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科举形式多变也都万变不离其宗。从成为秀才开始取得参加科举资格,到乡试、会试再到最后的殿试,只有一句话能够形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本次会试,虽然依旧是礼部主办但以往不同的是,本次的会试以及后面的殿试都会由东宫太子殿下代天主持。
也就说,所有事项都是东宫说了算。
原本无论是会试还是殿试,按照惯例进行就是,但由于天子突然让东宫负责此事,便有了变故。
礼部大堂,掌国子监事礼部右侍郎林瀚很难得出现在这里,虽然他也挂着礼部的名头,但是一个月他也来不了几次礼部衙门。
这次来,是因为东宫刚刚发了命令给他,让他马上组织一次国子监范围内的大考,大考合格者留下不合格者全部贬出国子监。
并且,东宫还明说了,要是考试不合格的人太多,要问责他这个掌国子监事礼部右侍郎的责任。
听到这个命令林瀚急的是团团转,完全不明白这节骨眼上,东宫这到底是玩的哪一出。
林瀚是位老学究,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就没有见过像太子这么直白的,所以他来礼部问问情况。
可他刚到,就看见了礼部三位堂官儿都在大堂,个个满脸愁容。
一问,才知道原来东宫也给他们下了命令。两点,第一将三场会试考题准备三份或者多份,考试当天由专人从东宫护送至考场。你礼部要是不出题目,我东宫詹事府就直接代劳了。
第二,会试最后一场增加一道选答题,答了不加分,不答不减分。
礼部左侍郎张昇与刚刚从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位置上调任礼部右侍郎的焦芳,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
尤其是张昇成化五年的状元,从斗刘吉开始那是几上几下,做官也是从北到南、由南到北啥场面没见识过,此刻他也是一脸懵。
这也没听说过会试考试有选答题这一项啊,脑海中几乎把看过的典籍都过了一遍也没有关于“选答题”的出处。
越想想不通的老大人,有些急了。拿起笔就准备写奏疏了,并且老大人几乎下定论一般认为詹事府里有小人,蛊惑东宫!这不是小事,一定要出重拳!
笔还未落下,尚书徐琼就拦住了他,一旁的焦芳也飞快将张侍郎手中笔给拿下来。
“启昭(张昇的字),无凭无据你怎敢断言?且静下来,仔细看过殿下旨意也不迟。”要说徐琼这老先生吧,是个当官的人儿,在礼部任上也没啥错误,就是之前纳的那个老张家的小妾坏了事,再是早些年先帝司礼监太监黄赐死了,人家廷臣去吊唁,他任职在翰林竟然也向周围人提议前去吊唁。
由此,这个成为他一生抹不掉的黑点,即便是身为六部尚书之尊依旧如此。
“是啊,启昭,你怎如此莽撞!”焦芳本想过来劝劝张昇,但是张昇根本就不搭理他反而一脸的不耐烦,径直走到另一边坐下。
尴尬的焦芳面上挂着笑,在心里却是将张昇骂了个狗血淋头。在他心里比自己小八岁的张昇除了家世比自己,哪一点都比不上自己。即便是他那顶状元的帽子,恐怕也是因为运气加上去的。
从成化末年被贬出京,焦芳用了十一年又走了回来,每一天每一年都是无比的艰辛。
所以,他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往上爬的机会。在地方上是,在京城中枢也是一样,所以这次他是支持东宫想法的。
“东宫提议没有什么不好,无非就是东宫谨小慎微之举罢了,我们把题目写好了送去也是一样。左右都还是我们出了题目嘛,选哪个任由东宫选择就是了。”
“难道一定要礼部指定题目才是会试嘛?会试为国家抡才,谁为国谁为家?天子为国,太子为家。张侍郎,还需慎言啊!”
焦芳是什么样大家都不清楚,但是所有人都见识过他的“个性”,喜怒无常,毫无底线,粗鄙阴狠。这不是是历史给他的评价,而是当时人就给予他的评价。
当初,徐琼一直认为将这样的人放在礼部,是太子对自己的有意挖苦,但是现在他也是了然了。
这焦芳是来礼部做东宫的眼睛的。
“哼!”张昇一声冷哼“我是粗鄙之人,可没有焦侍郎这么高雅深沉!”
“你……”焦芳将手中茶碗重重放在桌子上,一脸怒意的看向张昇。他心中知道这个张昇一直对于任职礼部有莫大的成见,对于张昇位居自己之上焦芳更是妒忌不已。
才来礼部不久,他和傅瀚的矛盾就是发展到明面上了。尤其是这次会试,焦芳为了争取会试主持事一天不知道跑了几次东宫,真真是殷勤无比。
而在会试之中加上一个选答题,便是焦芳向朱厚照提议的。可是现在他却是一点不提这个事情,只是一味说自己支持东宫,说东宫的想法好。
当林瀚来了,刚好凑齐了人,原本还可以商量着,但因为张昇和焦芳两个人的不愉快,也让几人在礼部大堂来来回回说了不短的时间,却啥都没有商量出来。
“东宫所说的国子监春试,我还是回去准备吧,几位大人想来也没有时间来管国子监的事了。”撂下一句,林瀚便是离开了,他知道以后礼部恐怕不会在太平了。就焦芳那个性格,哪里都不安生。
他心中不清楚,为什么这样的人会被天子甚至太子关注到。
朱厚照却不是这么想的,在朱厚照看来朝廷上还真就需要一个焦芳这样的人,这弘治朝真的就君子满堂的话才是最可怕的。君子嘛,就处在虚伪与不虚伪之间。老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一朝廷的君子,大明必亡!
焦芳来东宫毛遂自荐,朱厚照本想想拒绝,但是他没有想到焦芳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人。朱厚照仅仅是说一下对于会试试题的问题,他就是能够想到朱厚照希望更改一下考题的想法,并且相当精准的悟到了朱厚照想要在科举考试之中夹带私货的想法。
最重要的是,人家很快的就是给出了答案。
面对这样嗯有经验,有能力却不死板,没有啥底线,没有啥朋友的臣子,简直就是为君者之膀臂!
难怪,弘治皇帝都对他青睐有加!
朱厚照一点拨,选答题便是出现了。也不说改也不说变,就只是考试的卷末附上一道选答题,你时间够、能力够并且愿意答,你就答一下。你不答,也没啥!
这就是和学校里自愿购买一样的阳谋,你不答人家答了被录取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