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房间被布置成学堂模样,宋池站在讲台位置,其下三十二个学子考生端坐着,顾荣华也在其列。
听了宋池的话,每个人都神色错愕。
“你们没有听错,院试突击班是全封闭的,如果谁不愿意参加,现在就可离开!”
宋池沉声道:“再说一次,中途不能离开,院试开考我会跟着你们一起去,期间能见的只有几个人。”
“我看过你们每个人的履历,能通过府试成为童生,都是有才学之士,只要你们听我的话,保证都能通过院试!”
顾荣华有些羞愧的低下头。
他的县试,府试都是父亲捐献买来的。
凭他自己根本不可能通过。
“我是文会魁首,声名在外,既然已经放出话就会做到,我让你们学什么,你们就学什么,可听明白了?”
“明白。”
所有人都喊出了声,顾荣华喊的最大声。
“这几位都是我的助教,他们也会参与教学过程。”
宋池示意身边的李一,赵振等东林学社的学员们。
“你们还有什么异议?”
没人作声,他们现在还有些懵,对宋池也是将信将疑。
“我知道你们现在还不相信我,不过等通过院试,你们会感激我的。”
“如果我真能通过院试,我以后对你马首是瞻!”
坐在下方的一个年轻学子喊出了声。
宋池走到他面前,“你叫李成是吧。”
“是,我最敬佩宋魁首了,我相信跟着你学习定能通过院试。”
李成面色真诚。
“很抱歉,我这里不收你,请你现在离开。”
“为什么?”
宋池淡淡道:“你是段云舟派来的人,所以不能要你。”
“我……我是今年刚通过府试的考生,我怎么会是段学长的人?”
“段学长,这称呼就足以说明你身份了。”
宋池开口道:“请你离开吧。”
李成面色涨的通红,随即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自问从未露出过马脚。”
“我还知道你昨晚收了段云舟十两银子。”
“你……”
李成面色惊疑,欲言又止,随后直接走出学堂。
宋池脚步未停,又走到一名学子身边。
“你也收了段云舟十两银子吧?”
“我……”
这个人也跟着离开。
他很自觉,东林学社跟清客亭水火不容,只要被发现离开就是了。
“还有你……还有你……请你们离开。”
宋池又点了两个人,学堂里只剩二十八人。
“剩下的都是自己人了,我保证你们跟着我定能通过院试。”
看到这一幕,众人都对宋池更有信心了。
李一问道:“你怎么发现他们的?”
“我有我的办法。”
宋池开口道:“把考卷发下去吧,先对每人进行摸底考试,看看他们是什么水平。”
“嗯。”
李一带着几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考卷发下去。
他们注意到宋池准备的考卷正好是二十八份。
他们内心惊疑,宋池竟如此厉害。
这让他们忍不住相信,也许宋池真能创造奇迹。
“这是一份院试考卷,你们作答吧。”
宋池布置了作业。
每个人都拿起笔墨纸砚开始书写。
除了顾荣华之外,他们都是凭自己本事通过府试,能进入南都书院都算是“优生”。
此刻都开始伏案作答。
只有顾荣华抓耳挠腮。
宋池走到他身边,“认真答,能答多少就是多少。”
“嗯。”
作答一直到晚上才结束。
宋池把收起的考卷依次过了一遍,结果还比较满意。
这些学子都算优质。
即使是顾荣华也不完全是小白,他只是相对愚笨一些。
宋池又给每人发了一篇经义文章。
“从现在开始背诵,明天早晨我要检查。”
“经义文章每句都有释义,你们可结合着释义背诵。”
众学子不明所以,还是纷纷背诵起来。
每个人的经义文章都不一样,难易程度和文章优劣也不一样。
“有不懂的地方可向我请教,必须背诵不得偷懒。”
宋池开口道:“想要通过院试,就必须下辛苦,明天清早达不到我满意程度就离开吧。”
他面色严肃。
学子像是面对严厉师长。
顾荣华面带愁容,但又咬紧牙关开始背诵。
他在学业上愚笨一些,理解能力很差,但不是记忆力不好。
背诵我一定能行!
顾荣华为自己打气。
宋池坐在讲堂上亲自监督,同时提笔书写着东西。
学堂里响起背诵声。
此刻,清客亭社团内。
被宋池逐出的李成四人站到段云舟面前。
“你们怎么会被发现?我跟你们都未直接接触过。”段云舟皱着眉头,这个宋池太邪性了吧。
“不知道,他直接点出我们,还知道我收了你十两银子。”
李成开口道:“这可怪不得我们,是宋池发现的我们,所以这钱……”
“钱不差你的。”
段云舟冷声道:“真是能装模作样,我还真不相信你真能让这么多人通过院试……”
安插的人被发现,让段云舟有些意外,不过也没什么。
“成举,明日你安排人传出消息,把宋池帮助人通过院试的消息传出去,记住两个字,捧杀!”
“捧的越高,摔的越惨!”
“明白!”
陆成举也冷笑道:“通过院试即有秀才身份,宋池自己能否考过还是未知,竟还想帮别人?真是天方夜谭!”
第二天,南都书院里传得沸沸扬扬,甚至在江州城都传开。
而宋池却不闻不问。
带着他的二十八名“学生”进行院试背考。
他们做的事情很简单,总结成就是两个字,背诵。
这个时代的考生们墨守成规,他们理解能力不行,背诵能力却很强。
但科举考试要背诵的东西太多,只是背一篇经义文章倒不算难事。
其中有一个名为王文的考生,只用了一天就把宋池给他的经义文章背读,并能默写下来。
等能够背诵下来后,宋池便对每个人进行一对一讲解,让他们完全吃透释义,并且他还从写作思路上讲解。
从看题,读题,破题。
每一步都讲解细致,让他们觉得这篇文章就是自己所作。
他们隐隐猜到,宋池让他们背诵的经义文章,或许就是院试要考出来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