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自己手中那繁重的政务逐一地、详细地交接给了弘昶。他深知这一决策对于国家和朝廷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不敢有丝毫马虎。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皇上耐心地向弘昶讲解每一项政务的来龙去脉、处理方法以及其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关系和利益纠葛。弘昶则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皇上的教诲,不时提出一些疑问和见解,展现出了极高的悟性和学习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弘昶对政务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处理起来也越发得心应手。而皇上看到弘昶如此出色的表现,心中感到十分欣慰和满意。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皇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传位仪式。在满朝文武百官的见证下,皇上正式将皇位传给了弘昶,并亲手为他戴上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皇冠。那一刻,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中,众人纷纷跪地高呼万岁,庆祝新皇登基。
弘昶身着华丽庄重的龙袍,缓缓走上高台。台下众臣皆跪地高呼万岁,声音响彻整个宫殿。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在他身上,仿佛给他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
然而,就在这肃穆的时刻,角落里一个小宫女不小心打翻了手中的托盘,发出清脆的响声。所有人的目光瞬间投向她,小宫女吓得瑟瑟发抖,伏地求饶。弘昶微微皱眉,但看到小宫女惊恐的模样,心中泛起一丝不忍。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说道:“今日朕大喜之日,不予追究,莫要扰了这吉庆氛围。”
随后,祭天仪式正式开始。弘昶按照祖制,焚香祷告,祈求上天庇佑王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最后一道程序完成,天空突然出现祥瑞之光,七彩云霞映照在宫殿之上。众臣见状,再次高呼陛下圣明,弘昶的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深知自己肩负起了整个王朝的未来。
弘昶登基后,册封先帝为太上皇,其生母沈眉庄为圣母皇太后,先帝妃嫔敬贵妃为敬贵太妃,齐妃为齐贵太妃,和妃为和贵太妃,欣妃为欣贵太妃,淳嫔为淳太嫔,华嫔为华太嫔……。
育有皇子的太妃可与出宫开府的王爷贝勒一同居住,齐贵太妃与平郡王欣喜异常,马上便商量起来出宫的事宜。
在皇后的建议下,弘昶册封赫舍里氏为淑妃,高氏为高妃。
皇上登基后虽心怀壮志但也深知责任重大。而太上皇退位后却并未完全闲下来,时常在御花园中指点弘昶治国理政之道。
一日,弘昶前来拜见太上皇。太上皇看着如今已颇具帝王风范的弘昶,欣慰地点点头。弘昶说:“皇阿玛,儿臣近日欲推行新政,鼓励商贾发展,然朝中大臣多有反对。”
太上皇微微一笑,说道:“昶儿,变革之路必然艰难,你需平衡各方势力,恩威并施。”弘昶受教。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皇后也积极协助弘昶稳定后方。她举办宫宴,邀请各位官员家眷入宫,以女性特有的柔和手段拉拢人心。弘昶在前方大刀阔斧改革,皇后于后宫巧妙周旋,渐渐地,朝堂上下对新政的反对声逐渐减少。随着新政的推行,国家日益繁荣昌盛起来,百姓安居乐业,弘昶的统治越发稳固,而太上皇看到这一切,彻底放下心来。
然而,尽管心中宽慰,但太上皇自己的身体却早已如同风中残烛一般,油尽灯枯。每一次呼吸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种艰难的挣扎,生命的力量正从他那衰老的躯体中一点点流逝。
就在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紧接着,皇上一脸焦急地冲进了太上皇的寝殿。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太上皇跟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眼中满是关切和忧虑之色。
只见太上皇躺在床榻上,面容憔悴,沈眉庄与众太妃们早已守在太上皇的面前,皇上快步走到床边,握住太上皇的手,眼中含泪,“皇阿玛,儿子来看您了。”
太上皇躺在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他那原本紧闭着的双眼此刻微微颤动着,仿佛用尽了全身最后一丝力气才缓缓地睁开。他的眼神有些迷离,但当目光落在眼前的皇上身上时,还是努力地挤出了一丝微笑,那笑容虽然虚弱却饱含着欣慰和满足。
“朕看到你如今能将这天下治理得如此之好,心中甚是宽慰啊……”太上皇的声音低若蚊蝇,气若游丝,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一般艰难。
皇上闻言,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他强忍着悲痛,哽咽着说道:“儿臣所取得的这些成就,皆是仰仗皇阿玛您当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啊!若无您昔日的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又何来今日的太平盛世?”
太上皇微微颔首,目光再次移到皇上身上,满含慈爱与期许地叮嘱道:“昶儿啊,身为一国之君,你定要时刻心系百姓疾苦,切不可有丝毫懈怠之心。唯有以民为本,方能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江山呐……”说罢,太上皇似乎耗尽了所有精力,缓缓闭上了眼睛,那只伸出被子外想要握住皇上手的手臂也无力地垂落下来。
皇上重重地点头,守灵期间,整个宫廷笼罩在哀伤之中。后宫中的妃嫔们也都暗自垂泪,缅怀这位曾经的君主。百姓得知太上皇驾崩,也自发地为他祈福悼念,毕竟在他在位期间也曾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