙恬说,这事儿还是我来吧。在村口的店铺里找人要了一张纸,一支笔,蒙恬写了几个字,问张诚:“我有个印章在你那儿?”张诚从怀里掏出之前蒙恬交给自己的印章。
蒙恬拿墨涂了印章,在纸末盖了印。然后找个口袋把这封信放在袋子里,用一根麻绳扎了袋口,然后从屋角扣一块湿泥,捏了几下,按在麻绳上,盖上自己的印章——这叫做封泥,在秦汉时代兼具文件铅封和防伪功能。
张诚分明看到那张纸上就写了很短的一句话:
要摘旗,你自己来。
——大秦内史蒙恬。
蒙恬把这封信交给使者,说:“你就是个办事的,我们不难为你,带着这封信回去交给董翳。”然后从一旁的农夫手里要过一把镰刀,随手割断了这个使者的发髻:“张村的事儿,让董翳自己来和我谈,你们就别为这点儿事儿断送了性命,割断你的头发是给你个警告,在大秦,你们都是叛军,斩了你的首级,也没什么问题,滚吧。”
使者被蒙恬所摄,不敢吱声,爬上马就往回跑。
“别弄坏封泥,否则董翳砍了你的头!”
看到这封信,董翳皱了眉毛。蒙恬扶苏早已经在二世元年死了,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莫非有人还敢冒用蒙恬的名号来吓唬自己?你咋不说你是秦始皇呢?
从陈胜死了以后,这招就不怎么好使了。
找高奴县的商人问清楚张村的情况,董翳就更是心乱。支持之地有一个人口如此之多的村落,看这封信和这些对应,竟有不臣之举。这哪行!
董翳点起2000军队,准备去张村走一趟。
“要和他见面吗?”看过那封信的张诚问。
蒙恬:“以前也见过面,那就再见见呗。”
“什么章程?”
“你想怎么谈就怎么谈,我来给你镇场子。我这张脸,现在也不怕见光了不是?”这话倒是真的,自从二世胡亥死后,蒙恬扶苏赵芃徐福,就都不需要东躲西藏了。没人在乎他们,也没人追杀他们。
“那我和你一起吧。”扶苏插话。
“我们三个一起见见这个翟王。”张诚道,“公孙先生,您来不来?”
“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