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茫的中原大地上,两大世家——明家与诸葛家的战争,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这一日,明家的营地内,气氛紧张而又凝重,探子的急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
“报——!”一名探子风尘仆仆地冲进主营,跪倒在明武面前,喘息未定,便急切地开口,“大将军,正如您所料,大汉朝廷确实在背后暗中支持诸葛家,粮草、兵器等物资源源不断。”
明武闻言,眉头微皱,但眼神中并无太多意外之色,只是轻轻挥了挥手,示意探子退下。待探子身影消失于帐外,他转过身,看向坐在一侧的明辉,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如何,兄长,我之前的猜测没错吧?”
明辉面容沉稳,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缓缓点头:“大汉此举,意在让我们两家相互消耗,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不过,这也正合我们之意。”
明武轻叹一声,走到营帐中央的地图旁,手指轻轻划过阳城的位置:“是啊,大汉的算盘打得精,但我们明家岂是任人摆布的棋子?削弱诸葛家,已是既定目标,如今目的已达,再继续纠缠,只怕会引火烧身。”
“尤其是,”明辉补充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大汉帝国一直虎视眈眈,若我们两家损耗过大,他们定会趁机介入,到那时,明家多年来的布局,尤其是前往东瀛岛的计划,恐将化为泡影。”
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心中已有定论。于是,一场紧急会议迅速召开,明家的核心将领们齐聚一堂,营帐内灯火通明,气氛热烈而紧张。
“诸位,”明武站起身,环视四周,“今日召集大家,是有要事相商。探子回报,大汉在背后支援诸葛家,意图明显,欲使我两家自相残杀,相互消耗兵力。我意已决,上报家族,请求退兵。”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一片哗然,有将领不解,有将领担忧,但更多的是沉默与思考。明辉见状,轻轻咳嗽一声,示意众人安静:“诸位,我明白你们的顾虑,但请听我一言。此次战役,我们虽未完全取胜,但诸葛家的实力已被大大削弱,我们的目标已经达成。继续战斗,只会让大汉有机可乘,对我明家不利。”
一位年长的将领站起身,面带犹豫:“可是,大将军,若此刻退兵,岂不是让诸葛家喘息之机?万一他们日后卷土重来……”
明武微微一笑,打断了他的话:“你多虑了。诸葛家虽强,但主脉已经离开了中原,而且经此一战,留下来的旁系子弟也是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而我们明家,则需保存实力,为将来的大计做准备。至于大汉,只要我们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也不敢轻易动手。”说到这里,他停顿了片刻,看到众将脸上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后,他这才继续说道:“反正我们家族已经决定再过不久就离开中原去东瀛岛了,就算大汉帝国想要对我们动手,他们也会考虑值不值得,毕竟我们要是拼命抵抗的话,大汉帝国也会损失很大的,这样一来,最后得到好处的就很有可能是其他势力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明家的将领们达成共识,同意上报家族,请求退兵。明武和明辉相视一笑,心中暗自庆幸,家族的长远规划终于得以顺利实施。
几日之后,家族的家主和族老们的退兵命令如约而至,简短而有力,如同秋日里的一缕微风,吹散了营地的硝烟味。明武和明辉立即行动起来,指挥着大军有条不紊地撤退,整个过程迅速而高效,没有丝毫慌乱。
阳城之内,诸葛家的军队望着明家大军井然有序的撤退,先是惊愕,随即是愤怒与不甘。诸葛洪,诸葛家现在的领军人物之一,站在城墙上,目光如炬,紧盯着远方逐渐消失的明军身影,拳头紧握,指甲几乎嵌入掌心。
“大人,为何不趁机追击?”诸葛言,诸葛家旁系子弟中的佼佼者,站在他身旁,满脸不解。
诸葛洪深吸一口气,眼神复杂:“明家此举,必有深意。我们不可贸然行事,以免中了他们的诡计。再者,大汉朝廷的态度不明,若我们此时出击,万一他们背后捅刀,后果不堪设想。”
诸葛言闻言,虽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诸葛洪的顾虑有理。他望向远方,心中暗自发誓,总有一天,要让明家付出代价。
其他人自然也不会有意见,他们都很赞同诸葛洪的看法。
明家大军撤退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原大地,各大势力纷纷猜测其背后的原因,而大汉朝廷则一边继续往海州派遣官吏,一边往江北州边界增兵,这是因为对于江北州,大汉朝廷也是势在必得的,就等着明家撤离后,大汉军队就可以顺势越过边界,并且占领江北州。
明武与明辉在撤退途中,心中并未有丝毫轻松。他们深知,这次的退兵,只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实力。夜幕降临,两人围坐在篝火旁,低声交谈。
“兄长,你觉得家族去东瀛岛跟明家争夺控制权,真的是好选择吗?”明武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有些飘忽。
明辉沉默片刻,缓缓开口:“其实,最适合家族重新开始的海外之地,不是东瀛岛,只是那个地方不仅离得远,还有不少强大势力,家族要想站稳脚跟的话,需要付出不少代价,更不用说完成控制那个地方了,相对而言,我们可以花费最小的代价控制整个东瀛岛。”
“但愿如此。”明武轻声叹息,“东瀛岛,那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土地,有着无尽的资源和潜力。只要我们能在那里站稳脚跟,明家的未来,将不可限量。”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他们知道,这条路将充满荆棘与挑战,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与此同时,在阳城内,诸葛洪也在召集其他重要旁系子弟,商讨对策。面对明家的突然退兵,诸葛家内部同样出现了分歧。有人主张趁机追击,一举消灭明家军队;有人则主张稳重行事,先恢复家族实力,再图后计。
诸葛洪坐在首位,听着下方的争论,眉头紧锁。他深知,诸葛家因为主脉的离开,现在的实力只剩下不到三成,又经过与明家的连番激战,更是元气大伤。此刻若盲目出击,很可能落入明家的陷阱,或被大汉朝廷趁机消灭,他们虽然已经决定投降大汉帝国了,但是并不希望被对方消灭掉,他们希望可以在保存大部分的实力下加入大汉帝国,这样一来,他们诸葛家还能在大汉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
“诸位,”诸葛洪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明家的退兵,必有蹊跷。我们不可轻举妄动,应先恢复家族实力,再图长远之计。至于投靠大汉之事,我们需要好好谋划一番,最起码要争取到对我们更有利的条件才行。”
此言一出,争论声渐渐平息,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诸葛洪心中暗叹,家族的未来,还需更加谨慎的筹划与布局。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明家大军已安全撤回领地,而诸葛家也在阳城内稳步恢复实力。两大世家的纷争,似乎暂时告一段落,但中原大地的暗流仍在涌动,特别是南楚帝国的佛门快要平息国内纷争了,到时候他们就可以抽出更多的兵力北上,与大汉帝国进行一场争夺天下的大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