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上午,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林熙然带着李一凡和陈启明来到星辰生物。这家由凡星投资于2012年投资的公司,专注于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研发。
“这是我们的cAR-t实验室。”星辰生物cEo赵博士热情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期临床试验的有效率达到85%,且副作用可控。国家药监局已经同意直接进入三期临床。”
“很好!”李一凡很振奋。当初投资这家公司时,就看到了良好的细胞免疫治疗的前景。如今终于取得了成果。
参观完实验室,李一凡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其他几家生物医药企业。这些都是凡星投资近年来布局的重点项目,分别在基因编辑、新型抗体药物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站在高新区的制高点,望着周围星罗棋布的生物医药企业,李一凡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启明,现在是个机会。”李一凡转向陈启明,“张立成教授即将加入湘亚医院,带来了哈佛医学院的资源。我们可以规划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园,把这些创新力量整合起来。”
陈启明立刻明白了李一凡的想法:“确实,我们在生物医药领域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有了张教授这样的顶尖人才,再加上湘雅医院的临床资源,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生物医药创新基地。”
“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开会。”李一凡说道。
一小时后,市委常委会紧急召开。
“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规划要高起点。”李一凡开门见山,“这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项目,更是一个创新平台。要着眼于全产业链布局,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到中试生产,每个环节都要考虑进去。”
市规划局很快提出了初步方案:在高新区南片选址50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2000亩,重点建设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等核心设施。
“选址很合适。”李一凡说,“靠近湘雅医院,交通便利,定位齐全。最关键的是,能实现产学研医医深度融合。”
“已有几家龙头企业表示入驻意向。”星城产投董事长赵维康汇报,“默沙东计划投资20亿建设亚太研发中心,恒瑞医药、君生物等国内领军企业也在洽谈。”
就在今年,李明杰发来消息:“哥,我刚和两个基因编辑团队谈完。他们是从哈佛回来的博士,技术水平很棒。建议投资5亿,让他们在星城落户。”
“好!”李一凡回复,“可以让他们和张教授接触,看能不能有合作机会。生物医药这个领域,我们要持续发力。”
“要提前谋划好配套服务。”陈启明补充道,“这些研发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都有保障。”
“已经在规划了。”市建委负责人说,“除标准化厂房、研发中心外,改造建设人才公寓、国际学校等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创新社区。”
市卫健委主任周凌峰提出建议:“可以组建‘星城临床研究联盟’,由湘雅医院牵头,联合全市12家三甲医院,为新药研发临床提供试验支持。”
“这个想法很好。”李一凡说,“临床资源是我们的优势,要充分利用起来。对了,张教授这边进展如何?”
“张教授已经在联系哈佛医学院的资源。”周凌峰说,“有几个研究团队对在星城建立的实验室很感兴趣。他们看重的是我们的创新生态。”
黄昏时分,李一凡再次来到高新区南片,仔细查看了选址地块。夕阳下,这片未来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充满希望。
“做生物医药保健磨砺十年一剑的定力。”李一凡对陈启明说,“但只要方向对,就一定要坚持。这不仅是产业发展,更是造福人类的事业。”
回到办公室,李一凡接到张立成教授的电话,说已经有三个哈佛实验室确定要来星城。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决心。
在半导体产业成功的基础上,星城又将开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征程。未来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必将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上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