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李青山又匆匆而来,对着王行之与江秀行礼。
“参见陛下,皇后。”
“免礼吧!”
王行之挥挥手说道,“说吧,又抓到了什么人?”
“回陛下,这次抓住的是华清殿侍女小锦。”李青山拱手行礼。
“去立政殿将柔妃请来,柔妃侍女带去刑房,单独关押。”王行之没什么意外,继续让李青山请人。
“是,陛下。”李青山拱手行礼后,离开两仪殿。
江秀虽然迷惑,但也没有多问,静静的陪在王行之身边。
临近天明,此时两仪殿中已经来了不少人,王行之的八位妃嫔现在只剩下赵静怡没到,其他七人全部到了两仪殿。
“陛下,怡妃到了。”
然而没过多久,李青山带着赵静怡进入两仪殿。
“臣妾拜见陛下。”赵静怡面色平静,恭敬行礼。
两仪殿中,除了王行之依旧面无表情之外,其他人个个面露惊讶,显得有些错愕。
因为,在这之前,她们都以为,赵静怡是幕后之人。
却不曾想,赵静怡也被带到了两仪殿。
“免礼吧!”王行之淡淡的看了眼赵静怡,经过一夜的调查,除了甘露殿之外,其他各殿都有人被抓。
因此,王行之已经确定,赵静怡肯定掺和其中。
不过,王行之之所以没直接处置赵静怡,恰恰也是因为甘露殿无一人被抓。
很显然,赵静怡要么是主动暴露,保全其他人,要么是弃子,被人故意算计。
至于是赵静怡一人所为,这完全不可能。
赵静怡毕竟出生大宋皇室,又饱读诗书,才学不低,这等人怎么可能犯下如此简单的错误。
所以,王行之很肯定,这件事,不是赵静怡一人所为。
不过,他现在没有确实的证据,也不确定是谁,所以在李福未回来之前,他不忙着处理。
而且,这些人都与他同床共枕过,他也想给这些妃嫔一个机会。
于是,王行之对李青山说道,
“青山,你去承天门外传朕旨意,告诉百官今日休沐,所有官员全部待在家中,不得外出。”
“传令四门守将,关闭城门,封锁长安,朕未下达命令之前,长安城许进不许出。”
“传令禁军,封锁宫城。”
“传令鸠摩智,坐镇皇城。”
“另外,你带着明卫,配合鸠摩智,有敢于在此刻生乱者,杀无赦。”
“臣遵旨。”李青山面色一正,恭敬行礼后,快速退出两仪殿。
江秀八人的脸色也迅速变得紧张,纷纷皱起了眉头。
“怡妃,朕待你如何?”李青山走后,王行之起身,走到赵静怡面前,沉声质问。
“极好。”
赵静怡面色平静淡淡开口,“只是臣妾本就是大宋皇室,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也是陛下不与我同房的理由。”
赵静怡这话,虽然平静,但却带着淡淡的怨气。
王行之没去解释什么,只是平静的问道,“说说吧!被抓的两人是谁,同谋者有谁?”
“说出来,朕不会为难你。”
赵静怡沉默不语,一言不发。
王行之没有逼问,而是看向其他人,继续问道,“你们呢!有没有人要和朕说说?”
众女沉默,齐齐不语。
哎——
王行之轻轻的叹了口气,脸上露出自嘲的笑容,他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每一次背叛几乎都与女人有关。
他本以为建立秦国之后,不会再有。
没曾想,居然又来一次。
其中赵静怡不算他的女人,但剩下的七人,都与他有过夫妻之实,不论是谁背叛,都让他感到愤怒和难受。
“陛下,李总管求见。”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道明亮的声音。
王行之没立刻宣传,而是看向八位妃嫔,沉声说道,“朕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现在说还来得及,若是李福进来,你等还不言语,那就别怪朕不讲情面了。”
“陛下,臣妾行得正坐得端,没什么好说的。”江秀闻言,第一个跪下。
“臣妾亦是如此。”
紧随着,李清照、蔡玉、秦柔以及秦雪相继跪下。
“臣妾虽念及辽国,但未曾做过背叛之事,所以臣妾也问心无愧。”秦心也没什么犹豫,直接跪下,表明清白。
“陛下既然知晓是何人,臣妾又何必多言。”周清瑶见状,知道瞒不下去,紧绷的身子突然松弛下来,跪在地上,面色平静的开口。
“为何叛朕?”王行之早有怀疑,因此见周清瑶承认,并未过多惊讶,只是不解的看着周清瑶。
周清瑶的品阶不高,但王行之的妃嫔不多,因此他对八人都是一视同仁,甚至于因为周清瑶同床共枕,并为他生下一个儿子的原因,王行之对待她比赵静怡还要好些。
并且,前来秦国的周氏族人,王行之还特意赐予了一处宅子安置,有真才实学之人,在官职上并未苛待。
他实在是搞不懂,周清瑶为何要背叛他。
“陛下,臣妾乃是周家嫡女,周家乃是士族。”周清瑶眼底闪过一抹悲哀,虽未明说,但这简单的一句话,已经说明了一切。
“还真是千年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啊。”闻言,王行之也明白过来,秦国百花齐放,不再是儒家一家独大,更不能圈禁土地。
所以,秦国若是得了天下,士族传承将会断绝,即使再古老的士族,也会成为历史。
而王行之扫荡覆辽逐金,更是成了压死天下士族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才会有所行动。
而周清瑶则是成了周家利益的牺牲品。
不过,让王行之没搞懂的是,大宋同样在做着他做的事,为什么周清瑶会与赵静怡搅和在一起。
想到这里,他疑惑的问道,
“那你为何会与怡妃搅和在一起,据朕所知,赵煦对士族同样看不上眼,朕与赵煦,不论是谁一统天下,都不会让士族再次复苏。”
“陛下,臣妾并不是与大宋合作,只是与怡妃合作而已。”
周清瑶摇摇头,随后解释道,
“并且,这天下,士族并不是毫无选择,大宋南方的吴王慕容复,根基薄弱,又被大宋打压,几近到了绝路。”
“所以,只要天下士族入吴,慕容复肯定不会拒绝。”
说到这里,周清瑶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继续说道,
“臣妾这里还有一个消息可以告知陛下,现在天下残留的士族都已经全部投靠了慕容复。”
“慕容复手下人才济济,一个月前,在士族的帮助下,大宋南方的土地,已经全部收入囊中,现在与大宋不过是隔江而治。”
“所以,大宋并不是士族的选择。”
“慕容复的吴国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