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庸到州府吉首,公路也就二百来公里,火车才不到二百公里。
那时候啊,火车客运只有慢车,每小时跑五十多公里,沿途得停靠七八个小站,到目的地得五个多小时,不过比公路客运还是快了两个小时呢。
上午九点钟,阳光正好洒落在大庸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照亮了每一个匆匆赶路的行人。随着火车汽笛的一声长鸣,列车缓缓驶出站台,向着目的地进发。
车轮滚滚,当指针快要指向下午三点的时候,火车终于抵达了首火车站。
早已等候在此的,是州委宣传部新闻科的覃科长以及办公室的小车司机老罗。他们两人一看到张聪走出车站出口,便热情地迎了上去。
其实,对于这两位前来接站的人,张聪并不陌生。早在去年报送思想政治工作典型材料的时候,他就与他们打过交道。
尤其是那位覃科长,更是给张聪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覃科长身材中等,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据说那副眼镜足有六百多度,他整日都架在鼻梁上,只有在洗漱和睡觉的时候才会摘下。
若是没有这副眼镜,他看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得模糊不清。也正因如此,这副眼镜几乎成为了他形象的一部分。
说起这位覃科长,那可是州委机关里出了名的厉害角色。他文笔出众,堪称是最出色的笔杆子之一。
但凡州委要召开大型会议,他必定会担任材料组组长一职,负责严格把关并审核所有的会议材料。其专业水平之高、要求之严,在整个州委都是赫赫有名的。
回想起当初报送那份名为《庄尔河善念日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典型材料时,张聪至今仍心有余悸。
也许是因为,他已经无数次地从满老师那里听闻了对于这位学生的称赞之词,满老师总是在他面前将这个学生夸得天花乱坠,说其在写作方面极具天赋和灵性,未来可谓是前程似锦、无可限量。
于是乎,他心中不禁对这位被赞不绝口的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想要亲自去验证一下这些赞誉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
所以,他决定要好好地考验一番这个学生,看一看对方到底有没有像传说中那样出类拔萃。
倘若真如传言所说那般优秀,那他也愿意在张聪追逐梦想、奋勇前行的道路上伸出援手,助一臂之力,让他飞得更高更远。
于是,覃科长在收到材料后百般挑剔,要求反复修改打磨,着实让张聪吃了不少苦头,但同时也令他受益匪浅。
正是因为经历了这样的磨练,张聪的写作能力才有了显着的提升。
在坚守主题思想毫不动摇的前提下,他犹如一位严苛的导师,接二连三地抛出了八道难题给张聪。
每一次出题,都明确要求张聪不仅要替换掉小标题所蕴含的观点,还要彻底革新自己的写作手法。
这意味着张聪不得不一次次地推倒重来,经历多达八次的全盘改写,就如同在汹涌波涛中不断调整航向的船只一般。
更为苛刻的是,每次发生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张聪都被限定必须在短短一天之内交出全新的稿件。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面对如此艰巨且频繁的挑战,张聪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应变能力与深厚的写作潜力。
他仿佛拥有一双神奇的翅膀,能够在重重压力之下轻盈翱翔,每一次都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当张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那份已经精心修改过八次的稿件,小心翼翼地递到覃科长那宽厚而有力的手掌中时,时间仿佛都凝固了一般。
覃科长接过这份沉甸甸的稿件后,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起来。他先是全神贯注地浏览了一遍材料的前言部分,时而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时而眉头微皱陷入沉思。
紧接着,他又将目光聚焦在了那些精心设计的小标题上,仔细揣摩着每一个标题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和逻辑关系。
随后,覃科长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深入研究起文中列举的典型事例和细致入微的描写。
他一边阅读,一边不时拿起笔在旁边做一些标注或者写下几句简短的评语。整个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覃科长偶尔发出的轻微叹息或赞叹之声。
经过漫长而紧张的等待之后,张聪终于看到覃科长原本紧绷的面容渐渐舒展开来,并最终绽放出了一抹满意的笑容:
“不错!不错啊!这个材料可以说是我看过最为出色、也是让我感到最满意的一份了。”说完这句话,覃科长还轻轻地拍了拍张聪的肩膀以示鼓励。
然而就在这时,谁也没有注意到,覃科长的心中正悄悄酝酿着一个关于张聪未来发展的计划。
这个计划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但从他此刻望向张聪那充满期许与赞赏的眼神中不难看出,一个改变命运的机遇即将降临到这位年轻人身上。
无巧不成书,就在覃科长暗自盘算之际,由于人员调动等原因,新闻科正好空出了两个宝贵的编制名额!这对于一直想要提携张聪的覃科长来说,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于是乎,覃科长毫不犹豫地紧紧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他充分发挥出自己那能言善辩的口才优势,使出浑身解数向单位的领导极力推荐张聪。
面对覃科长如此热情洋溢且有理有据的推荐,再加上部领导对张聪本人的情况也有所了解,最终欣然同意将张聪正式调入新闻科工作。
而而材料中的主角庄尔河,在张聪调入州委宣传部工作两个月后,也因为工作成绩特别突出,被破格转岗提拔为新桥乡副乡长,走上了更大的人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