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公司主要精力还是在南方以及在朝鲜训练的新兵,北上的基地还在建设中,对京师的影响力相当有限,去京师的分歧在于人员的安全问题,一旦进入紫荆城陷入被动,小规模人员想要营救基本上难如登天,除非动用朝鲜的新兵。
王东作为集团公司的灵魂人物绝对不容有失,在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众人还是愿意和大明中枢接触一下,王东本人的意见还是愿意进京。
“我们来到大明,目前初步站稳脚跟,和大明王朝的接触一直游离在沿海地区,这次难得可以直接和大明朝廷会面,我觉得值得冒这个险”王东在电报和各地商量说道。
张辉在电报回复说道:“同意,我可以负责安排安保陪你北上京师。”众人听到有张辉亲自陪同也都比较放心。
而另一个声音也冒了出来,就是以何种身份入京,要是接受朝廷册封,就要面圣谢恩,肯定要行三跪九拜的大礼,这对于后世来的人来说,除非在祭司的时候,还有一个大婚的时候勉强可以接受,其他任何场合都接受不了跪拜礼的。
王东是代表东宋集团公司,外人看来就是南宋遗民一个大的商户,但是对于穿越过来的现代人,东宋集团和大明在同一位置,甚至有的人觉得大明还不如自己这个团体,基本上所有人都要求在安全的前提进京可以,但是不能行跪拜礼,需要平等对待。
经过无数次激烈的电报争论之后,最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公司年后北上。
然而,这个决定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以东宋的习俗为由,不行跪拜礼。
在后世的传统中,人们只在祭祀时才会对先祖行跪拜之礼(主要是清明上山以及在宗祠),而对于其他场合,尤其是对活人,他们并行此大礼。因此,若要北上,就必须面对这个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沟通困难,张辉还制定了一个备用方案: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那就干脆不进入紫禁城。毕竟,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同样重要。
与此同时,张辉在莱州迅速行动起来,加紧招募家丁队。山东地区向来以民风彪悍着称,即使是那些下地干活的普通农民,也都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这种身体素质使得山东成为了一个理想的兵源地,即使在后世,山东也一直是兵源大省,特别是仪仗队基本都是山东兵。
与南方相比,在山东征兵的条件要好得多。在原有的基地已经成功招募了两百名家丁的基础上,张辉决定继续扩大规模,再招募六百人。这样一来,总共就有八百名家丁可供调遣。
为了确保这些家丁能够胜任进京的任务,张辉亲自上阵,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他深知,只有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才能让这些家丁们具备足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以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张辉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工作中,他不仅传授家丁们军事技能,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忠诚度。他相信,只有这样一支训练有素、团结一心的队伍,才能在年后公司进京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公司入京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