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见那些人的车马都停在县衙门口。又见有人三五成群, 老的少的都有。
林二话看了也奇怪,下马拉着几人问他们是哪里的,问了几人又见那些热闹都是乐同县附近乡村的。
二人这才知道,都是附近乡村的的亭长,里长,村长,族长。乐同县~乡~村都只要有人的乡村都到了。
众人站在天井里,都问来此的原因,有人猜是为了税收,有人猜是为了征兵。最后有人道大约是为了马家的事。
众人凑在一处都说,若是为了马家,大家是应该商议出一个计策,马家在乐同县待了那么久,早该想个办法撵走了。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说是。众人正议论,长庆打帘出来,说梁知县有请。
众人鱼贯而入,乡长,族长按着乡村大小依次而坐。
众人坐好,从后堂转出梁山伯和常夫子二人,梁山伯让常夫子坐了左边的上座,自己则坐在右边的席榻上。
下面一众人,先起身向知县行礼,虽都不认识常夫子可见知县大人都敬重,又纷纷向常夫子行了礼后,此纷纷落座。
祝文文见那些来人她都不认识,又不愿凑上前去,便找了最远处的柱子旁坐了。
梁山伯见来下面的人基本上都来齐了,扬先让长庆四人出去关了门。
只听吱呀一声,房门关上。屋内人都嘀咕起来,不知梁知县为何要突然关门,自然生出了些疑惑。
梁山伯不等众人问,便向众人道:“众人一定疑惑为何我关上门。是因为今日本人要说的是大事,外人自不能听。”
又举介绍一旁的常夫子道:“先为各位介绍这位是我的恩师,万松书院的就常夫子,今日也与各位同在此处。”
下面人听上坐的是万松书院的常夫子,都放眼去看,万松书院远近闻名,所坐众人又识字的不多,对满腹经纶的常夫子满心的敬重。
都又起身又向常夫子单独行礼,常夫子神色肃然,坐在位子上昂着头只是略微点头罢了。
等众人复又坐下以后,有一个白家庄的老族长,年纪最大,拱手问梁山伯道:“不知知县大人,今日把我们请来又把常夫子也请来就,究竟是为了什么,知县说了也好让众人知道。”
梁山伯见问,也不兜圈子,直言道:“今日请了众人来,是为了马家屯兵事。各位想乡亲父老请看。”说着从怀里拿出齐太守按官印的文书道:“各位请看,这是齐太守给本官的亲笔文书,上面给有齐太守的官印,各位可以先传阅一下。”
说着让长庆拿在手里让众人去看,这些人有识字的看了点头,有那不识字的,虽不认字,可那鲜红的官印还是认得。自然又问桌上识字的,那上究竟写了什么。
屋子内有一村长识字的,特将将那文书上马太守允许梁知县征兵驱逐马家的事给说了出来。屋子里人听见是齐太守的意思,都拍手叫好。唯有祝文文紧皱眉头不言不语,身后林二虎也跟着义愤填膺。
梁山伯郎声道:“马牧之是豫州太守,他们的兵本应屯在豫州,可如今他们打着借道的由头屯兵于我乐同县。
正是虎狼屯于阶壁。我做为乐同的县官自然要把他们赶出去才是。可马家强悍若只靠我县衙里这些人,只怕是赶不走他们。
我今日要各位来,就是要和各位商量征兵的事。”
下面人听了这话,又相互嘀起来,席间张家和鲁家都是被马家杀死过人的,听了要征兵最为激动,两家皆有人站起来道。
“梁知县,只要是打马家,我们张家和鲁家愿出整个庄子的人,也要报仇。马家一日不走,我们两家死的那些后生就死不瞑目。”
鲁家的冲着下面人说:“你们别妄想在马家能绕你们。俗话说‘唇亡齿寒’我们两家那些惨死的后生,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
我们做了初一,你们都等着做十五吧。哪一日我们乐同县都我们旁的钱家庄一样,都烧成平地你们再想赶他们出去,可就不能了。”前家被灭门,庄子烧个精光这件惨事,他们在坐的众人哪个没有听过。
此事由人度己,再细细想来,都害怕起来。
梁山伯见人群中还有人犹豫,起身走下来道:“马家见我拿了张家和鲁家状子去告齐太守,他们帐内一个叫陈福寿一个叫韦秋竹,追着我到了州府,那个叫韦秋竹的连太守门前的管事都给打了,各位想,太守都不在们眼中。何况我们乐同县。”
众人听马家的人连太守的门前的人都敢打,又是气又是怕,纷纷惊恐起来。
开始有人问:“梁知县打算争多少人驱赶马家呢?”
梁山伯见有人问,向那人道:“我已经打听过了,他们屯在乐同县有三千人。我们也需要三千才行。”
下面听要征三千人,都皱起眉头。乐同县总共在册的不足六千人。如今知县竟一下子要征三千人。这了怎么出兵。
梁山伯接着道:“我已经算过了,我们只需一户征一人 便可以,我们是乐同县人,这里的地形我们最清楚。
我们也不准备和他们真打仗,只要把这三千敢出去就行了。 我们只把这些人围住,他们真不走只困着他们也能把他们困死。”
众人听了这话,都怨意起来。这是自己县的大事。自然他们心往一处使才好。
各个村长族长里正愿意出人。此时一位年轻的亭长起身问道:“敢问知县大人,我们此去。兵器粮食又该哪里去寻。”
这是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若是让每一户又出粮食。又出兵器。那实在是难。
梁山伯见众人都拿眼睛望着自己。他早想道对策,抬手向众人道:\"各位所想也是我所下想,我已想好,兵器我们各个村子出,粮食自然由我们县衙出 。
只要我们这几日把人给赶走了。齐太守自然也会嘉奖我们,也只有把马家赶走,我们大家才会有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