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入帝国与黑雾的战斗之前,一多半的人手,都来到了幽伞部落的位置。
他们一边按照之前的约定,对幽伞部落进行着建造和改造。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取得了入海口以及河道的使用权,而积极筹划着水运和出海的可能性。
其中主要围绕的两样建设就是船和港口。
普通的货船或者载人的船,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
如果只是短时间使用的话,在我国的大江南北,甚至曾经出现过水泥船这种速成的造物。
而作为载货的船只,也基本上可以舍弃一切空间,只用来载货和吃水。
那些装着集装箱的大货船行驶进入世界级的港口的时候的照片,其实就没有一点点美感——货船不语,只是一味地将自己特化为大肚王。
但是在这颗颇为动乱的星球,船舶肯定不能按照这样简单的方式来处理。
基础的独木舟,小帆船,舢板船自然是需要的。
但是在大量制造这些无反抗力量的船只之前,他们首先需要制造的是战船。
在幽伞部落的建设现场,大量的人们忙碌地穿梭于各个角落。
木材的切割声、锤子的敲打声交织成一曲繁忙的交响乐。
而在这其中,不但有炎夏的战士们,大多数的人手其实是幽伞部落的部落民,以及专门从附近的一些友善的大小部族里面借调和雇佣而来的人手。
而可不要觉得是部落人就不理解商业和商贸活动。
对于这颗颇为混乱的星球来说,借用人手是很常用的事情。
只要付出了值得的财富或者恰好需要的物品。
而在这种情况下,炎夏的战士们也主要担任着领导班子。
可不要觉得这是一种压榨,因为拥有着许多知识和优秀秩序的他们,来担当这场工程的骨架,才能够保证相关项目的正确进行。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几艘蒸汽驱动的明轮大船逐渐在码头上成型,成为了这片水域的焦点。
船体全长七八十来米,柚木的外壳经过焦油浸泡呈现深褐色。
横向每间隔一段距离可见铸铁加强的肋条存在,那会让船体向外面凸起两到三厘米。
船首斜桅下方安装着铸铁的冲角——对于目前的技术来说,这份横冲直撞才是最为直接的攻击手段。
而甲板两侧的最后方则各延伸出宽五米左右明轮箱体。
虽然基础是木质和铁肋增加强度。
但是明轮外面倒是套上了一个铜质的轮轴保护罩。
表面铆接着的是具有一定防护作用的护甲板。
两个巨大的烟囱高高抬起,然后在最后的地方呈现出来一个后倾角。
烟囱和其他东西都按照舰桥的造型布置在舰体的一侧。
虽然宣传是蒸汽船。
但是三根巨大的桅杆上,还是保留传统横帆索具——也就是说应急情况下还是可以随风飘荡的。
除此之外,明轮叶片也同样的,通过黄铜铰链实现一定的迎水角度的调节。
下面连接着的不止有蒸汽室,还有应急人力驱动舱。
舱内设置着数十组脚踏曲柄,铸铁的传动杆表面包裹着一圈圈的浸油的麻绳。
能够从舱内的一些观察孔看到一些最为巨大的齿轮或者凹槽,亦或者传动结构。
上层的露天甲板上,除去统一铺设着数分米厚的橡木板之外,最为显眼的还是二十余门短管滑膛炮。
它们都通过铸铁的旋转轨道部署。
而在中层,也就是甲板的下方,也同样有着一模一样的火炮配置。
唯一的区别就是,由于位于舱室内,所以这些位于甲板下的火炮想要发射的时候,就需要首先打开炮窗。
对于炮窗,采用的是一个简单的上下推拉式挡板,这一点倒没有什么可说的。
……
船只的建造和港口的建造是同步的。
但是即便已经选定了是这个偏远的入海口,具体的过程也绝非一帆风顺的。
空气中弥漫着盐的味道——但是如果呼吸久了,就绝对没有度假那般心旷神怡。
在选址上,他们没法依赖高精尖的计算机来分析着地形扫描模型,也没有卫星和很多精良的绘测工具。
但是,他们所能够凭借的可不仅仅是经验与直觉。
别说已经可以搞定简单的镜片了,哪怕没有那套精细的定位、发射激光和校准的东西,总归还是有尺和皮绳的。
能计算,能修整,能不断微调,就可以避免甲乙两地同时施工,到最后却对不上的坏处。
设计方面,反而是最为简单粗暴的。
在这里,他们大可以不用等到设计院出图纸。
因为现世中设计院的图纸没法实体传送过来,全靠着两边复写和大脑记忆,效率上自然是不能满足这颗星球日益变幻的混乱局势的。
再说了,这边拢共就只有五百余人的名额,各种生存和战斗的问题都塞不下足够多的“超人”、战士和专家们,还专门抽掉一些名额留给设计人才?
你怎么不说发配几个新闻学的专家过来呢?属于是分不清主次了。
环境评估、噪音问题之类的限制,也是统统没有的。
由于技术的局限,他们当然无法全面评估港口可能带来的生态变化。
他们也知道自己无法全面评估港口可能带来的生态变化。
但是他们还是开工了。
建设港口的真正挑战开始了。
所有的技术,几乎都依赖于蒸汽设备和简单的手工操作。
幸好,在之前开凿井盐;以及矿区的建设中,他们已经拥有了不少经验。
尤其是矿区,在挖完了浮于地面的矿物之后,他们自然就已经开始深入地下,开始尝试挖掘浅层甚至是深层的矿物。
而在这些工程里面,一些安全性的保障就在这帮热血的战士心中被凿刻了下来。
他们不是不能牺牲,只是不能牺牲在本可以不牺牲的地方和因素上。
而相关的大型设备的平替方案,也早就在劳动中被摸索了出来。
遇到麻烦的路径的时候,他们大可以用沉重的铁铲、锤子和凿子,将岩石一点点凿开、搬运。
亦或者利用火烤和冷水的忽冷忽热,利用打孔之后塞入火药的微小的爆破手段……
而当初期的开拓完成之后,蒸汽机器的威力就开始展现。
它们被安置在巨大的木制平台上,推动着或者拉扯着滚轮、滑轮、齿轮的运动。
将沉重的东西,从一边搬运到另一边,或者悬空停着。
而这所有的一切劳动和努力,诞生的就是逐渐显现雏形的港口。
船与港口的建设即将完成,而它们的诞生,就是为了离开。
(已经字数够了,这是题外话——关于水和海洋。
以前在游戏里面,单个区块地图里面的水只是一种特殊点的地块,如果数量足够的话可以水力发电;
而在大地图,整个陆地只是一块泛大陆,非陆地的地方就是包围着的海洋,而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不能移动和进入的地块。
如此而已。
在1.5的时候,新增了敌人可以从水中出现的袭击方式。但是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变化了。
mod里面倒是有一些对水进行操作的内容,比如钓鱼;或者地下水污染之类的;也有在背景设定上是从深海而来的种族;或者有改出来的船舶载具之类的。
但是终归还是不够自由。
我个人的话,觉得边缘世界不会是这样子的。
海洋上一定是有希望、生命和律动的。
而且我希望营地能够逐渐建设和拥有庞大的海军(这也是章将军的本职),也可以考虑同水生种族或者海盗产生冲突和连接的剧情,也希望海洋运输贸易能够对营地发展产生帮助。
所以才有了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