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眼见得叶白已经下定了决心,几人都没有再劝说的意思,纷纷拱手应诺,除了有军令的原因,还有他们都对于自己的能力以及统率的士卒有着足够的信心。
20万蜀军,看似兵强马壮,可只要认真对待,获胜的机会并不算小。
至于叶白,那信心就更加充足了,右武卫既然想要借刀杀人,那他自然要满足对方的心愿,主动出击、主动迎敌,让他们好好看看热闹。
右武卫这般诡计,不就是抓住了武安军兵力不足的缺点嘛,可惜他们并不知道,对于一名挂逼来说,缺点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只要战斗爆发,叶白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升级出新的士兵来,麾下的士卒只会越打越多。
等到多次重创蜀军之后,武安军不但能够完全满编,甚至还能够扩编一部分兵马出来,到那个时候就是攻守易形,右武卫想要摘桃子,可就要问问他麾下的士卒们,到底答不答应了。
更何况右武卫也不会知道,与他们在同一阵营的左武卫,可并非是与他们亲密无间的,真要是逼急了,大不了就掀起一场更大规模的叛乱,把左武卫和右武卫这两支主力卫军一并埋葬在武安郡,让背后设局的人偷鸡不成蚀把米。
成功收复北方三县以及天庸关之后,武安军主力在府城休整多日,除了日常加强操练之外,更是连连出击,率领府军在西城府大规模剿匪,战斗力提升很快。
虽然大部分士兵依旧还是维持在老兵级别,并没有升级为精锐士兵,可部队的配合与默契却是提升了一大截,综合战斗力也有所上升。
一声令下,不过短短时间,就做好了出征前的准备,次日寅时(凌晨3点到4点)就起床集结,吃过早饭,在卯时(凌晨5点到6点)离开军营,大举南下。
中营、右营加上5000府军的辎重部队,足足将近4万人的部队沿着官道行军,速度不快不慢,每日行进大约50里左右,相当常规的行军速度。
不过三日时间,大军还没有抵达平南县城,锦衣卫的情报就传递到了叶白的手中。
蜀军那支3万人的偏师企图偷袭柏城县,结果被周亚夫设计重创,损兵折将不说,更是将自己的战术目的完全暴露了出来,还没有能够拿下柏城县。
一个小小的柏城县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战略价值,可如今对于被困在金林府的蜀军主力来说,却是等同于回家的路,后路被切断,军心、士气严重受挫。
若是迟迟不能与国内取得联系,时间一久,他们可就要成为一支弃兵了,总不能一直在金林府生存吧。
就算如此,不属于自己的地盘,秦国都不需要搞什么大动作,只需要封锁周边通道,然后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收拾他们。
没有了来自国内的支援和补充,或许在粮草物资方面或许没有问题,可是兵源却是一个大麻烦,军中士卒可是死一个就少一个,很难得到补充。
一旦部队伤亡过大,可就再也无法在金林府继续坚持了,被秦国军队一口吃掉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蜀军主力之中,不缺眼光长远的将领,得知偷袭柏城县失败的消息之后,立刻就做出了应对,留下部分兵马继续包围金林府府城,同时还留下部分兵马配合左武卫的叛军,防备右武卫的袭击,集中了10万大军快速北上。
右武卫主动后撤50里,看似放弃了与蜀军的战斗,而且他们也从某些渠道得到了暗示,知晓右武卫不会在他们进攻西城府期间,偷袭他们的后路,可到底是敌人,该有的防备是不可能少的。
谁知道这是不是秦国的阴谋诡计啊,若非是考虑到武安军战斗力不弱,左武卫叛军又损失惨重,无法承担起保护他们后路的重任,他们根本就不会留下这么多的主力大军。
10万蜀军大举北上,还携带了大批的粮草辎重以及笨重的攻城器械,动静太大,很难瞒过百姓以及眼线、探子。
蜀军也没有想要遮掩的意思,根据他们从某些渠道获得的情报,西城府的武安军只有数万兵马,还需要留下部分兵马驻守秦、蜀两国边境,真正能够调动的兵力是相当有限,有10万大军在手,就算是强攻也能够破开柏城县。
10万蜀军一路北上,在距离柏城县还有百余里的地方,与之前偷袭不成的偏师残兵汇合,继续北上,在柏城县南门外50余里的地方扎下了营寨。
当蜀军主力抵达柏城县的时候,叶白所统率的武安军主力也同样到了柏城县北门之外,不过大军并没有进城,而是在城外扎营,徐达统率右营在柏城县西城外扎营。
而叶白与王翦则带着中营在柏城县东城外扎营,两座营寨与柏城县形成了犄角之势。
之所以没有合兵一处,而是分开扎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分散蜀军的兵力。
柏城县始终只是一座小小的县城,防御力有限,在这等情况下,就算周亚夫的用兵能力再强,蜀军若是不计代价地猛攻城池,必然也是能够攻破的,这是先天的劣势。
在城外再次立下两座大营,蜀军就不可能肆无忌惮地四面包围柏城县,同时在四面城墙发起攻击,只能在南城攻击,大大减轻了周亚夫的防御压力。
而且蜀军还需要分出足够的兵马监视乃至攻打东、西两座营寨,必然要被牵制大量的兵力。
营寨扎下,因为叶白亲自坐镇城东大营,并没有进入县城的意思,周亚夫、秦琼等将领自然只能出城前来城东大营,听从叶白的吩咐。
见到两人,叶白也没有其他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好好称赞了一番两人之前重创蜀军偏师的战绩,告诫两人谨守城池,待到大战结束之后,再一并嘉奖。
都是一时名将,建功立业的心思虽然已经淡了许多,可能够立功,没有哪位将领会拒绝,一个个自然是笑逐颜开。
两军主力齐聚柏城县城外,隔着数十里地彼此对峙,蜀军10余万人马,还有数万青壮民夫,自然不是一座大营可以容纳的,为了与叶白所部对峙,也同样立下了三座营寨,只是各营的兵马数量暂时不清楚。
蜀军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发动攻击,而是在大营中休整,同时出动大批青壮民夫砍伐树木,抓紧时间打造攻城器械。
虽然他们在北上的时候,就携带了不少的攻城器械,但蜀军的领兵将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在进一步增加攻城器械的数量,有备无患嘛。
双方就隔着数十里,没有开战的意思,但彼此都派出了大批的斥候、哨骑,侦察对方的动向,一场斥候之战就这么爆发了。
每日里,双方数百名斥候在这片并不太宽敞的地方遭遇,一见面就毫不留情,每次都是以一方战败结束战斗的,运气好的能够侥幸逃出战场,运气不好的就全部死在战斗之中。
相比之下,蜀军的斥候、哨骑死伤是最重的,往往十支斥候队伍最多能够回来两三支,剩下的都了无音讯,在这种斥候战中,没有音讯就代表着全军覆没了。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之中,斥候往往是最为精锐、战斗力最强的,蜀军也是如此。
只是叶白麾下的斥候那都是夜不收,骑战、步战皆能,还具备一定的骑射水平,综合战斗力比起蜀军的斥候只强不弱。
最最关键的是,夜不收穿戴的甲胄都是叶白特意从系统商场中挑选的锁子甲,不但防御力不比步兵的铁甲差,还格外轻便,是轻骑兵最好的甲胄。
双方斥候的综合战斗力不相上下,甲胄方面的差距就成为了分出胜负的关键。
缺乏精良甲胄的蜀军斥候自然也就吃了亏,死伤惨重。
更为严重的是,斥候伤亡太大,也就导致了他们对于战场情况缺乏了足够的侦察和了解,若是秦军趁机偷袭,他们未必能够及时发现。
好在叶白一时半会并没有偷袭蜀军大营的意思,虽然在斥候战中占了便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除蜀军的耳目,让他们变成聋子和瞎子,可一旦偷营,就代表着大战的爆发。
叶白麾下有5万多大军,比起蜀军少了一半的兵力,强攻可不是一个好主意,还是静观其变,看看蜀军会如何动作。
趁着这个时间,锦衣卫也加强了情报搜集,重点就放在了金林府与永宁府,尤其是右武卫的动向。
蜀军主力已经被叶白吸引和牵制在了柏城县城下,在后方仅仅留下了数万兵马驻守,以右武卫的战斗力,若是这个时候猛攻金林府,必然会使得蜀军首尾不能相顾,陷入战略劣势。
可惜啊,在这等局势下,右武卫依旧按兵不动,显然是没有想要趁机进攻的意思,意思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了,就是想要坐山观虎斗,让两方拼个你死我活。
右武卫的动作,让叶白心中涌起了一股怒气,将之前周亚夫、秦琼两人歼灭将近2万蜀军偏师所获得的士兵卡,全部都用到了左武卫的身上。
之前的时候,对于左武卫的掌控,叶白并没有太过细致,除了贺应、庞万春、孙立等几名主将之外,更多的是控制他们下属的军官,利用军官间接掌控更多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