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三躺在浴桶里,闭目养神,但耳朵可没休息,待知琴出了他的房间很久,知道不能复返后,睁开眸子,精神抖擞,看着忽明忽暗的烛火。
浑三在浴桶中,如佛陀一般,捻指一弹,水珠飞出,燃烧的烛火灭了。
摸着黑,浑三起身,擦拭了身子后,披上外衣,悄然步出房门。
别看浑三干了三大杯下了情蛊的酒,实际上他根本就没事。明知是下过蛊的酒,还要去喝,谁会干那等傻事?更何况是浑三了。
浑三之所以叫浑三,是因为他水性好,不论多浑的水都能在水下待上三天三夜。水性好的人,都有一个特点,体寒。
体寒?不应该体热才对吗?这样在水中才能保持身体的温度,不是吗?
非也。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真正的水下高手,他们的体温会像变色龙随外界环境变化一样,也会随着水温而变,这样才能更好适应水下环境。单纯靠体温变热,对抗水下的寒气,那是小道。
我小时候看过一个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说风和太阳打赌,到底谁能让行人把他的风衣脱掉。
风说,凭借我的大风,肯定能把行人身上的风衣吹掉。于是,它加大风力,换来的结果是,行人反而把风衣裹得更紧。
太阳莞尔一笑,它用的方法是让温度变得更高,结果行人热得实在受不了了,最后自己主动把风衣脱掉了。
中了情蛊的人,不仅撕心裂肺,而且浑身燥热难耐,然而浑三体寒,所以情蛊对他是一点作用都没有。撕心裂肺是因为浑身燥热,这就好比我们身体进了病毒,身体内的白细胞为了对抗病毒,形成的外在反应是发烧一样。
浑三的体寒太强大了,这情蛊刚进入到他的体内,还没等RNA开始复制,产生抗体,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艺高人胆大,有能力的人,自然云淡风轻,什么都不怕。反而,为了表现出自己像是中了情蛊,浑三倒是吃了不少药。
懂的都懂,不懂的,长大了也会懂。
雨后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清新,月光照在地上,如一道银霜。浑三修长的身影,溜进了杨夫人的房中。
本来杨夫人每晚都跟浑三形影不离,但她也是人,实在扛不住情蛊带来的压力了,正好趁着知琴给浑三沐浴时,回到了自己出嫁前的房间,好好休息一夜。有知琴在,想必应该无事。
浑三看着睡梦中的杨夫人,叹息一声,然后四处寻找了起来。
他在找机关。
浑三观察了很久,他发现每次和杨夫人一起吃过早饭之后,杨夫人都要独自走进这间房间,单独待一小会儿。浑三问过杨夫人这是为什么,杨夫人只是淡淡答道,是给无生老母、义父杨涟和之前夫君徐鸿儒上香、祭祀。
上香、祭祀,按理说没有这么勤的,再说了,祭祀要有贡品才是,可是桌上一尘不染,别无他物。
浑三相信,这间屋子,肯定诡异。
不难找,有一道暗门,里面最初是杨夫人用来供奉无生老母牌位的。
原来供奉无生老母的乌木桌前,三盏长明灯忽明忽暗,里面摆着一部书,浑三拾起,翻开,正是破解天下蛊术之书。
看来宋矮子和石谦等人有救了。
浑三来不及详细看书中内容,把书往怀中一塞,便又出了暗门。
浑三走过杨夫人床前时,脚下停了片刻,但略作迟疑之后,便又下定死心,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一日夫妻百日恩,但该了断的,还是要了断,任何掺杂着利益的爱情,都不是纯粹的爱情。
浑三站在院中,深吸了一口气,想着那日桂林府城东的小酒馆中,那个雨天,老刘问他的话:“你觉得这女道长和杨夫人比,哪个更好?”
当时浑三犹豫了,回答的是:“伯仲之间吧。”
浑三从头上拿下宛儿给他的发簪,借着月光看了看,然后笑了,又整理了下头发,插了回去,心道,这也太不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