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的副将不解的问道,“将军,倭寇这么做是想做什么啊?”
吴起很有耐心地讲解道,“看到敌军的这几次进攻没?都是敢打雷不下雨,说白了就是佯攻。敌军想凭借兵力的优势来和我军进行意志力和精神上的消耗比拼。”
“理论上来说,敌军兵力更多,这种消耗是有优势的。但是敌军忘记了一点,那就是他们的手没有我军 手长。”
“如果此时将敌我双方的位置互换过来的话,我军进行这种骚扰则是可以凭借射程的优势来让敌军疲于奔命。而敌军那边没有可以有效威胁我军的手段,所以这种佯攻战术对我军基本没作用。”
“既然敌军愿意玩精神战和消耗战,那我们就和对方耗下去。反正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敌军粮草消耗速度远比我军要大得多。”
“而且我军还有相对完善的防御体系,敌军想通过这种战术来消耗我军的士气,这纯粹是做梦。传令下去,让大家轮班值守,分成三班倒的模式!”
“是!”
吴起讲的很清楚明了, 同样都是佯攻战术,这也是分水平的。
如果换成吴起指挥汉军玩这种战术的话,他绝对可以在佯攻和真实进攻之间完美切换,因为对于汉军来说是真的可以趁着对手出问题的时候给对手造成致命打击。
而目前这些倭寇除了人多外,很难对汉军造成实质性的威胁的。
汉军可以耗得起,但是倭寇那边可消耗不起,时间在汉军这一边。
就这样,倭寇发动了2天的佯攻和骚扰,发现汉军根本不受影响。
此时长川都有些急了,因为他发现汉军根本不中计。
上山信田开口了,“各位,如今时间可是站在汉军那一边的,如果战事在这么拖下去的话,对我军可是越来越不利了。”
“大家可别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汉军会不会从国内继续往这边运兵增援过来啊?所以我军必须应该在汉军援兵到达之前击败眼前的这一支敌军。”
熊本一郎一拍桌子,“上山君所言极是,我们不能被汉军牵着鼻子走,现在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第一就是我们要做好付出巨大牺牲的准备。
第二个就是长期战的准备,一旦汉军援军到达,我军还没有攻克汉军这里,我军该怎么办?”
“我提议从今天晚上开始,我们要昼夜不停地发动进攻,消耗牵扯汉军的精力!”
“好,就这么办吧,反正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还不如孤注一掷!”
..........
倭寇的疯狂很快就开始了,倭寇的大军开始成群结队的对着汉军的防御阵地发起了进攻。
倭寇此时还是有着兵力优势的,不断地对汉军阵地发起进攻。
基本上是这一轮进攻,士兵败退之后,很快新的一轮进攻就再次展开,而且还是四面攻城一起上。
但是在汉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下,倭寇的每一次进攻都是失败告终。
但是倭寇的战术并非一点作用都没有,那就是在城外防御阵地上的汉军的正常作息也收到了倭寇的影响。
因为倭寇的这几次进攻给汉军制造的压力也不小,导致那些火枪步兵晚上也不敢睡觉。
尤其是夜间的进攻,一片漆黑,很难看得清究竟有多少倭寇发动进攻。
虽然有燃烧弹,但是这东西又不是无限消耗的。
所以倭寇的战术开始逐渐起了作用,城外防御阵地上的汉军步兵步兵精神状态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吴起当机立断,“将步兵往回收缩,撤到城墙下方,以城外防御设施作为迟滞消耗敌军的工具。”
随着他的命令,老近卫军的火枪步兵开始收缩防线,将铁丝网后面的那一道道壕沟阵地开始让出来,缩到大炮和城墙的下面,准备以火炮作为主要的防御设施。
而倭寇那边虽然战术很有效,但是消耗也是巨大的。
短短三天的时间内,就损失了差不多30万的兵力,虽然很成功的将老近卫军赶到城墙下方,但是这个代价可不低的。
其实按照吴起的估算,汉军这三天的作战目的还是达到预期目的了,那就是成功的大量消耗了倭寇的兵力。
整整30多万的兵力呢,此时倭寇那边还剩下的兵力也就75万人左右,凭借75万人就想攻破汉军的城池?
两军在大班城已经打了差不多12天了,在第12天的夜里,倭寇大队兵马开始出动,他们很快就摸到了铁丝网这边,随后就开始有人用木板压在铁丝网上面,接着倭寇就踏着这些木板发动了进攻。
有一些倭寇不小心掉进了老近卫军之前挖的战壕里,踩响了埋在里面的地雷。
在剧烈的爆炸声之后,负责值守的汉军听到了动静, 直接开枪射击。
枪响和地雷的爆炸声响起,在宁静的黑夜里显得很突兀。
汉军被惊醒,随后就有各种燃烧弹被丢了出去,在火光之中大家看到了倭寇密密麻麻的正在他通过铁丝网开始发动进攻。
“开炮!”
炮兵军官马上当机立断,在大炮的怒吼声之中,由霰弹组成的弹雨铺天盖地地飞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