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带着对文化融合的美好憧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继续前行。走着走着,罗辰突然一拍脑袋,兴奋地说道:“对了,离这儿不远有个福州百姓长廊,那可是个了解福州百姓生活变迁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好地方,咱们去那儿看看!”
沙克眼中瞬间燃起好奇的光芒,陈瑞也来了兴致,两人一致同意前往。没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福州百姓长廊。
踏入长廊,斑驳的阳光透过枝叶繁茂的大树,丝丝缕缕地洒在古旧的石板路上,形成一片片不规则的光斑。长廊主体是古色古香的木质结构,横梁上雕刻着精美绝伦的花鸟鱼虫图案,那些鸟儿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高飞,鱼儿也似要跃出水面。
一旁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得能瞧见水底圆润的石子和摇曳的水草,小鱼小虾在石缝间欢快地穿梭嬉戏,溪水轻拍岸边,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宛如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那是长廊边不知名野花散发的芬芳,混合着木材特有的清香,让人仿若置身于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田园画卷之中。
刚踏入长廊,沙克就被长廊两侧展示的一幅幅老照片吸引住了。
照片里,有过去福州街头热闹的集市,人们穿着朴素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传统的福州民居,青瓦白墙,充满了古朴的韵味。
“Look!这些照片就像一部生动的历史书,让我看到了福州过去的样子。wow,太不可思议了!”沙克不禁感叹道,眼睛瞪得大大的,满是新奇。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福州民谣歌声:“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娘子撑船来接郎。”歌声婉转,带着浓浓的福州韵味,仿佛带着他们穿越回了旧时光。
沙克一下来了精神,眼睛四处张望,试图寻找歌声的来源,一边急切地问:“这是什么声音?太好听了,感觉像在讲一个浪漫的故事。oh my god,这也太有感觉了!”
陈瑞脸上浮现出一抹怀念的神情,嘴角微微上扬,温柔地说道:“这是福州民谣,在我们这儿,老人们经常会哼唱,以前我小时候,奶奶就经常唱给我听,那些歌词里藏着福州的历史和生活。每一句歌词都是福州人生活的写照,听到它,就想起小时候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福州民谣的曲调丰富多样,有高腔、平腔等,歌词也多是用福州方言创作,亲切又接地气,承载着福州的风土人情和百姓的情感。”
罗辰挺直了腰板,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笑着解释:“对,福州民谣就像城市的记忆,每一句都有它的故事。
就说这歌里唱的洪塘,宋代梁克家的《三山志》里就有记载,它曾经是福州重要的水运码头,见证了福州的商贸往来和城市发展。像‘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描绘的就是当时洪塘码头的繁华景象。
在咱们中国,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码头文化,码头不仅是货物运输的枢纽,更是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这背后和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以及江河湖泊众多的地理环境相关,人们依水而居,水运发达,自然而然形成了独特的码头文化圈,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 。”
接着罗辰指着长廊两侧展示的一幅幅老照片,笑着介绍:“这些照片记录了福州不同时期的生活场景,从衣食住行到风俗习惯,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福州的传统文化和百姓的生活。
就说这民谣里唱的洪塘,曾经是福州重要的水运码头,见证了福州的商贸往来和城市发展。在福州,还有一种独特的水上迎亲习俗,过去闽江两岸的人们,迎亲队伍会乘船,在江面上浩浩荡荡,船头装饰着大红花和彩带,船夫们喊着号子,那场面可热闹了。
和美国婚礼不同,咱们中国的婚礼十分注重仪式感,从提亲、定亲到迎亲、拜堂,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流程和寓意。
这背后是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宗法社会,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结 。
像送亲和迎亲的人数、路线,都有传统说法,承载着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和家族的期望,希望新人未来生活顺顺利利,也希望两个家族通过联姻更加兴旺。
沙克,你们美国婚礼除了交换戒指,还有啥特别的环节不?”
沙克挠挠头,思考片刻后说:“嗯……婚礼上一般会有新人的第一支舞,大家会围在一起观看,氛围特别浪漫。
还有抛花束环节,单身的女性会去抢,据说接到花束的人会下一个结婚。oh,that's really interesting!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且强调个人主义 ,所以婚礼更注重新人的个人情感表达,像第一支舞,就是新人展示彼此爱意和对新生活期待的时刻,整个氛围轻松浪漫,更多是为了庆祝新人开启人生新旅程 。”
陈瑞听后笑着说:“和美国婚礼不同,在中国婚礼中,除了迎亲、拜堂这些环节,婚宴上的菜品也有讲究,每一道菜都可能有吉祥的寓意,比如鱼代表年年有余 ,而且婚宴上还有新人敬酒环节,向亲朋好友表达感谢。
这也是家族观念和礼仪文化的体现,通过这些仪式,向亲友宣告家族的新成员加入,同时表达对亲友的尊重和感激 。”
陈瑞指着一张老福州街头的照片说:“你看这街头的小吃摊,福州的美食文化也源远流长。像鱼丸、肉燕,都是传承了几代人的美味,背后藏着福州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执着。
民谣里也有唱‘鱼丸燕丸,吃了不打颤’,简单的歌词,却是福州人对这些美食的喜爱和赞美。
而且福州人在重要节日,比如春节,餐桌上一定少不了太平燕,这太平燕也叫扁肉燕,寓意着平安吉祥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太平燕,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在美国,大家的饮食文化可能会相对比较随意,而在中国,饮食不仅是为了果腹,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食物获取并非易事,所以对食物格外珍惜,并且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寓意 。不同的节日有特定的美食,亲友相聚时的餐桌礼仪也十分讲究,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体现。”
沙克听得津津有味,紧接着问:“那这些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还保留得完整吗?”
罗辰微微皱起眉头,陷入短暂的思考,随后认真地回答:“大部分都保留下来了,像春节、元宵这些传统节日,福州的大街小巷依旧热闹非凡。
不过也有些习俗在形式上有了变化,但核心的文化内涵始终没变。
就像民谣里承载的情感,不管时代怎么变,对家乡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一直都在。
但不得不说,现在很多传统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比如一些传统手工艺,年轻人愿意去学的越来越少。
沙克,你在美国生活,肯定也接触过不少美国的传统技艺,你们那边在传承上情况怎么样呢?”
沙克耸耸肩说:“在美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也在尝试借助现代科技,比如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传统习俗,或者开发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
但和中国相比,美国历史较短,文化底蕴相对没那么深厚,在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方面,中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可以借鉴。oh,it's really a pity about the inheritance situation.”
陈瑞接着回应:“原来美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不过我们中国的传统技艺历史更久,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也更复杂。但我觉得我们可以相互借鉴,像你说的网络直播和文化创意产品,我们也可以多尝试。
中国传统技艺传承困难,一部分原因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年轻人更倾向选择就业机会多、回报快的行业 。”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周围的游客也不时投来关注的目光,甚至有人加入他们的讨论,给出自己的建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他们沿着长廊缓缓前行,陈瑞回忆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集市的场景,眼中满是温柔与感慨:“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去集市,那时候可热闹了,还有各种吆喝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亲切。爷爷总会给我买一些小零食,那些味道至今都忘不掉。”
陈瑞指着一幅关于福州传统婚礼的照片说:“你看,这是福州以前的婚礼,和现在可大不一样。以前的婚礼仪式感十足,从迎亲到拜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矩,承载着人们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迎亲时,男方要准备一只公鸡送到女方家,女方则回一只母鸡,象征着阴阳和谐,夫妻和睦。
在美国的婚礼上,可能更多是交换戒指,而在中国,这些传统的信物和仪式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寓意。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影响深远,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姻中的这些象征物也是阴阳学说的体现 ,希望夫妻关系和谐平衡。”
沙克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张开,手指着照片,满脸好奇地问:“为什么新娘要盖红盖头?这个仪式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wow,so mysterious!”
罗辰拍了拍沙克的肩膀,笑着说:“新娘盖红盖头有多重寓意呢,一方面是遮羞,在古代,女子讲究含蓄内敛;另一方面,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代表喜庆、吉祥,能辟邪祈福,给新人带来好运。
而且迎亲队伍里的各种讲究,比如送亲人数、迎亲路线,都有传统的说法,寓意着新人未来的生活顺顺利利。
就像民谣里唱的,生活再难,也总有美好的盼头。
而在西方婚礼中,新娘通常会戴白色的头纱,象征着纯洁。西方文化受基督教影响较大,白色在宗教文化里代表着神圣、纯洁,所以新娘戴白色头纱更多是宗教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和中国红盖头的寓意和文化背景截然不同。”
陈瑞接着补充道:“拜堂时三拜,一拜天地,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二拜高堂,是感激长辈养育之恩;
夫妻对拜,则是夫妻间相互尊重与承诺。
这些仪式历经千年,依然在中国的婚礼中传承,足见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
就像福州民谣,一代传一代,一直延续到现在。婚礼上还有个有趣的习俗,新人要吃太平面,面里通常会有两个鸭蛋,寓意着新人今后的生活平平安安、圆圆满满。
这和西方婚礼中切蛋糕的环节一样,都表达了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但方式和文化内涵却大相径庭。
西方切蛋糕仪式源于中世纪的欧洲,蛋糕象征着幸福和甜蜜,切蛋糕意味着分享这份甜蜜 ;而中国的太平面则是基于本土的饮食文化和吉祥寓意,希望新人生活安稳圆满 。”
...
走着走着,三人来到了一个展示福州传统手工艺的区域。
展示区内,暖黄色的灯光柔和地洒在一件件手工艺品上,油纸伞被撑开悬挂在天花板上,形成一片五彩斑斓的伞海。
撑开一把福州油纸伞,仿佛撑开了一段尘封的岁月。那细腻的伞面,绘制着福州的山水风光,雨滴落下,溅起的是千年的文化涟漪,每一次开合,都似在诉说着福州的古老故事。
软木画被放置在精致的玻璃展柜中,旁边还摆放着放大镜,方便游客欣赏其细腻的雕刻,那些由软木薄片雕琢而成的山水、人物、亭台楼阁,仿佛将福州的山川河海、市井生活微缩其中,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手工艺人的心血。
寿山石雕则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木质展台上,每一尊石雕旁都有详细的介绍卡片,它们或细腻温润,或色彩斑斓,雕刻题材丰富多样,从神话传说到日常生活,无不栩栩如生。
沙克被这些手工艺品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这些手工艺品太精美了,简直是艺术品!oh my goodness!”他赞叹道。
一位手工艺人正在现场制作软木画,沙克饶有兴趣地在一旁观看。
手工艺人一边制作,一边向他们介绍软木画的制作过程:“这软木画啊,要先把软木切成薄片,再用刻刀精心雕刻出各种形状,最后拼接组合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沙克看着手工艺人灵活的双手,不禁感叹:“这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真的太了不起了!”
手工艺人笑着补充:“这软木画起源于20世纪初,是咱福州独特的民间工艺,用这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福州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寄托着咱福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就像福州民谣里唱的那些美好场景,都能在这软木画里找到影子。
在福州,还有一种传统的花灯制作工艺,每到元宵节,福州的大街小巷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动物造型的、人物造型的,还有展现福州历史故事的。制作花灯的过程也很讲究,要先用竹条扎出骨架,再用彩纸或丝绸糊在外面,最后画上精美的图案,一盏花灯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承载着福州人对节日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罗辰接着说:“不仅是软木画,寿山石雕历史悠久,南朝时期就已出现,它选材独特,因石施艺,利用寿山石天然的色彩和纹理,雕刻出精美绝伦的作品,深受文人雅士喜爱,也成为福州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
和西方的雕塑艺术相比,中国传统石雕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文化内涵的表达,像寿山石雕中的一些题材,如‘刘海戏金蟾’,就蕴含着吉祥、财富的寓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吉祥、富贵等美好寓意有着强烈的追求,这些观念通过艺术创作体现出来 。
而西方雕塑艺术受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影响,更注重人体结构和比例的写实,追求艺术的理想化和审美性 。
沙克,你们美国有类似这种富有文化寓意的雕塑作品吗?”
沙克想了想说道:“我们那儿雕塑更多是纪念一些历史人物或者事件,像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的总统雕像。不过像这种有特定吉祥寓意的雕塑确实少见,感觉中国的雕塑艺术更有文化韵味。
美国的雕塑更多是基于国家历史和政治需求,为了铭记重要人物和事件 ,和中国注重文化寓意的传统雕塑有很大区别。”
陈瑞也点头赞同:“这些传统技艺不仅是手艺,更是福州文化的根脉,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比如剪纸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图案,这些图案大多都有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等美好寓意,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表达。
中国民间艺术很多都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 ,通过简单的材料和精湛的技艺,把抽象的愿望具象化 。”
在百姓长廊的尽头,有一个小型的舞台,正在表演福州传统的伬艺。演员们穿着鲜艳的戏服,色彩斑斓,绣工精致,用独特的唱腔和生动的动作,讲述着福州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台下的观众们全神贯注,随着剧情的起伏,时而紧张地屏住呼吸,时而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大人们则沉浸在这充满乡土气息的表演里,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沙克虽然听不懂福州方言,但他被演员们丰富的表情和灵动的动作所吸引,眼神中满是专注,不时鼓掌叫好。“bravo!太棒了!”
表演结束后,三人离开了福州百姓长廊。沙克原本只是带着好奇的心态来参观,随着对各种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他看着眼前精美的寿山石雕,回想起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曾经那些遥远而陌生的中国文化元素,此刻却如此真实地触动着他的内心,他意识到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每一个新的发现都让他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文化充满了敬畏与热爱。
沙克意犹未尽地说:“今天的经历太丰富了,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更多有趣的地方。以后我一定要把这些独特的中国文化分享给更多的美国朋友,让他们也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罗辰笑着说:“那下次咱们再一起去探寻更多中国文化的宝藏,把这些文化交流的美好延续下去。”
陈瑞也点头:“对,让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
(???) (??w??)??
大年初十二已至,愿你在蛇年,事业如同蜿蜒而上的藤蔓,一路攀升,节节高升,向着心中的目标稳稳进发,收获成功的硕果!
...
?:.?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