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来到,以康王为首的重臣又蠢蠢欲动了:
“皇兄,大家也辛苦了一年,小小庄子上的庄稼都成熟了,庄稼这东西不是小孩子,能让他一年一年慢慢长,一旦成熟就得赶紧抢收,不然掉地里捡不起来,岂不浪费?”
“对对对!康王说得对,太子妃庄子上的庄稼又多又新奇,可不能浪费,得赶紧帮着去收割,朝中的大事也没几件,陛下还是早些带大家去庄子上收割吧!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才有天下太平的安稳日子”。
“是啊!陛下圣明,如今这大燕可是真正的丰衣足食,太子夫妻俩又忙不过来,做长辈的可不能不闻不问的,秋收完了还赶着冬播,时间掐得紧,耽误不得!”
......
去年开了头,今年可就收不住了,太子妃庄子上的新品种倒没藏私,全大燕都分发到了,可那淋浴器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家中老妻土气一辈子,得让她见识见识,这可是她们自己挣来的,女人们突然之间懒得掂酸吃醋忙争宠,成天去找老长公主和皇贵妃嘀咕,好似可做的事情还不少!
世道变了,过去哪家有了粮食高产的法子,那一定是要藏着掖着的,因为这可以用作为拿捏别人的好法子,可现在不同了,好法子都在太子妃手里,而太子妃又是出了名的大方之人,还是出了名的听太子话的人,什么样的好方法,无论有多赚钱,只要太子说声需要公之于众,她二话不说,立马就公布。
可以这么说,太子妃就是一小仙女,什么东西都会,而这个小仙女又被太子拿捏得死死的,噢,不叫拿捏,是宠爱,太子对太子妃的宠爱,那也是天下尽知的,说了只娶她一人就真的只娶她一人,走哪里都带着,恨不得捆裤要带上。
正因为如此,太子妃的娘家人都有哭笑不得,丧散了十几年,好不容易找到,做父母的想看看女儿也是很正常的事,可太子在这上面可就不大方了,绝对不允许媳妇单独回去见父母,一定要亲自陪着。
因为太子妃的原因,大燕国和大凉国成了真正的友好之国,太子的能力和坦诚也是毋庸置疑的,太子妃觉得太子一大堆事情要忙,便想着自己带人去见父母就行了,免得太子跟着去还得有多项手续要办。
太子哪里会同意?一边忙着手头的事情,一边上书皇帝陛下,直言父皇不体谅自己,不打声招呼就给封了太子(被封太子还得要他同意?真是奇了个大怪),结果害得他想陪媳妇去见岳父岳母都不得自由。换作是其他人敢这样埋怨皇上,早就几十大板子伺候!可咱这位太子爷特别,皇上喜欢得紧,被儿子这样埋怨,不但不生气,反而乐呵呵下旨让太子自己处理,不别理会其他的。
也是,皇上现在可管不住太子,别的皇上操心太子等不及要提前荣登大宝,大燕这对父子却反过来,皇上一心想禅位做太上皇,这样不仅可以去庄子上尽情享受,还可以去全国各地转一圈,加上康王也是个闲不住的,老哥俩一心一意操着去看遍大燕的江山。
只可惜老的这么想,小的却不配合,总是推三阻四地找各种借口不回来,一会是某某小部落的人不听话,需要他亲自带人去收拾,比如皇贵的娘家部落,手底下居然出了个长反骨的,趁皇贵妃母子俩处境艰难的时候,趁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瞅准一个机会就大开杀了夺了权,只可惜皇贵妃的侄女带着两岁的小侄儿逃了,展转逃到了凉城,这还了得!大燕的晋王当即带兵把叛贼给灭了,姑侄俩死活要赖在大燕,原因是皇贵妃的侄女看上了晟郡王,身体逐渐恢复健康的晟郡王也是一眼就相中了那一身蛮力的小姑娘,还自我安慰:
“嘿嘿!要说野蛮,这天下还有比我姐更野蛮的吗?结果还不是被苏大哥迷得神魂颠倒的,只要苏大哥一出现,她比那兔子还温顺!
我现在的身体也不比苏大哥差,三皇嫂都已经快两个月没给我用药了,以后勤加煅练,还能差到哪里去?”
皇上见一帮老家伙们都盼着去庄子上,自然也是心动了。
“嗯,朕准了!允许你们把老妻也带上!孙儿也可以带两个,庄子上的猪鸡今天可比去多多了!”