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顾南行把消息说给众人之后,所有人都面露凝重之色。
毕竟,如果孙曹两家,加上袁谭手下精锐一齐进攻刘备,确实是让人压力颇大。
而且,这样的战斗还迫在眉睫。只能说,虽然刘备军这一年里兢兢业业毫不懈怠,别人也丝毫没有闲着的意思。
而顾南行所设计的促使刘备军不断强大起来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反而在收服那些墙头草军阀的过程中,变成了阻力。
不过,面对顾南行所说自身问题,刘备那是哈哈大笑道:“不降正好,正好以行仁义之人代之。让天下一洗桓灵二帝之时的糜烂之风。”
看到刘备对自己支持的状态,顾南行突然觉得对方颇有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势。
如此一来,顾南行又怎么能不支持他的兄弟呢?
于是,顾南行这一次也就没有犹豫,直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主公,此次曹操纠结孙坚和袁谭,试图全面进攻我军,以势压人。我看其钱粮兵马走势,其总数难料,但是必定是至少四路,甚至五路出击,从并州到徐州皆会有所动作。”
“想要提前预防敌军必然是困难重重,所以我以为我军核心还是在前线进行防御,而在敌人行动之后,以精锐部队,发动迅雷不及掩耳的反击,这也符合我军骑兵为主的状态。”
之后,顾南行就拿出了自己的计划,那是一套应对曹操和孙坚同时进攻的方法。
在根据曹操和孙坚的情报里预测,曹操军会在兖州和河内同时发动进攻,而孙坚军则是会以彭城为中心,对小沛、兖州和徐州发起行动。而已经前往长安的袁谭,则是可能会对并州发动攻击。
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刘备军应当准备三个机动兵团,一个作为预备队,同时准备执行法正和庞统所说的反击计划。一个在邺城,随时支援冀州和兖州各地的战事,用来抵御曹军的进击。一个在小沛,正面迎击孙坚军可能的进攻和袭击。
如此一来,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刘备军都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并且有效击败强大的对手。要知道,一旦能够在这一战里击垮敌人,给对手足够大的压力。
那么后续作战必然会轻松很多,可以让刘备军产生滚雪球一样的优势,逐步压垮敌人,并进一步获得夺取天下的优势。
这个计划攻守兼备,除了消减了部分为进攻准备的资源,也没有放弃进攻计划,无论怎么看都颇为合理。
毕竟,刘备军终究要面对两个强大的对手,哪怕他们并不会真的同时对刘备军全力出手,也绝不是可以轻易对付的。
就像曹操试图夺回河内,稳固对并州的控制就是毫无疑问的。而孙坚军的孙策执着于夺取小沛,改善徐州的防御状况也是毫无疑问的。
因此,对于这样的安排,众人自然也是通过了。
只不过,各军分别包含多少人马,由谁率领就变成了下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既然诸位都同意四弟的规划,那我们且不论如何对付匈奴与并州。只要我们对付了这次敌人进攻之后,再根据战果决定是单独讨伐匈奴,或者对匈奴诸部和袁谭一起讨伐。”刘备为之前的讨论下了一个结论。表示进攻计划还在,只不过,顾南行所说的敌人进攻之事显然更为急迫。
某种意义上说,谋士之间信息差不该出现。可是,如今他们身处草原,这书信往来终究是慢半拍。所以,顾南行这样的身份拿到情报更快更早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也正因此,刘备接着问:“诸位既然知晓曹贼等人之毒计,不知各路大军当如何配置兵马将领?”
面对这个问题,沉默许久的贾诩却提了一个问题:“主公,此战您可否打算亲征?”
这毫无疑问对于排兵布阵极有影响,可是以刘备的身份,是否御驾亲征也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
只是刘备的回答很干脆:“想必曹操也要亲来,我岂能避而不战?”
“既然如此,那我有安排了。主公请看。”说着,贾诩摊开地图展示起了他的安排。
在地图上,刘备军被分成了七个驻扎在不同区域的兵团,分别列上了兵力和对应的指挥官。
第一位的当然是刘备所率领的机动兵团,虽然说是屯住邺城附近,但是实际上是一支刘备军的真正精锐,包括五个营的血衣骑和十个营的黑衣骑,以及十个营的的精锐禁军步兵,堪称是刘备军全军的精华所在。
第二位的就是控制邺城周边关隘和城池,在刘备的机动兵团离开的时候,可以作为后援为刘备的大军提供强大的兵力支持,保证刘备军可以获得足够的南冀州兵团。
在贾诩的计划里,这个兵团将会由顾南行率领,包括十五营步兵、五营弓兵,五营水军和五营草原骑兵。足以应对各种情况的同时,通过临时动员预备役替代正规军的防守任务的方式,为其他各路兵团提供强大的支持。
第三位的就是作为总预备队的骑兵团,由张飞挂帅,掌握着十五营草原骑兵作为核心,要在冀州北部与草原各部骑兵磨合训练。他们作为刘备军的总预备队,既可以在北方发动进攻,也可以向南迅速提供支援。
第四位的就是屯驻濮阳等地的兖州军团,他们一如既往的由关羽统辖。这支部队实际上是刘备军整个南线作战的支柱,包括三十营步兵、五营弓兵以及五营骑兵,镇守着与整条南方前线。
第五位就是豫州军团,由黄忠统领,负责在小沛与孙策和周瑜对峙。手下十五营步兵,十营弓兵,以及五营骑兵。算是很特别的一个明明处于守势,但是却以进攻方式配置的军团。
之所以如此配置,当然是和贾诩安排的刘备军的第六位的军团有关。
因为这第六位的军团,就是独特的水军军团,由徐晃和甘宁二人共同指挥。包含十营步军和十营水军,长期屯住在青徐地区。但是,由于包含水军,借助水路,他们既可以迅速支援兖州,也可以支援徐州和豫州,算得上是南线的主要机动兵团。
至于这第七位就更特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