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和荷兰人的谈判怎么样?”
刘一鸣疲惫的看着汤潇逸。
为了战争,他熬夜赶了两天财政计划,结果突然有钱了。
“不怎么样,荷兰人的反应很奇怪。”
汤潇逸回想起和德克的谈判,感觉怪怪的,
“德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授权,谈判的时候总是谈到关键点就谈不下去了。”
“他们愿意在婆罗洲问题上让步,但对兰芳的国土范围做出了很大修改,完全无视了巴达维亚。”
“我一提出巴达维亚,他就说不下去了。”
“这不像是谈判的,谈都谈不全,能谈出什么结果?”
汤潇逸怀疑荷兰人有阴谋,但暂时想不通阴谋在哪里。
毕竟,这太不专业了。
这相当于仅仅是一个意向,这种意向应该由第三国的两国大使们私下交流。
都不会直接捅到外交部,更别提直接求见汤潇逸了。
汤潇逸同意接见德克,也是因为当时以为荷兰人认怂了,抱着见好就收的想法。
毕竟不能为了这一场战争打乱发展的步伐。
后面还有更多战争等着他呢。
“这……会不会是谈给谁看的?”
刘一鸣总觉得这种操作有点熟悉,
“臣当初刚当翻译的时候,就常有西方人这样讲价。”
“先找臣,再找其他人,然后让我们竞价。”
“我们往往不知道洋人给对面开价是多少,为了能够糊口,长期压低价格。”
“荷兰人会不会……也不对呀,荷兰人能让咱们和谁竞价?”
“他们是挨打那个,我们是揍他们那个,只有咱们双方。”
“总不能是英吉利吧?”
汤潇逸眼前一亮:
“有可能,完全有可能。”
说完拿起电话,
“让各情报部门收集一下英吉利在东南亚的兵力调动情况。”
“另外,近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英吉利战舰,也注意一下。”
“还有,对窦纳乐进行持续监视,尝试破译英吉利的外交密码。”
…………
“参谋长,陛下的电报。”
“战争烈度升级,不再局限战争范围,可自由选择作战方向。”
通讯处长脸上有些忧虑。
战争烈度升级,是不是国内发生了什么变化?影响大不大?
李和将通讯处长的脸色变化尽收眼底,但未动声色。
“回电收到,并询问详细情况,并汇报战果,把晋升和嘉奖名单汇报上去。”
“另外,发电询问一下,陆军的运输船到哪儿了,他们不来接手,我们走不开。”
李和只能通过其他手段来消弭未知带来的影响,提升军队士气。
比如,汇报战果。
“参谋长,战果该如何汇报?控制了巴达维亚三分之二的城区?”
通讯处长拿出记录本询问道。
其实绝大部分荷兰守军都已经投降了,负隅顽抗的白人终究是少数。
但,华夏并没能完全控制巴达维亚,原因很简单——缺人。
几百号人就想控制一个大城市,哪怕这个城市只有几十万人口,那都是不可能的。
好在荷兰人很听话,愿意在华夏人的监督下维持基本秩序,加上部分华人的加入,勉强控制了大半个城区。
但也只是勉强。
有一部分可不愿意接受荷兰的失败、华夏的成功。
一群由少数土人、大多数白人混血、少数汉奸组成的抵抗势力控制了贫民区。
因为人手不够,李和便没有进攻贫民区,只是让人封锁主要道路。
“我们已经彻底控制了巴达维亚,并且正在向附近侦查。”
李和看向贫民区的方向,
“通知贫民区的土人们,交出抵抗者,如果不交出抵抗者,就离开城区。”
“24小时后,见不到抵抗者,我将对贫民区发起无差别炮击。”
“把荷兰人的大炮都拉出来,对准贫民区,一切后果由我负责。”
李和其实也对未知充满恐惧。
这是人的本能。
不过他的脑回路是战争胜利=国内出事=他得解决。
解决方式是取得胜利,决定性的胜利。
巴达维亚是荷属东印度的统治核心,就像匈奴王庭一般。
杀戮过多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消息,特别是当前并非巍巍中华,泱泱华夏的时候。
外面的声音不小,甚至更大。
不过,这反而让他更激动了。
殉道者,一直是华夏文化中非常高的一个评价和自我评价。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判……”
李和看着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喃喃自语。
…………
英吉利,伦敦。
荷兰大使坐上马车从唐宁街离开,约瑟夫·张伯伦的马车刚好抵达。
“荷兰人,这么快就来了,华夏的攻势这么猛烈吗?”
约瑟夫有些忧愁。
他怕华夏抽调了太多力量在南方,给沙俄帝国可乘之机。
不过他显然是多虑了,目前沙俄帝国在远东只有几万军队,并没有进攻计划。
反而他们比英吉利更慌,华夏在草原开始了动作,他们不仅无法反制,甚至无力防御。
沙俄帝国紧急将远东军队调到新西伯利亚,做好了放弃远东,在新西伯利亚建立防线的最坏打算。
毕竟上万公里的陆上补给线,补给成本和难度是海上的无数倍,而补给能力却更低的多。
“约瑟夫,你来了。”
索尔兹伯里让秘书去倒了两杯雪利酒,一人一杯。
“谢谢,首相,我刚看到了荷兰大使的马车,荷兰人妥协了?”
约瑟夫抿了一口后问道。
首相摇了摇头:
“他是来示威的,说他们愿意让英吉利商人在苏门答腊北部沿海获得和荷兰人同样的地位。”
“但一个小时前,外交部才刚刚收到来自华夏的消息,荷兰大使去皇宫呆了两个小时。”
实际上这两个小时中,德克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或者拖延。
谈判只谈了十几分钟,汤潇逸就决定谈判暂停。
德克离开后,在皇宫走的磨磨蹭蹭的。
“这么快他就来了,明显是一种示威,威胁我们,如果不同意,他们就和华夏人妥协。”
索尔兹伯里看的很明白,毕竟他就是外交出身。
干了一辈子外交,这种事还是很明白的。
“他们不会的,对吧?”
约瑟夫笑着。
索尔兹伯里摇了摇头:
“不,如果形势严峻的话,他们会的。”
“特别是我拒绝了他,只要华夏见好就收,他们会妥协的,至少能保住苏门答腊。”
“除非我们愿意出兵驱逐华夏人。”
约瑟夫的笑容消失了:
“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精力跨越那么远去和一个不可能被征服的国家战斗。”
索尔兹伯里欣慰的点点头:
“是的,这没有任何好处,我们只需要让他们和阿美利卡敌对就能控制太平洋。”
“没必要惹麻烦,还帮了阿美利卡。”
“但我们也不能让荷兰人这么轻松解决这件事,这是一个好机会。”
“虽然英吉利不在乎一个苏门答腊,但海峡殖民地已经存在了,多加一个苏门答腊也挺好,控制整个马六甲。”
“而且,这对我们即将完成的2c计划也有好处,布尔人是荷兰裔。”
约瑟夫恍然大悟,他没找到还有这一茬:
“所以,我们现在要支持华夏人了?”
索尔兹伯里摇摇头:
“不,我们不能让荷兰人知道或者以为我们支持华夏人。”
约瑟夫明白了,怪不得叫自己来:
“我明白了首相,非洲殖民地发生叛乱,我们需要平叛,没精力管远东的事情?”
索尔兹伯里笑的像一只老狐狸:
“真是头疼,非洲人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听话呢?我们带去了文明,他们却想返回蛮荒。”
“首相阁下,我觉得我们可以训练黑猩猩,二者没什么不同,但至少经过训练的黑猩猩能听懂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